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天竹村,位于福鼎市管阳镇西北部,距集镇13公里。东与西阳村毗邻,南与楮楼村接壤,西与浙江泰顺的万排乡交界,北与小洋、秀贝村相依,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交通要塞和民间物资集散地。天竹村范围广,下辖21个自然村,村内山势起伏绵延,森林、茶叶资源丰富,平均海拔750米,最高峰为天竺峰。 天竹村原名天竺村,198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更改为现名。 相传有天竺国即印度的和尚建寺于此,遂把寺名称为天竺寺,村因寺而得名。清嘉庆版《福鼎县志》载:“天竺寺,在十七都。宋建隆元年,僧碧岩建。”碧岩僧人是否就是天竺高僧,已无从可考。在管阳当地一直流行着民谚:“金天竺、银象山、铜广化、铁西昆。”要知道,广化寺和象山寺位于天竺村的周边,分别建于隋朝和唐朝;建设时间比天竺寺更早,但天竺寺却能摆在四寺之首,由此想象天竺高僧落户于天竺村是可信的。 天竺峰从东、南、北三个方向都是呈金字塔状,山的东侧悬崖峭壁,北部是陡坡,唯独山的西侧是群岫起伏,层峦叠峰,逶迤连绵,一直延伸至浙江泰顺县仕阳镇,地势十分险要。 民国版《福鼎县志》第五自治区分编:“山之雄峙于区北境者,有天竺山,高峰耸拔,曰‘天竺峰’。山有隘,曰‘天分隘’为闽浙交界处,明清两代曾于此屯兵。” 《福鼎县志》载“分防天竺汛兼辖南溪、叠石、沈青、管阳、金钗溪、乌石门等烟台七座,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兵六十一名。”明清时期,天竺村驻扎着兵士,至今村民还称其为天竺寨,认为强盗驻扎在寨里。其实,那是官兵驻扎地。据村中老辈人回忆,三个像烟墩的炮台就在长社村,每个炮台三层半高,呈四方型,可惜上世纪70年代毁掉,如今看不到天竺寨的痕迹了。 天竹村的溪流清澈明亮,生态环境优美,滋养着一方百姓。《福鼎县志》载:“川之分布全区者,西境之水以天竺、管阳两溪为最长。天竺溪源出天竺附近之坑门头。” 天竹村人口3800多人,在福鼎的村庄当属大村。以吴、李、陶、张姓为主。天竹村和后塆村吴姓不同,后塆的吴姓宗谱明确记载明朝成化二年迁居于此,相传是“十八旗头”之一。陶姓在坑门头,长社村以李姓为主。 人们常说,福鼎的番薯粉当属管阳最好,而管阳的番薯粉当属天竹村品质最佳。 番薯粉,俗称地瓜粉。《福鼎县志》卷三·物产引用《闽书》:“郡本无此种,明万历甲午岁荒,巡抚金学曾从外番匄种归,教民种之,以当谷食。”明清时期天竹村开始种植番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天竹村的地瓜粉独具特色、久负盛名。天竹村的气温比城区低四五度,昼夜温差大,番薯进行光合作用后,营养物质储存于块根部位,单糖和多糖类物质丰富,尤其是淀粉含量大。当地农民已经总结出一套制作优质地瓜粉加工经验。地瓜粉白色、润滑,汆汤使汤色和口感俱佳,厨师们烹饪菜肴时特别喜欢使用天竹村生产的地瓜粉。用地瓜粉制作出来的粉扣,俗称溜溜,美味爽口,让无数吃货喜爱地瓜粉扣之士赞叹不已。 天竹村的吴守丽主任告诉我们,每年的农历十月,家家户户都要晒制地瓜粉。当地的番薯一般种植“红红1号”品种,每百斤的番薯可以晒制25斤的地瓜粉,而且供不应求,目前单单种植番薯可为天竹村农民每户多收入三四千元。 天竹村的水果因为气候、土壤的原因,特别香甜可口,“天梅果园专业合作社”种植了湖南“加纳岩”水蜜桃280亩,台湾“蜜水梨”230亩,浙江东魁杨梅180亩,西瓜220亩,采取生态有机种植方式,现已形成规模化经营模式,发展势头良好,以其富含各类营养维生素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全村茶园面积近2000亩,以福鼎大毫茶为主,兼有乌牛早。高海拔的茶青都是无公害茶叶,是重点茶企钟爱的生产加工原料,今年的茶青收入让村民们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作者:白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