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福鼎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福鼎市创建 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市)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鼎政综〔2017〕18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龙安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现将《福鼎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市)”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为了全面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推进我市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主导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15〕23号),以及参照福建省《市县旅游全域化评价指南》(DB35/T 1489--2015)精神,结合《福鼎市旅游目的地体系规划》和《福鼎市十三五旅游产业专项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01/ 指导思想 /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福建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文件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和“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福建和新宁德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全域旅游,注重整合提升,依托丰富独特的山海观光资源、休闲资源、人文资源,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创新旅游产品,完善公共服务,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型,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建设以太姥山为龙头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02/ 创建目标 /
根据“全域旅游试点县(市)”的创建要求,至2018年末,全域旅游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从观光型旅游向全域旅游的突破,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旅游发展格局,全市年接待游客达到600万人次,年接待游客人数占本地常住人口数量的10倍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20%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域旅游试点县(市)创建标准,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到2020年末,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优美、主题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产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便利、服务品质优良、产业基础雄厚”的全国知名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03/ 创建步骤 /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6年11月—12月)。组织学习“全域旅游试点县(市)”创建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标准,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和落实;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大力营造“全民共同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7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各乡镇(街道、龙安)及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方案,对照任务清单,进一步细化分解,逐一抓好落实;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检工作,每季度末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汇报所承担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创建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效能办定期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检查整改阶段:(2018年8月—9月)。创建办按照《全域旅游试点县(市)创建标准》,对全域旅游创建情况进行检查,责令没有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责任单位加快进度、限期整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创建任务。
(四)迎检验收阶段:(2018年10月—12月)。全市各乡镇(街道、龙安)及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迎接“全域旅游试点县(市)”工作考核组对创建工作进行验收评定。
(五)巩固提升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从2019年1月起,积极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提升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市)”的后续工作,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鼎,以全域旅游开发引领全市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04/ 工作重点 /
推进全域旅游是践行党中央五大发展理念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实施全域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旅游工作的体制机制,通过区域内各类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的共建共享,实现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带动乃至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突出把握好八个工作重点:
一是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全域旅游工作体制机制,全面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二是要以《福鼎市旅游目的地体系规划》为引领,实施多规合一,统一指导全域旅游创建。
三是要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从资金投入、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支持全域旅游创建。
四是要全力推进一批旅游项目落地实施。在继续做好已有景区创新提升工程的同时,要重点推进太姥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嵛山岛旅游开发、滨海新区旅游文化美食城、太姥山西南麓(赤溪)创建4A级景区旅游开发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五是要以乡村民宿和乡村驿站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发展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和旅游精准扶贫项目。
六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尤其是要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继续加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标识标牌、智慧旅游平台、旅游直通车、露营地等工程建设。
七是要整合营销资源,创新营销机制。协调各旅游企业,加大相互合作力度,制定统一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政策,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资源和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资源,打造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的立体性营销体系。
八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各乡镇(街道、龙安)及市直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05/ 主要任务 /
(一)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将全域旅游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引领城乡协调发展。依托大交通和资源基础,立足高起点,适度超前地规划旅游产业,并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大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两区两带”,即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山海岛旅游产业发展区、茶乡山村旅游产业发展区、沙埕港湾内海水上休闲带和G104国道田园乡村休闲带,实现旅游产业的全域覆盖。
1.推进旅游龙头项目建设。围绕“一心两区两带”的产业布局,以太姥山为核心,重点建设三大旅游龙头项目,一是在山海岛旅游产业发展区建设由太姥山山地组团(环太姥山景区周边区域)、滨海组团(敏灶湾、晴川湾)、海岛组团(嵛山岛、台山岛、七星列岛)构成的太姥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是在茶乡山村旅游产业发展区建设由点头翁溪、白琳百步溪、磻溪车岭溪、管阳溪等流域组成的,以茶田观光、茶乡度假、乡村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福鼎白茶国家农业公园;三是建设以福鼎美食、城市休闲、文体娱乐业、住宿餐饮业为主的滨海新区旅游文化美食城,努力形成全市旅游大本营。这三大旅游龙头项目是推进福鼎市旅游转型升级的引擎,是建设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布署,全市的旅游产品打造要围绕三大龙头项目,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龙头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2.打造太姥山精品景区和度假产品。太姥山是我市旅游的核心,要进一步策划和完善太姥山岳景区的功能布局、游览线路、产业链构建,加快推进国兴寺、香山寺、白云寺三个游览区的综合提升,开发西部片区和三岗栈道游览线路,建设太姥山索道、直升机空中游览等项目,充实文化内涵,增加游览休闲项目,提升服务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半日游、半山游问题。加快实施太姥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环太姥山周边区域的山地度假组团建设,着眼度假市场需求,重点开发打造以“欢乐山谷、野奢茶乡”为主题,集山地运动、主题娱乐、白茶养生、民俗体验为特色的休闲度假产品。
3.做活做强海上旅游。太姥名山与大海融为一体是我市旅游独特优势,我市拥有丰富的海上旅游资源,但尚未开发形成适应现代休闲度假需求的海上旅游产品。要把发展海上旅游作为构建全市旅游产品体系的重点,整合好三湾(敏灶湾、晴川湾、沙埕港湾)、三岛(嵛山岛、台山岛、七星列岛)、十滩(大员当沙滩、王谷沙滩、小白鹭沙滩等)和百里滨海岸线等海上旅游资源,抓紧开发太姥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滨海、海岛组团,把嵛山岛建设成为中国十大生态体验岛屿,把台山岛建设成为隐逸休闲度假海岛,把敏灶湾、晴川湾建设成为海滨度假区,推进嵛山邮轮经停港项目,启动福鼎水上飞机项目,完善小白鹭、牛郎岗等国家级休闲渔业基地,形成“游山、玩海”的山海一体旅游产品线路,实现太姥观光和海上度假完美组合。
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休闲渔业、水乡渔村、森林人家、茶旅结合等乡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乡村伴手礼、乡村本地美食等特色产品。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提升赤溪村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选取具备条件的重点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旅游企业与旅游扶贫村结对帮扶。加强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开发,重点做好石兰古堡、杜家堡等传统村落的文化挖掘和修旧如旧建设。鼓励各乡镇(街道、龙安)举办具有地域特色、游客居民广泛参与、促进消费的乡村农事节庆和文化民俗活动。实施乡村旅游交通景观带建设,在全市建设形成6条乡村旅游主题线路,并在沿线分期分批打造12个旅游特色村,完善乡村旅游标识系统、观景平台、休息驿站建设,开展沿线村容村貌、卫生环境等整治行动,建设美丽乡村。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建设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二)推进全域旅游产业融合
发挥旅游的产业带动功能,促进旅游与农业、白茶、工业、文化、海洋等的融合发展。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延伸旅游产业链。
1.与农业融合。依托四季柚、槟榔芋、黄栀子等特色产业和农业基地,以及国家级、省级、宁德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最美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庄园等创意农业和具备旅游功能的定制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结合当地农事民俗,举办二月二会亲节、四月八牛歇节、桃花节、蓝莓节、四季柚采摘节、芋王节、沈青斗牛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2.与白茶融合。依托绿雪芽、品品香、六妙、大沁等茶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茶主题产品的福鼎白茶庄园,把福鼎白茶的采摘、制作、品茗等工序演化成体验式参与性旅游产品,进一步开发茶主题餐饮、茶主题乡村客栈,把白茶庄园打造成我市独特的休闲、度假胜地。
3.与工业融合。鼓励发展工业旅游,引导特色工业企业建设观光工厂,开展核电工业观光科普旅游。
4.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开发各类文化资源,提高文化旅游创意水平,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强太姥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包装宣传,打造太姥文化的“一书、一剧、一曲、一戏、一展演”。建设太姥山写生创作基地。开发福鼎白茶文化、福鼎美食文化、福鼎民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畲族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挖掘整合沙埕铁枝、提线木偶、布袋戏、翻九台等民间文化演出剧目和演艺人才,引导组建福鼎民俗文化演艺团体,培育本土文化娱乐企业,向市场推出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文化品味的地方民俗表演节目,支持和鼓励其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村落进行演出,提升我市民俗文化影响力。培育发展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建设福鼎饼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文创基地。
5.与海洋融合。整合海洋旅游资源,按照港湾、滨海、海岛三个层面,加快开发建设海洋休闲度假产品,提升休闲度假品质。挖掘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海洋历史文化、海港文化、海洋民俗文化等系列研学旅行产品。发展休闲渔业,将休闲渔业纳入旅游范畴,丰富旅游体验,增强趣味性和参与性。打造独具特色的水乡渔村,享受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干渔家活的渔家风情旅游,既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又增加渔民渔村的收入。
(三)实施全域旅游品牌营销
全力打响“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荣誉招牌,进一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1.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统一领导、强化职能,统筹全域旅游宣传策划,整合和集中全市宣传资源,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和太姥山旅游品牌宣传,利用城市公交、农村客运车身和出租车车顶灯以及大型宾馆酒店等公共资源和旅游经营服务场所设置福鼎旅游形象广告,营造全市旅游氛围。加大在央视等国内高端媒体的宣传力度,积极寻求新媒体渠道,通过互联网、高铁、智慧旅游等新媒介,利用微博、微电影等新方式开展宣传,通过立体式动漫电影拍摄和植入、文化体育赛事等大的营销事件进行强势推广,积极扩大全域旅游宣传的广度与深度。
2.创新市场营销模式。着重拓展“入闽游”份额市场。按照 “稳近拓远、固老培新、清晰形象、贴近市场”的营销思路,科学细分旅游客源市场,在巩固已有的传统客源市场的同时,及时搭上省级旅游营销的“顺风车”,主动对接厦门、福州两大“入闽游”集散市场,积极拓展动车沿线以杭州为中心的宁波、绍兴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市场和江西等内陆地区的客源市场。创新营销方式,充分调动地接社积极性,加大组团力度,强化目标客源地的组团社营销,结合福鼎白茶和福鼎美食小吃等地方品牌在重要客源地组织开展巡回旅游推介活动。充分利用驻外商会、白茶企业门店和在外大学生的平台,拓展旅游宣传渠道。整合景点景区形成多日游旅游线路产品,实行联合宣传、捆绑营销。运用信息化、智慧化的旅游营销手段,拓展微信、微博等线上营销渠道,提高旅游在线服务、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水平。
3.打造品牌节庆活动。运用“互联网+节庆”模式,精心策划太姥山文化旅游节、“月月旅游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培育一批主题内涵多元、节庆举办常态、产业延伸互动的旅游节庆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融入太姥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内容,提升活动文化内涵,不断提高节庆活动参与度和影响力。新闻、广电单位要开辟旅游专栏、专版和专题节目。宣传、文体新、经信、商务、外事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会展、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化交流、对外交往和招商引资活动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福鼎旅游,进一步打响太姥山旅游品牌。
4.加强和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建立区域合作旅游机制,积极主动与闽浙边界周边县市开展线路整合、联合促销等活动。加强与同程网、携程网、去哪儿网等国内知名网络运营商合作,增加旅游市场尤其是移动端客源市场的开发。
(四)完善全域旅游服务支撑
围绕打造生态滨海旅游城市目标,加强对各类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础配套设施的科学布局与创新设计,加快完善旅游餐饮、购物、住宿等旅游产业要素,提升“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服务水平。
1.推进交通先行工程。按照我市旅游产业三大龙头项目建设的需要,组织实施三大旅游公路建设。一是嵛山环岛旅游公路,使其规划建设成为满足观光、骑行、徒步功能的中国最美海岛环岛休闲慢道;二是环晴川湾、敏灶湾黄金海岸旅游公路,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最美的骑行、自驾线路;三是福鼎白茶国家农业公园旅游道路,串联白琳、点头、磻溪、管阳的茶田、竹海、溪瀑、古村,形成中国唯一的福鼎白茶体验休闲线路。加快店下至小白鹭公路改造,建设渔井大型停车场。在适宜岸线和海域规划建设游艇码头泊位,发展海岛低空旅游如水上飞机等项目。推进旅游“快旅慢游、无缝对接”,统筹我市现有客运市场资源,引导旅游客运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旅游客运发展,以“游运联合”方式拓展乡村旅游客运业务,开通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至全市主要景区(点)的旅游直通车,福鼎动车站、太姥山动车站直达太姥山等景区的旅游专线车,太姥山、渔井码头、九鲤景区等区间旅游直通车。
2.健全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提升太姥山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更好发挥全市旅游大集散功能。对接高铁、动车,在福鼎动车站、太姥山动车站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提升嵛山、渔井、九鲤、牛郎岗等游客服务中心。同时,加强道路交通标识系统与旅游标识系统的设置,在主要道口、岔路口均设置中英文对照的交通指引牌;交通集散地、旅游景区、食宿设施等地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景区设置中英文对照的引导标识(景区简介牌、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等),确保区域内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准确、完备。
3.提升住宿供给。鼓励发展星级酒店,加快建设度假酒店、主题酒店和自驾车房车营地,支持农民利用空闲住宅发展一批风格迥异的地方本土民宿,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
4.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引导福鼎白茶、福鼎槟榔芋等地方特产和手工制作品进行旅游商品创意开发、品牌推广,打造一批“福鼎礼物”的旅游商品,鼓励在景区、酒店、火车站等地开设“福鼎礼物”专卖店,支持市区、景区和太姥山、嵛山等重点乡镇建设旅游购物街、特色旅游商品城。发展旅游商品电子购物,鼓励旅游企业在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福鼎旅游商品专卖店。
5.大力培育福鼎味道的特色美食小吃品牌。命名并挂牌一批“福鼎名小吃”、“福鼎老字号”商铺,评选“福鼎名小吃制作大师”,举办“福鼎小吃美食节”,申报中华美食城,进一步扩大美食小吃影响力,使其成为我市旅游新的吸引物。
6.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推进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有效实施。强化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弘扬文明旅游风尚,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黑名单”制度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严格落实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强化旅游安全和危机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全行业并与相关部门、行业联动的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建立风景旅游执法(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加强风景旅游执法和旅游质监工作。
7.构建智慧旅游。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全域旅游。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平台,发行太姥山旅游一卡通,设计推出太姥山掌上游手机APP,建设以太姥旅游资讯网为核心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集群网站,在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建立智慧旅游数字体验厅,全方位展示全市的旅游产品。建设无线局域网,实现重点景区、重点旅游乡村、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免费Wi-Fi全覆盖。
(五)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等统筹推进,建立健全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配套的管理体制机制。
1.进一步深化政企分开。以资产产权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太姥山旅游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在条件成熟时成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争取“十三五”末实现公司上市。设立全市旅游重点项目库,每年筛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点旅游项目,在土地储备、项目审批、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和对外招商,积极主动地引进省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来鼎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整合,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有景区营运,推动景区经营环节市场化。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在财政投入、项目审批、用地用林、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市场营销、旅游交通、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06/ 保障措施 /
1.加强组织领导。组建福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承担全域旅游的综合协调、资源普查与保护、旅游规划管理、宣传营销、市场监管、旅游综合执法、旅游产业推进及旅游经济运行监测等方面职能,以适应旅游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实际发展需要。同时,建立全域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各乡镇(街道、龙安)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共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随市本级财力增长逐步提高,重点用于奖励乡村旅游发展、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业奖扶以及旅游品牌创建、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推广、旅游人才培养等。各乡镇(街道、龙安)也要相应加大对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市发改、经信、住建、国土、农业、林业、茶业、文体新、民宗、环保、海洋与渔业、扶贫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上级安排的促进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新农村与休闲农业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以及其它与旅游业相关的专项资金,对全域旅游重点项目予以倾斜。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闽委发〔2016〕9号)和宁德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三都澳人才计划”的意见》(宁委发〔2017〕8号)以及《福鼎市产业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鼎委发〔2017〕8号)等相关政策,积极引入旅游相关专业人才。利用社会智力资源,组建福鼎市旅游发展专家顾问团。注重在职人员培训、考核及激励,推进旅游行业名家进课堂工程,加强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训。
4.落实项目要素保障。认真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12〕9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15〕23号)、《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等文件中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税费、用林用地用海政策。将旅游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用地优先列入当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涉及需要调整的农、林地,国土、林业部门要优先上报审批。在全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中,对适宜发展旅游的沙埕湾、敏灶湾、晴川湾等滨海地区及海岛划定为滨海旅游功能区域,及时调整沿海生态林带和农田保护区。
5.强化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各项涉旅工作予以积极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旅游局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职能。建设城市重大项目应融入旅游元素,涉及旅游的项目在论证、立项、建设时应充分征求旅游部门意见,满足旅游功能需求。发改局要把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商务局要努力创新旅游招商引资机制,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资环境,多方吸引省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社会资本落户我市。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文体新、民宗等部门要做好本系统内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合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6、加强督查考核。健全例会制度,研究和解决全域旅游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创建工作考核奖励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龙安)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绩效考评中,根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加强督查与考评,完善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福鼎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