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畲族同胞必须要知道的一条信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9 00: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明清两期,畲族民众水陆并进,自南往北迁徙闽浙沿海。
处于闽浙边界、东南沿海的福鼎,成为畲族迁居地之一。他们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不忘初心、九转功成,完成了艰苦英勇的跋涉路程。
《福鼎畲族志》载,畲族从广东潮州凤凰山而来进入福建,然后一路继续往浙南方向迁徙。唐末,畲族一支先祖在水上助闽王攻下福州,以勤王战功卓著而受嘉赏。部分后裔从水路登连江、罗源栖居下来,完成了从广东入福建的迁移。

0?wx_fmt=jpeg.jpg
福鼎畲族少女

至明初,时局发生了变化,一支畲族民众又从连江、罗源一带走水路,挺进闽东、浙南。有部分人往内地走,也有一部分人往沿海线走,其有一部分畲族从平阳回迁福鼎。概而言之,落居福鼎的畲族沿海迁徙路径大体是:广东———福建———福宁———福鼎,吻合志载“福鼎多山、港湾、岛屿遍布沿海。福鼎畲族多散居于境内沿海、高丘和山区一带”。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畲族雷肇松一家从罗源进发迁入白琳,是开辟入鼎最早的一支迁徙。永乐二年(1404),钟舍子由建宁右卫迁入店下西岐屯种,李万十三郞于明正德八年(1513)由霞浦迁入白岩。之后的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各个时期,都有畲族民众即从罗源、福安、平阳迁入,汇集福鼎沿海定居生活。畲族在明初期就往沿海而来,是有历史背景的:那时明朝国家初定,连年征战,需要休养生息。兵力裁员,官兵充实到地方屯种,以发展农业经济。而福鼎沿海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可提供充足的生活物资资源。
畲族第二次迁徙沿海是在清前中期。那时沿海民众被迁入内地,史称“迁界”。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海禁解除,清政府废迁界,复将居民迁回沿海。据清杜臻《粤闽巡视纪略》载:“将沿海应给民耕种田地,即与耕种,令其复业。”这是个极好的历史机遇,畲族民众就此从山区走向沿海。
“康乾盛世”也是畲族迁入福鼎的高峰期,从康熙七年(1668)始,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有二十多支畲族又迁入白琳、前岐、店下、桐山的沿海地带,福鼎人口逐渐绸密起来。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福鼎畲族人口约一万二千户,四万九千人,分布在沿海各区,并形成聚落,奠定了境内畲族分布的基本格局。清末主要畲族聚落有浮柳、麻坑底、车头山、才堡、梧埕、后樟、华阳、王家洋、焦宕。
畲族耕山牧海,在五六百年时间里,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性格,也烙上了沿海生活的习俗印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畲族聚落是畲族民众肇居派衍的发祥地,也是能保留下比较完整的传统文化空间,至今他们的生活习俗、居住建筑、道路交通、歌言习惯,仍能找到一些特色的印记———
0?wx_fmt=jpeg.jpg
瑞云畲族“四月八”歌会传统节目“火头旺”  冯文喜摄
硖门乡瑞云村水尾畲族自然村位于硖门东南方向约二公里,是目前保留下来的生态畲族聚落。现畲族民居为二层砖木明楼结构,临水而建,以青石块砌墙,铺设通道,墙体最高达3米。有通道长百余米,开三个口,设石桥到民房。门前水流自西而东汇入硖门溪。水尾畲族始于康熙五十年(1711),蓝士肇由浙江平阳迁入。据“汝南郡蓝氏宗谱世系支图”载,这支畲族始祖百六,由罗源迁福宁府小青皎西池后坑。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再迁平阳牛岭。传第四世有“士肇移硖门蛤蟆洋、水尾居焉。” 瑞云村保留有四月八传统歌会、火头旺习俗,是邻县霞浦的东北路畲族文化的交汇、融合与延续。
佳阳双华畲族村东与浙江交界,西南与罗唇村接壤,通往沙埕港。顺治初年,畲族雷文发一家由浙江平阳昌禅迁双华华阳。康熙三十二年(1693),蓝胜右由浙江平阳蒲门迁双华。双华村保留有二月二歌会,又称“会亲节”,原由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而举行的会亲活动。二月二歌会是民俗综合活动,夜间有传统的提灯游村,白天有对歌,展示织裙带、木偶戏、打尺寸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2005年,二月二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姥山镇方家山村畲族主要有钟、蓝、雷、李,传承“三月三”歌会习俗。钟姓为颖川郡,有明远公居住于白琳牛埕下村,历三代至启华公,于乾隆年间迁居方家山下楼(即今田楼)。据蓝姓家谱的“泰顺大洋坑世系图”分析,第六世之祖应亮公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迁居泰顺,后裔又迁徙福宁府后溪。传第十二世永昂,字星垣(1878-1961),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九顶迁居方家山的三罗洋。
畲族迁徙之路及徙居聚落是民族文化生存的重要空间,以上三个村落2014年列入闽东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是福鼎畲族迁徙沿海奠居的典型。今年7月出台实施的《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也指出,要“保存比较完整的畲族传统村落等文化生态区域”,并提出“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要求,对畲族文化加以记忆性、抢救性、区域性、生产性的保护,具有保护传承的导向意义。
迁徙沿海路漫漫,当下,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显得更为迫切。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