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01
“双髻屹立几千尺,古木长藤风瑟瑟,虚空人表气清冷,月白中天露华滴。桂花影照团圆光,猿猴笑声秋夜长,广寒宫府近相逼,妙歌一曲午霓裳。”这是宋代文学家、理学家朱熹写的一首咏福建福鼎双髻山宋代建筑一览轩的诗。在朱熹笔下,当年的双髻山是一处风景优美,山清水秀的地方。树高林密,古藤摇曳,桂香飞溢,山花似锦。 02
双髻山位于福建福鼎城北,宋代时朱熹如何会到双髻山,据《福宁州志》记载:“双髻山旁有龟峰,峰最高处有一览轩,在县治北五里许,宋朱文公讲学处,邑人杨通老、高国楹从之游。”宋代时福鼎名门望族高家在双髻山旁的龟峰最高处建有一览轩。高国楹,名高松,宋绍熙元年进士,授临海主簿青田尉,后到台州任教授。其父高融是宋乾道乙丑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高家居住在桐山西门,称“西门高”,为福鼎当年最有名望的官宦人家,大财主。宋庆元年间,朱熹被罢官,庆元二年朱熹理学被斥为“伪学”,他回到建阳考亭,庆元三年朱熹应他学生福鼎冷城杨揖之邀来到福鼎,先在冷城石湖书院讲学,后又到桐山高家建的一览轩草堂讲学传道。清道光版《高氏族谱》记载:“元晦游永嘉,取道桐山,公(指高国楹)留元晦数日,邀同登双髻山,讲学于龟峰一览轩”。 03
《高氏族谱》还有一幅清朝福鼎知名画家陈九苞绘画的“龟峰讲学图”,图中有一览轩草堂及朱熹高松等人。
宋庆元三年朱熹踏上福鼎这片土地,六十七岁高龄的他,面容憔悴,脸上布满邹纹,但目光却和蔼有神,虽然年老体弱,步履却坚定从容不迫。在一览轩中,面对他的学生,一代硕儒讲的还是他的理学思想,一生之中孜孜不倦追寻着自己的理想,赢得他追随者的敬重,也赢得一代圣贤美名。过了一年他双目基本失明,再过两年在建阳孝亭去逝。
宋代朱熹到福鼎讲学传道是福鼎文化史上一件大事,历代福鼎读书人对朱熹怀有仰慕之情,清代福鼎建有朱文公祠,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祀典。因有朱熹这样文化名人光临一览轩,顿使一览轩增添光辉,成为读书人神往的地方。清代鼎邑举人、著名诗人林滋秀有诗:“太贤过化地,千古重关山,海国为邹鲁,斋居乐孔颜。天云一览洞,风月四时闲,余亦劳登眺,高踪未吉攀”。称福鼎是“太贤过化地”。他在另一首咏一览轩诗中写到:“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04
双髻山傍有龟峰,龟峰为龟穴所在,被风水先生视为瑞祥之地,高家宋代在龟峰最高处建一览轩草堂,周边还建有墓地,建筑规模有多大不得而知,明清时期一览轩已被毁,一览轩遗址在哪里都无处寻踪。清乾隆举人王锡龄诗云:“岧峣双髻寒云屯,无数乱石一览轩”,一览轩只剩下满岗荒野和无数乱石,引得文人慕名前来探秘寻幽,觅古访胜,吟诗赋词来表达对一代圣贤的仰慕之情。清乾隆举人授保安知县的陈珧坦有诗:“双髻岿然构草堂,高贤讲学尚流芳,莫言古迹迷苔鲜,一览轩中晤紫阳”。因朱熹的讲学,使一览轩流芳千古,即使只留下长满苔鲜的遗迹,也要到一览轩遗址中寻找圣贤踪迹,与前贤进行心灵会晤。 一览轩具体什么时候被毁,因什么原因被毁,《福鼎县志》《高家族谱》都没有准确的记载,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凝团。通往一览轩遗址路上尚存两根雕有鲤鱼的石杆相向而立。在古代立石杆应是家族中为老人祝寿,进士及第,或拜官功绩显赫者,有“竖杆拜祖,光宗耀祖”之意。石杆上的石雕鲤鱼隐含鲤鱼跳龙门之意,所以应是表彰族中科举及第之人,联系到宋代时高家有多人高中进士,有可能为此而立。
近年双髻山脚下的龟峰,因城市房地产开发建别墅群,工地挖掘出大量宋元时期的瓷片、陶片等,一览轩那神秘的面纱,被人撩开一角,引起人们的注意。
05
首先出土的瓷片,陶片数量巨大,说明当年一览轩不是孤单一座房子,而是有不少建筑物,居住着不少人家,而且有富裕大户或官宦人家。因为从瓷片中发现有非常精美的宋代名窑瓷片,有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窑生产的瓷器,官窑窑址在今天的杭州,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只有高家的财力,才有可能使用,在当年就属于很贵重的器皿。还有龙泉窑瓷片,福建建窑生产的宋代黑瓷碗等。遗憾是由于工地挖掘破坏,没有一件瓷器是完整,但瓷片仍很精美,颜色多为粉青色、翠青色。从瓷片的器形看,大多是生活用瓷,有碗、盘、碟、罐、壶、杯等。
在众多瓷片中发现有青釉的茶杯、杯托、壶等饮茶用具,宋元时期有烹茶饮茶的习俗,福鼎绿雪芽茶叶在当年就已有名。明代《广舆图》记载:“福宁州太姥出茶,名绿雪芽”。但使用上好茶具,烹茶饮茶,却只有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朱熹一生嗜茶成癖,以茶怡神养情,被称为“茶仙”。围坐在一览轩的凉亭中,朱熹、高松、杨楫等人,品茗论道,诗赋唱和,以茶明志。 06
从遗址出土的瓷片中未发现青花瓷片,青花瓷器始于元代,盛于明清,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双髻山龟峰包括一览轩在内的建筑在明代前就已遭毁灭。
双髻山龟峰脚下有溪,曰水北溪,宋元时期水北溪,河宽水深流急,行人往来靠摆渡,海水涨潮时,可淹漫至水北溪之上。水北渡口为福鼎二十一个古渡口之一,船可停泊在水北渡口,此处又是闽浙交界的交通要道。后由于河床淤积,渡口被废,先是在水北溪中建碇步,以计来往行人,但遇山洪暴发碇步被冲毁,清嘉庆元年县令岳廷元发起在水北溪上建石板桥,为当时福鼎最长的石桥。
07
清晨在水北溪西岸,眺望双髻山,山峦叠翠,云雾缭绕,青山在白云间忽隐忽现,飘渺神奇,美不胜收,谓之双髻凌云,为桐城八景之一。
穿过时空遂道,再现宋代的一览轩。我仿佛走进明代大画家董其昌笔下的山水画卷,丛林佳木,峭峰峻崖,白云隐壑,烟岚漫熏,茅屋高士,一片清幽境界。静坐一览轩中,月挂中天,人星对语,晚风吹拂,远处传来阵阵的猿猴啼叫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
来源:黄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