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 13: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狄民:团结拼搏,鼎力争先


  在福鼎古城南路东端,有一面很大的白粉墙,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八个红色的大字:团结拼搏,鼎力争先。
0.jpg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福鼎精神”。
  福鼎建县至今已269年整,那么,269年前的福鼎人又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县志·风俗》:“按鼎俗,士重廉隅,农务稼穑,工无淫巧,市不饰价,无豪族大姓陵轹细民,以干政化,输税恐后,斗狠罕闻,男不为奴,女不为婢,好信尚义,人多率真。”
  这段话,正可以看作是对“福鼎精神”的概括。
  清嘉庆十年(1805年)秋,当时任福鼎县令的谭抡在就任三个月后,有感于福鼎无县志,决心主持修纂,时距建县已六十余年,县令则换了44位。有人问他,以往的县令中也有不少人萌过此念,但终因经费等因素而作罢,而今你决心修志,倚仗的是什么呢?谭抡回答道:我是根据福鼎人的一贯风气(精神)推测,知道此事可行。谭抡进一步说道:“鼎邑风俗,士尚慷慨,民多气矜,富者好施,贫者好义,遇有公事,争趋乐赴。故学校、城池、书院、堤埝、桥梁、道路等项,独为完整,皆民力也,则是鼎人义行出乎性生,有明征矣。”(劝纂《福鼎县志》序)
  急公好义,这就是谭知县感受到的“福鼎精神”。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仲春,当时的福鼎县令王应鲸第一次主持“县试”,“文童三百五六十人,自正考连复试共五次”,其间,文武官员、书院训导、孝廉绅士等无一人私通关节,“仲秋再试,亦复如是”。王县令大生感概,特地作文赞颂。(见《福鼎考试记》)
  清正廉明,这是王知县感受到的另一种“福鼎精神”。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万余人攻秦屿堡,一位叫程伯简的秦屿人,将百姓组织起来,坚守城墙,青壮年在前,老弱者次之,妇女则搬运石块,送饭送水,“倭攻七日不下”,最后,程伯简还设下巧计,“铳矢并发”,消灭了一部分倭寇,“倭乃宵遁”。可是,程伯简却“中矢石死城上”,“共难四十余人”。《县志》中因此赞叹道:“鼎邑,人多气矜刚毅,本于性生,立朝严正,卓为名臣,固史不绝书,而鞠躬尽瘁,因危受命者,亦代有其人。取义成仁,丹心炳照,千载下凛凛然尚有生气。”(《县志·忠烈》)
  临危不屈,取义成仁,更是“福鼎精神”之精髓。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如此,一个地方也如此。
  我们正在迈向新的时代。岁月改变了,但“福鼎精神”永存!
  作者:狄民



白荣敏:团结拼搏,鼎力争先


  当我提笔要写这篇以“福鼎精神”为题的文章时,2006年8月10日以及此后一段时间发生在福鼎大地上的一幕幕,在我胸膛里如潮水般汹涌了起来。
0.jpg
  那一天午后,福鼎遭受超强台风“桑美”的正面袭击。这个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最强的台风,像红了眼的巨魔,在福鼎境内疯狂肆虐长达5个多小时。“桑美”的疯狂及其带来的灾难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在这多数人措手不及的5个多小时里,沙埕港港面上演绎人间最惊心动魄的与狂暴的自然力量抗争的传奇。
  那一天,“沙政公务船01号”上的那帮兄弟们,开着船一趟趟在海上寻找搭救落水者,意识到自身的危险时,已经来不及上岸了,这时,船长郑祖銮说:
  “找一条绳子来,分段绑在各人的身上,连在一起。如果3人都落水,不会游泳的陈振中就不会被冲走,或许免于一死;如果3人都死了,那么尸体也会在一起……”
  那一天,发生太多类似这样震撼人心的故事。那些因船只沉没而落入水中的渔民,面对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迸发出平常难以想象的求生智慧和力量;那些担负抢险救灾任务的国家公务员,在风口浪尖,在自身随时可能遭遇不测的境地里奋不顾身去救人;更有那些船民,面对别人的死亡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
  “桑美”过后的一段时间,我奔走于被台风蹂躏过的这片土地,去接触遇难者家属,去倾听亲历者的故事,去拜访救人的勇士,去见证轰轰烈烈的重建场面……我被另一种强大的力量深深地震撼着,那就是:众多不幸的灾民们所表现出的如失去亲人后的坚毅、倾家荡产后的乐观,以及面对美丽家园成为一片废墟而奋起重建所表现出的互帮互助的团结、应对风险的机敏、攻坚克难的坚韧、谋求发展的智慧。
  2006年9月14日,也就是台风过后1个月零4天,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王振耀专程来福鼎考察,对福鼎灾区的家园重建与生产恢复速度非常吃惊。他说,整个福鼎就像一个大工地,毁损民房瓦片都盖好了,重建民房有的砌了地基,有的主体结构已完成一半。这位哈佛大学博士认为,遭受世界级灾难仅仅过去1个月,福鼎市恢复重建的速度是惊人的,这种工作效率相比同样遭受大灾的国外,起码强了10倍。
0.jpg

是啊!面对脚下的废墟和心头的阴影,我们用什么支撑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在阴影里寻找阳光,创造崭新的生活?一双双坚毅的眼神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告诉我——就是精神,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福鼎精神”。
  我想,2006年秋天的这场抗击“桑美”战役和此后的灾后重建,已经把“团结拼搏,鼎力争先”这8个字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而回顾历史,从发生在福鼎这块土地上的或可歌可泣或普通平凡的人与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福鼎精神”还有更多样的表述。
  让我们翻开成书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的《福鼎县志》,《忠烈》篇就有这样的评价:“鼎邑,人多气矜刚毅,本于性生。立朝严正,卓为名臣,固史不绝书,而鞠躬尽瘁,因危受命者,亦代有其人。取义成仁,丹心炳照,千载下凛凛然尚有生气。”
  《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侵犯秦屿城,程伯简组织百姓奋起抗倭,青壮年守卫在前,弱者次之,连妇女也盘起头发运石送饭。倭寇连攻七日不下,程伯简还设下巧计,与倭寇展开决斗,“铳矢并发”,消灭了一部分倭寇,“倭乃宵遁”。可是,程伯简却“中矢石死城上”,“共难四十余人”。
  明朝末年,郑芝龙勾结海寇,为患沿海。一天,海贼千余人攻秦屿,张鸾三等“率众悍却之”。海贼又从樟岐入袭,秦屿城被攻破,张鸾三、陈氏姑娘等43人被执。陈氏姑娘为不受辱而自尽,其余勇士亦从容就义。邑人对勇士深表崇敬,葬张鸾三等42名男烈士于牺牲之地后澳战坪顶,葬陈氏姑娘于积石山。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邑人在秦屿北门边建“义勇祠”,以祀忠魂。
  “临危不屈,取义成仁”,是值得我们推崇的“福鼎精神”。
  是啊,在大灾大难面前,福鼎人民从来没有畏惧过退缩过。但是,一个地方不可能、我们也不愿看到终日大灾大难,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如何感受“福鼎精神”?
  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传说中的女子,她就是家住太姥山下的尧时蓝姑。蓝姑种蓝为业,乐善好施,常以手植之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特效药,救活许多病孩,深得百姓爱戴,老母辞世后,人们感念她的恩德,奉祀为神明,后人称之为“太姥娘娘”。这个故事但凡是福鼎人都耳熟能详,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在太姥山下的福鼎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乐善好施,扶危救困”的精神特质已经根植在老百姓的血液之中。
  “乐善好施,扶危救困”的精神特质在另一件现实事件中得到有力印证,那就是福鼎人民对四川灾区的关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这距福鼎遭受“桑美”扫荡仅仅一年多时间,许多人还没有从“桑美”造成的困厄中走出来,但是,面对四川同胞的灾难,福鼎人民照样伸出了友爱之手,“桑美”重灾区福鼎捐款金额居闽东各县(市、区)首位。沙埕一位残疾老人在一次捐款现场献爱心后说:“‘桑美’时我们接受了四面八方的帮助,今天该是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了!”
  “知恩图报,饮水思源”,这是福鼎人民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又一种精神特质。
  我们再读《福鼎县志》,卷八《艺文》载有清乾隆年间福鼎知县王应鲸的一篇《福鼎考试记》,文中记述,他来福鼎任知县后,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仲春第一次主持“县试”,“文童三百五六十人,自正考连复试共五次”,其间,文武官员、书院训导、孝廉绅士等无一人私通关节,“仲秋再试,亦复如是”,王县令不由地大生感慨。他在文中说,自己自幼爱读《陆清献公全集》,书中说陆清献在灵寿县任知县时主持考试,“并无一绅士开求子弟复试以为颜面者”,陆公高兴之余就认为此等醇厚风俗,南方是不存在的;而王县令却“不意于闽之福鼎再见之”,所以他在文章的最后很欣慰地感叹:“使陆清献公生于此时,闻闽中竟有此俗,大为南方出色,其忻喜不知更当何似矣!”
  “光明磊落,清正无私”,这是王知县引以为自豪并极力褒扬的另一种“福鼎精神”。
  说到考试,我还联想到发生在福鼎人身上一次著名的“考场告状”事件:嘉庆七年(1802年),福鼎县前岐佳阳单桥村畲族考生钟良弼赴福宁府应考,时县书王万年歧视畲族,串通监生,诬指“五姓(蓝、雷、钟、吴、李)禽养”,把他赶出考场。钟良弼遭辱不服,嗣后变卖家产,族亲竞相赠银,资助良弼上告。诉状历经县、府、省署,几度辗转波折,得福建按察使李殿图明察,饬令府县查复纠正,告示士林,并对王万年处以责打30大板,赶出衙门。翌年,福鼎县知县岳廷元主科试,钟良弼复考,取得府学生员第二十名。
  从钟良弼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不畏强权,坚持正义”,是“福鼎精神”的又一层题中应有之意。
  诚然,生活在福鼎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士尚慷慨,民多气矜,富者好施,贫者好义,遇有公事,争趋乐赴”。所以,清乾隆四年(1739年)新从霞浦析出、当时还年轻的福鼎县,百废待兴,要建一些基础设施,做一些公益事业,如“学校、城池、书院、堤埝、桥梁、道路等项”,“独为完整,皆民力也”,于是,清嘉庆十年(1805年)开始主修《福鼎县志》的知县谭抡才由衷地感叹:“则是鼎人义行出乎性生,有明征矣。”
  是的,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福鼎才得以一步一个脚印从昨天走到了今天!
  今天,我们站立在海峡西岸、东海之滨、闽浙交界这块既有着神奇的自然美景、又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既有着珍稀的自然特产、又有着独特的人文创造的土地上,面对着美丽的山、迷人的海,面对着造化赋予我们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面对着世世代代福鼎人民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我们更应该好好利用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来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历史责任,激励全市人民,在“团结拼搏,鼎力争先”的精神旗帜的指引下,步伐坚定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白荣敏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