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 宁德福鼎:“造福工程”建设新畲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5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2008-04-15 14:30:09 稿件来源:闽东日报  

    “新房有水有电有液化气,公路直通家门口,‘造福工程’就是幸福工程啊!”4月13日,刚从工地回来的58岁畲族老人雷朝淮笑得合不拢嘴。

    硖门畲族乡是福鼎市一个偏远的民族乡。从1994年开始,硖门畲族乡通过实施“造福工程”,对45个自然村进行了整村搬迁,共搬迁546户2236人。先后形成了集镇民族街,柏洋永和、斗门头文渡等规模较大的“造福工程”新村和少数民族聚居新村。

    雷朝淮说,他原先住在硖门瑞云村后樟自然村,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有生活来源。是“造福工程”使他搬到了下里洋新村,开始了幸福生活。现在他和儿子帮人打工,妻女上山采茶,一天有好几百元收入,日子比过去过得殷实多了。

    置身下里洋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一栋栋白瓷砖、塑钢窗的四层砖房,村路两侧造型新颖的路灯……一景一处都在无语诠释着“造福工程”带来新变化。

    山区人口逐步向山下集中搬迁建立了新村后,紧接着就是生活出路问题。硖门乡没有单纯停留在原始传统的单一农业生产上,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不同发展重点和方向,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生产技能培训、小额信贷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济能人带动扶贫等形式,扶持“造福工程”搬迁户。对搬迁到集镇和沿海的群众,鼓励他们发展“菜篮子”工程和弹涂鱼、紫菜、文渡蛏、吊蛎等海产品养殖,建立了一大批养殖支柱产业,去年“造福工程”搬迁户弹涂鱼养殖面积达500多亩,紫菜470亩,年产值近200万元。以纯种植业为主的巨洋、葫芦墩、溢洋新村的群众,则让他们开发山地资源,种植了上千亩高产茶、优质果树、绿麻竹、百合、药材等经济作物;就地改造的村民,利用丰富的草地溪流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禽业等短平快农业项目,形成了“茶叶当家、竹果开路、畜禽上场”的发展新格局。该乡还利用柏洋工业小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培训引导100多名造福工程搬迁户进厂务工。同时不断拓展就业领域,鼓励搬迁户发展商贸业、旅游业、餐饮业或外出创业,使98%以上的群众甩掉贫困的帽子。 (记者 蔡雪玲 林 斌)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