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福鼎] 英雄辈出的屯头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1 14: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冢前的空地上,淳朴的村民晒着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粮食
      古堡大面积的城墙上满是枝枝蔓蔓

    (记者 赵小月文/图)秦屿镇屯头村,位于太姥山脚下,有1000多长住人口。记者看到,村里的老人围坐在杂货店里聊天看电视,女人们忙着洗洗刷刷,男人们忙着晒谷子或是去“讨小海”,就在这个平静闲适的小村落,却在福鼎历史上曾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这里有着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堡;附近一个大冢里,埋葬着众多英雄烈士;这里还是福鼎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黄丹岩的家乡。
    屯头古堡
    屯头古堡,由坚硬的石块构筑而成,始建于嘉靖甲辰年(1544年),位于秦屿湾畔,太姥麟麒山麓,环山面海临江,有着天然的地理屏障。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小时候祖辈们总时不时讲述古堡悲壮惨烈的历史,述说倭寇一次次被拒于坚固城堡之外的故事,感叹古堡给村民带来安宁、幸福的生活。
    立冬已过,天气微凉,灿烂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村里老人带着记者走进古堡。老人向记者介绍,古堡城墙厚一丈,高一丈八尺多,周围全长一百四十余丈,有东西两个城门。拱形的城门、城墙上尽是枝枝蔓蔓,几乎将城墙遮得严严实实,斑驳的影子映射在城墙上,显得古老沧桑。城墙上隐约可见被利器划过的痕迹,依稀可闻几百年前倭患盛行,村民们依仗古堡抵御外敌、保卫家园的呐喊声。古堡里窄窄的道路和巷子直通黄氏宗祠。今年83岁高龄的林存端,领着记者穿越这条巷子。他告诉记者,村里的人基本姓黄,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然而明朝时这里的平静生活被愈演愈烈的倭患打破了。
    据了解,元末倭寇不断骚扰沿海居民,明正统以后,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十分活跃。为牟取暴利,许多商贾不顾朝廷的海禁令,仍与“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勾结倭寇,经常在沿海劫掠,而明政府昏庸腐朽,他们纵容通倭官吏,打击、陷害抗倭将领,使得倭患愈演愈烈。倭寇的烧、杀、抢、掠给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无限愤慨。为了保护自己家园,1544年8月的一天,屯头村家家户户纷纷出钱出力,开始动工筑堡,到第二年4月,工程竣工。建成后,屯头古堡凭借着自身的坚固与天然的地理屏障,保佑着黄氏子孙在此代代繁衍生息。

      义民冢右侧的屯头古文化设施分布点
      墙上贴满了在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英雄相片
    义民冢
    说起屯头村,不得不提到“义民冢”,这已成为这个村落的另一象征性历史见证物。这里埋葬着为保境安民与倭寇抗争的英雄义士,还栖身着与国民党斗争革命烈士的安身之地。每年清明前后,会有大批的游人和学生到此祭奠。
    远远望去,义民冢呈“凤”字形,由中间向两边扩散。据介绍,该冢占地约12平方米,左侧有一座祭亭,一列荣誉碑,右侧为唐宋明清至今,屯头村周边古文化设施分布图及相关照片;中心突起位置,立着一块碑,碑宽约30厘米,高约80厘米,历经风雨,碑上字迹模糊,无法看清碑文。村民们在重修时将碑上内容刻写在了碑下的一块石头上:“义民林卿等十余人之坛,嘉庆壬申年修”。
    此时,林老表情肃穆,神色凝重。他告诉记者,此冢建于明代,为抵抗倭寇的进犯,屯头村村民建起坚固的城墙古堡,义民揭竿起义,纷纷组织地方武装自保。林卿、程伯简等就是这些义民的杰出代表。特别是林卿,他不忍看到倭寇对村庄的掠夺、烧杀,为还村民一个安宁的生活,率家乡义民队伍,在福鼎沿海一代抗击倭寇,但由于明政府太昏庸且官商勾结,抗倭之行举步维艰。林卿所率领的队伍在连战七日之后终因寡不敌众,惨烈战死。林老说:“他们死得很惨,面目全非,横尸遍野,当地人只知领导人是林卿,其他成员均无法辨认。”
    后来,当地黄氏族人,看到此情形,不忍将这些义士们尸骨弃之荒野,便积极筹钱出力,在屯头与斗门交界处安葬了他们。清嘉庆年间,义民冢经风吹日晒不免破损,黄氏族人又重修此冢。1989年,福鼎县人民政府公布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丹岩
    民国年间,为响应共产党打土豪分天下、实现耕者有其田的革命号召,早期革命运动中,黄氏族人中数十名青年精英全部投入革命行列,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29-1933年间,为革命遭杀者达16人,继而后期在斗争中致伤和劳疾等亡故的7人,达23人。1929年,当地利用黄氏宗祠创办第一所学校——“麟江学校”,以掩护地下革命和宣传抗日活动,并培养出大批革命人才,其中最为被众人知晓的便是黄丹岩。
    据地方志记载,黄丹岩,原名彦彰,1897年生,福鼎县秦屿镇屯头村人,1923年毕业于霞浦汉英中学,回乡后在后坪任教,期间积极宣传革命,曾将孙中山像挂入“七仙宫”,取代神道的画像,惊俗骇世,曾轰动一方。1926年返回家乡,在岚亭任教。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1日,参加福州中心市委领导的福州市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继而又到乌石山师范协助开展学运,后因身份暴露返回家乡。回鼎后,他筹集资金创办屯头学堂(后为麟江小学),自任校长,主编《麟江潮声》,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秘密活动。1932年夏,他以太姥山前各村为基点,成立抗捐指挥部,组织梭标队捣毁烟苗局,取得抗烟苗税斗争的胜利。1933年6月,丹岩积极组建了福鼎游击队。同年冬,中共福鼎县委成立,丹岩为县委主要负责人之一。
    1934年1月5日,黄丹岩在一次到岚亭交通站接头时,被叛徒林于木告密遭敌逮捕,关押在县城监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于1934年1月27日英勇就义。据林存端老人回忆,小时候黄丹岩曾在他家逗留过。对人友善体贴的丹岩,工作认真负责,对革命充满激情,经常是到了深夜还在开会研究革命事宜。“为了不被国民党发现,这些革命工作者白天躲在杂草丛生、枝繁叶茂的麒麟山上开会讨论,晚上便回到麟江小学宣扬革命思想。”
    “这样的英雄,这样的烈士,在屯头村有许多,他们都是这里人的骄傲。”退伍军人老党员黄瑞德感慨。如今,这些英雄的画像和照片都被挂在黄氏新建的宗祠里,希望让更多的族人了解历史,珍惜生活。

    抗倭战役、土地革命、革命烈士,很多人在很多时候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历史教科书上的几句话几张图片,当你目睹历史遗物,见证愁云惨雾的过去,聆听着古稀老人讲述着血雨腥风的故事时,猛然撞击着你心灵。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