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大山里的明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3 15: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远方
有诗意,有未来
也有不一样的村庄
近日,我们走进有着“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赤溪村。这个山村,是习元首十分牵挂的地方。习元首曾作出重要批示,盛赞赤溪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春节期间,他又通过网络,同当地干部群众进行视频连线。

赤溪村有何神奇之处?这一路,我们且行且思。

时隔一年零两个月,对于磻溪镇赤溪村的1800多位村民来说,他们与习元首之间的7分钟视频连线,仿佛就在昨天。

2016年2月19日上午9时许,在位于北京的人民网演播室,总书记通过视频与赤溪村民连线,亲切寄语:“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希望赤溪村再接再厉,在现有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

在赤溪村村史展示馆,20多位村干部、群众代表通过视频与总书记交流,向总书记汇报村庄近况。身后的一块块宣传展板,记录着赤溪如何用30年时间,完成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蜕变。

如今,在赤溪村的活动礼堂内,在沿街的白茶专卖店中,在村民开出的农家乐与民宿里,这段被人们反复播放的影像资料,传递着赤溪人的荣光与自豪,也在时刻提醒他们,牢记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新赤溪。
0?wx_fmt=jpeg.jpg

弱鸟,如何先飞

这是今日的赤溪村。
沿着全长750米的长安新街一路行来,只见宽敞平坦的道路两侧,白墙黛瓦的三层小楼整齐排开,与远方云蒸雾绕的青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在这条村中主路上,不仅可以找到白茶店、特产店、农家乐、小超市等各种商铺,宽带服务中心、快递收发点、金融服务点等各类便民设施也一应俱全。

更远处,新建的大型停车场、七彩农场、蝴蝶生态园和各式休闲度假山庄等错落分列于碧波盈盈的九鲤溪两岸。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时,纷至沓来的各地游客,为曾经破败的山村注入了人气与活力。

站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山村内四顾,已找不出30年前贫穷落后的痕迹。

“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

赤溪村,就曾是一只“弱鸟”。

虽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却又被绵延的群山阻隔,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庄林地众多,耕地匮乏,村民常年缺衣少食,人均年收入不足两百元。

1984年,时任我市新闻科科长的王绍据,第一次走进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便为这个“挂”在半山腰的村庄感到揪心:22户村民的房子,无一不是紧贴着悬崖峭壁而建,屋内瓦残木朽,风雨飘摇,还有几户住的甚至是需要每年翻修的茅草房。

采访结束后,思绪难平的王绍据,把了解到的情况写成《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一文。同年6月,《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这篇文章,同时配以本报评论员文章《关怀贫困地区》。全国大规模扶贫的序幕,由此拉开。

32年后,已经退休的“老同志”王绍据激动地说,这里已今非昔比,“换了人间”。

“30多年来,从单纯依靠外界支援,到下山移民、集中居住,再到当前通过农旅结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赤溪村经历了从‘输血’、‘换血’到‘造血’的转变。”据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介绍,如今,村里一共开出了18家农家乐和6家民宿,去年“五一”到“十一”期间的游客数量约有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5696元。“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名号,被大家自发写在了村口的石碑上,写在了店面的招牌上,也写在了每一块待售的茶饼上。

对于赤溪人来说,贫穷就是动力,激励他们书写着“弱鸟先飞”的新篇章。

赤溪的精神姿态

34岁的赤溪人沈华平开着黑色越野车,疾驰在牙城到赤溪的通村公路上。

一路溪水淙淙,奇山怪石,油菜花开得正艳。而沈华平无意赏景,讲的多是儿时的贫困经历:“知道一种叫做‘番薯米’的东西吗?其实里面根本就没有米,就是把鲜番薯切成丝后再晒干,煮熟后就是主食。”

多年以后,已经在上海开了两家美容院、年收入逾百万元的沈华平,在回忆往昔时难掩苦笑。

沈华平的旧居,就在离下山溪村不远的小溪自然村中。由于父亲早逝,母亲一人独自拉扯兄弟三人长大,身为长子的他,很早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20岁从部队退伍后,他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做过保安、餐馆服务员、浴室经理等工作,最终和妻子一起在美容行业闯出了名堂。

“因为没有退路,所以勇往直前。因为经历艰辛,所以从不懈怠。”沈华平说,正因如此,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后的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重回赤溪,成为全村最早的一批返乡创业青年。

2012年,沈华平与他人合作成立“鼎煜油茶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400多万元,承包了村里的1500亩山地种植油茶、黄栀子、猕猴桃等作物。2016年又与其他几位返乡创业的村民共同出资,组建了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业公司。

“做农业有风险,投入了不一定有收获。”沈华平说,5年来,自己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远多于利润,家人和朋友也多次表示过不解。但是他不后悔,因为他想要做一个“实验者”,通过自己的尝试,找到真正适宜于赤溪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增收。

也许,对于沈华平来说,一株又一株油茶树,还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收获。而此时的赤溪,樱花刚刚凋零,紫云英已经盛放,茶农们戴上草帽,背起竹筐,走入了最为忙碌的采茶季节。这一派充满生机的山居图景中,还有这些值得一提的身影———

40来岁的村主任吴贻国,原先辗转湖北等地,卖过茶叶,开过饭店,2015年下半年回村后,尝试进行林下种植。在流转来的20多亩林地中,他一面种下了射干、多花黄金等喜阴怕阳的珍贵中草药,一面散养土鸡、土鸭等各种林禽。他说,赤溪有9000多亩的林地,不能任由它们长期闲置。

90后的年轻人杜赢,2013年大学毕业后回家从事白茶的加工与销售。在他看来,赤溪有着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叶品种,可村民们辛苦种出的茶叶,不是要辗转到山下出售,就是被上门收购的外地茶商低价买走,并没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启动资金不足,他便将家里的一座老茅草房改造成简易加工厂,尽可能节省成本;不懂制作工艺,他便四处求教,向专业制茶师讨教制茶技术;制成的上好白茶,没有销售渠道,他又带着样品去全国各地的茶业市场寻找买家……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茶业公司的营业额从起初的20多万元,提高到了去年的200多万元,全村80%以上的茶叶因此找到了出路。

朝气蓬勃的赤溪人,正在用行动演绎着滴水穿石的精神,也推动村庄走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将山变成“银行”

入春以来,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的工作节奏,又快了起来。

采访期间,除了要回答我们的提问,他的手机铃声还不断响起。当天下午,他要同村“两委”干部对接许多细节,准备迎接中国人民银行一拨客人的到来。

“还好没到年中。去年七八月份,我们一天就接待了十几拨客人,从国内外各种媒体,到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有的是前来考察、洽谈合作,有的是来取经,考察我们的扶贫经验。”杜家住说,自从2009年起担任村书记以来,自己就再也没有停歇过,所有的坚持只为一个信念,“赤溪一定会好起来的”。

杜家住回顾赤溪的发展历程说:“的确,抓山也能致富,我们的山上就是‘银行’。”

如何将这山变成银行,让村庄不再贫困?赤溪人开始把目光投向近处的杨家溪与九鲤溪,以及稍远一些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姥山,确定了以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寻找村庄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据杜家住介绍,去年,村里依托新成立的赤溪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和项目运作,目前已争取到4.2亿元农发行政策性贷款和7500万元国家建设专项资金。

除了加快旅游集散中心二期建设外,他们还将稳妥推进下山溪溪谷度假区开发,建设下山溪至天洲溪观光步道、野宿露营等旅游项目;实施湖里岗玻璃栈道、景观廊桥等项目,帮助村民就业创业。

早在十多年前,福建太姥万博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庆彬一手开发出村里的第一个旅游项目———“九鲤溪”竹筏漂流,年轻力壮的村民们靠着夏季当撑筏工,一趟就有100元收入,赤溪的乡村旅游由此起步。

后来,街上开的第一家农家乐“山里人家”,老板娘叫杜春蓉。她曾在浙江平阳打工,当过制衣工。2006年,为照顾3个孩子,她决定返乡创业,开办民宿。开业的8万元资金,来自市妇联的妇女创业专项低息贷款。

“两三年前,村里的游客还不算多。最初我们只有4间客房,老公当厨师,有时还跑运输;我是老板娘兼任收银员和保洁员”杜春蓉说,随着一条条公路修通,她看到太姥山游客的需求,后来又扩大店面,增加客房,去年收入达到20来万元。

结束采访时,我再次坐车行驶在牙赤公路上。这条公路于2015年8月建成通车,与东南沿海的交通大动脉沈海高速相连,车辆进出赤溪无需再经过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较以往节省约五分之三车程,成为赤溪人奔向小康的必经之路。

时近黄昏,赤溪的层峦叠嶂在车后倒退。不多时,山峦成了剪影,渐渐模糊起来。车前是九鲤溪在牙城的出海口。山、海、路、人、村,都笼罩在金色的璀璨之中。

来源:浙江新闻/王庆丽、高驰弘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