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霜降节气开始 海面已采收紫菜,整个海湾更加地繁忙 海岸曲折、诡丽 海区壮阔、辽远,上承苍南沿浦湾 下历霞浦牙城湾,是东南紫菜养殖的重要海区
在海岸上看远处海面,网格里的紫菜都呈黑色,像一块块黑宝石,被整齐地划割过,铺盖于蓝蓝的海湾中。潮水落下去后,沉浮筏架将紫菜网高高地张挂起来,整个海面成了一座规模庞大的作坊,那些紫菜如同一幅幅宽大的锦缎,向海面挂出去,挂出去。
人工养殖的紫菜品种叫坛紫菜,属于红藻类植物,因干燥后呈紫色故名紫菜。它在海水中生长时,为黑紫状态,也有带点红紫、绿紫的颜色。紫菜养殖需要特殊的海域条件,海区营养盐要丰富,潮流要通畅,也要适应气候变化。每年养殖始于白露季节,但培育菜苗要在春夏季。夏末入秋,附着紫菜壳孢子的竹帘被固定在海里,拉开了养殖序幕。
天然的紫菜生长于浅海潮间带的岩石上,最早培育是采用烧石灰去杂质方法,引出菜苗,附在岩石上。福鼎海岸多为山地港湾,附有滩涂、沙滩,海岸由岩石构成,陆上有山脉或丘陵毗连,形成曲折的岸线岬湾,大小港湾相连,岛屿星布。这一处处天然海区,成为紫菜养殖的良港。
紫菜的人文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按这时间节点,福鼎地入东吴。西晋文学家左思《吴都赋》有“江蓠之属,海苔之类。纶组紫绛,食葛香茅”的描述,其中“紫”即指的是紫菜。“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这是《齐民要术》中的话,书中还介绍了紫菜的食用方法。《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学著作,大约成书于北魏(533—544)末年。
《宋史·地理·福州》载有“贡荔枝、鹿角菜、紫菜”之句,说明紫菜作为土俗类产品,是地方三大贡品之一。在宋代,包括宁德、霞浦、福鼎都隶属福州,境内海域称福宁湾。宋《三山志》还载“紫菜,崇宁四年(1105),定岁贡二十斤”,可见,至少宋代,紫菜就已成为珍贵的贡品了。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段话记载紫菜:“闽、越海边悉有之,大叶而薄,彼人挼成饼状,晒干货之,其色正紫,亦石衣之属也。”介绍了紫菜生长海域和采收、存储方法。
福鼎著名的天然紫菜应该算是石兰紫菜,久负盛名,相传,邓姓先祖于宋代迁徙硖门石兰,以谷壳撒入海面,谷壳漂到哪里,其海域就划归到那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福鼎紫菜培育历史,可上溯到宋代。在清代,石兰紫菜曾是敬献的贡品,让族人一度引以为荣。平常更是作为上乘礼品赠送亲朋好友,显示它的贵重。那时,每茬收割后,村民就挑到邻县霞浦、柘荣、福安等地销售,为家里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硖门海岸地貌特征显著,景观丰富,走水路可以饱赏山海景象。从渔井码头的乌礁开始,过大岗头海岸,一直到青屿山,处处显现以礁岩为主体的地质历史遗迹。在沿海凸出的礁岸中,祼露着巨岩磐石,受海水的浸泡,色彩斑斓,野生紫菜就生长在大岗头这片海岸岩石上。附近其它海区并没有生长这种天然藻类,因而石兰紫菜显得独一无二。
野生紫菜生长除了需要特殊的海岸环境,它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要用干柴放在繁殖地的岩石上燃烧,说是以除掉杂物杂质,并起消毒作用。同时留下草木灰和燃焦的痕迹,为天然紫菜提供繁殖的温床。
每年白露时节,菜农就要到沿岸上取柴生火引苗。遇到陡峭岩石,就要借助竹梯或绳索,脚穿草鞋,上下于绝壁之间。约摸过一个多月时间,像是获得了灵气,在烧过的岩石上冒出随处可见细小的点儿,就是繁殖出来的菜苗。
石兰紫菜是海边礁岩上的一种野生坛紫菜,据《石兰紫菜的养殖技术》所载,养殖的壳孢子采苗季节与普通坛紫菜相同,都是在白露到秋分壳孢子大量集中出现时进行,用网袋装好扎紧成熟丝状体贝壳,于傍晚挂在不会干露的后架或小船边,经过一整夜的海水刺激,第二天早上六点前取回,冲去泥沙,放入小船采苗水中放散孢子。
一般情况下,在上午投放壳孢子为好,壳孢子移动性小,泼孢子水要均匀。随后一个旬日左右,紫菜会慢慢地长到一寸长,毛茸茸的样子。再经过两个旬日左右,最长可达到一码尺。从冬至前后采割,直到正月末结束。
落潮的海水把野生紫菜梳洗得整洁、干净,它完全依附并紧贴于石壁上。紫菜还没有被阳光晒干,一绺绺地互叠着,排列得匀整有致,整座石壁像是披着件毛衣。等到晒半干后,紫菜色泽青乌,亮中含着暗红,在晨光映衬下,越加闪亮。它比海中养殖的紫菜质地来得厚些,线带状边沿颜色偏浅。用手轻轻糅捏,可感湿润、柔软、细腻、滑溜。
野生紫菜采收比较特别,要用小剪刀去剪。那些菜农们都没有特意去晒干它,取来竹篮平铺着可风干,只要晾过就可以食用。取一团小泡,色泽由青乌转向褐红,满碗都是菜。佐料不可太多,清淡最好。干后也可以直接吃,放在唇齿间轻嚼,可感韧性,越嚼越脆,越嚼越香。
福鼎大规模养殖坛紫菜始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区域甚至扩大到内海港汊浅湾。从紫菜收割到上岸二三小时,传统干燥就要上竹笾晾晒,否则,会烂菜。紫菜采收后送到加工厂,经过清洗、浇饼、烘干,打包装入塑料袋中。秦屿、店下已形成紫菜加工集散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集中加工期,吸引众多的菜商前来定购。
有部分菜农将紫菜摊于竹笾上,用日光将紫菜晒干。如果好的天气,加上有点北风,一天即可晒干,原先很湿的紫菜,经晒后,叶子会收缩起来成了丝网状,颜色黝黑。阳光打在菜面上,闪着亮光。用手轻轻翻动紫菜,有沙沙地声响,并伴有菜香扑鼻,是最纯的海味,叫有“菜味”。
紫菜经济价值体现在营养、食疗、药理等方面。紫菜食法一般采用剪煮做汤,加上鱼丸,调配佐料,成为一道独具海味的羹汤。
来源:福鼎周刊/冯文喜 摄影:陈昌平、谢闽江、林昌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