lovefd 发表于 2007-10-29 13:30:53

就业培训架起农民致富的“金桥”

文章来源:闽东日报   更新时间:2007-10-29

  闽东日报消息(福鼎记者站   蔡雪玲 林斌) “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听着十七大中有关对失业、无业人员的培训措施,来自福鼎市磻溪镇吴洋村50多岁农妇温牡丹感动不已。她本来是靠扬锄、摘茶叶维生的,可这几年台风频繁,农作物常常减产绝收,生活十分艰难。去年参加了福鼎市劳动保障局在点头镇举办的烟花爆竹生产工艺免费培训班后,被招聘到福鼎市喜庆烟花爆竹厂上班。“我学到了技术,靠双手挣了钱,非常感谢政府的惠民政策!”温牡丹说。
  有技能、有岗位,实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福鼎市将农村富余劳动力专项培训和转移就业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健全转移培训机构网络,设立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三年来,共免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6213人,转移非农产业就业、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达12万余人,实现了“一户一就业”目标。
  福鼎市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就业渠道。经对市内“一园三区”55家企业的调查摸底,一期生产用工需求就达8805人,现已上岗3962人,尚需补充招聘员工4843人。白琳金山石材项目集聚区,320多家企业中转移就业的农民工达到了4000多人。该市还根据山海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地就近转移在本市21家农业龙头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3400多人。从事第三产业、商贸活动的农村劳动力达1万多人。截至目前,已累计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多人,使一大批农民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工人。
  福鼎市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要求,不断完善各种类型和性质的职业技能培训实体,组建转移培训机构网络,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摸底,加强企业的联系配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提高“订单、定向”培训量,实现对口培训,对口派遣。该市共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6家,通过采取社会办学、联合培训、委托代培、短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等培训方式,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及乡镇文化技术学校阵地,有针对性地免费举办了蘑菇种植、水产养殖、烹饪等10多种技能培训班61期,截至目前,共培训结业了16213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85%。培训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了初、中级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员有6005人,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福鼎市以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龙头,发挥优势,加强地区间的横向联系,不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北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转移。此外,该市还依托福鼎驻外办事机构,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建立了用工需求信息网络,尤其是福鼎名特优茶叶行业,造就了一大批走南闯北的经销大军,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办茶庄200多家,600多个经销点,为福鼎市农村富余劳动力造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就业培训架起农民致富的“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