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I 千万别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寄托在老师身上 我们不是刻意拿“妈妈”和“老师”进行比较,而是更强调好妈妈的重要性。男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老师”这个名词对他来说是空白的,但是,“妈妈”却时时刻刻伴随着他,妈妈的言行举止一直影响着他,感染着他。等他开始走进学校,跟着老师进行学习的时候,他已经在妈妈的影响下,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讲,妈妈就是男孩的第一任老师。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我们懂得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育男孩,他一定能打下良好的做人与做事的根基。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但是,老师的精力是很有限的,老师要管理几十个人组成的班级,他对某一个孩子的关注很难达到非常细微的程度。所以,我们与其希望孩子遇到10位好老师,还不如让自己成为不吼不叫的好妈妈。因为,孩子能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做不了主,但是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母亲,我完全可以做主。 另外,男孩入学后,他的生活除了学校生活就是家庭生活,如果他在学校被老师刚吼叫训斥完,回到家又被妈妈吼叫一通,他心里会多难受啊!如果老师柔声细语地给他讲道理,而我们却总是大吼大叫地斥责他,我们在他心中的威信自然会越来越低,他也会越来越不听话。所以,男孩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受到妈妈的正确引导。 I 用我们的柔和化解男孩的“遭遇” 有个男孩在学校因为和同学打架,被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所以心里很难受。他一回到家,妈妈就发现他脸色不对,在妈妈的询问下,男孩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原来,他和同学闹着玩,不小心弄疼了同学,一来二去就“升级”为打架了。 妈妈听了男孩的描述,不急不慢地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以后和同学玩耍要注意分寸,不要最后弄得大家都不高兴。下次注意就好了,别多想了,老师批评两句也是很正常的,行了,洗洗手,吃点儿水果吧!” 男孩被老师批评了,他回到家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安慰。如果此时,我们因男孩做错了事,就大声斥责他,他一定会感到很无助,会因不被理解而更加难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柔和的态度帮男孩化解在学校的“遭遇”。 I 别让“吼叫”使我们变得没有威信 一天,有个男孩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学校今天组织募捐,昨天您不是给我10元钱,我当时就准备把10元钱捐出去……” 妈妈刚听到这,就大吼道:“你把10元钱都捐了?咱们家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把零花钱都捐了,那这个星期你就别问我再要零花钱了。” 男孩听妈妈这样一说,也大吼道:“没有,我是想捐10元,可是老师只让我捐2元,还告诉我2元钱也足够代表我的心意。”说完,就转身跑开了。 男孩的老师是位好老师,她能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出发,作出正确引导,可是妈妈的教育方式和老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不得不让男孩更喜欢老师,而更远离妈妈。 话说回来,即使男孩捐了10元钱,如果我们能慢慢地把“量力而为”的道理讲给他听,他不但能听懂道理,也会敬仰我们。如果我们用吼叫的方式给他讲道理,他不但听不进去道理,还会因不愿接受我们的态度而生气,结果,我们的教育目的没达到,还弄得两败俱伤。 所以,男孩对我们产生了吸引力还是排斥感,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是否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育孩子。 I 不吼不叫,才更有智慧把男孩教育好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想想看,如果妈妈“大吼大叫”,希望在气势上“压倒”男孩,男孩是不会“听话”的。正所谓“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只有在“理”上让人信服,他才会心悦诚服。所以,妈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但不会把男孩教育好,还会影响自己在男孩心中的威信,更会有损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掌控情绪,才能掌握未来”,所以妈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有把精力用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才不会去过多地控制男孩的情绪和行为。 家庭教育实践证明:不吼不叫地教育男孩,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艺术。这样的教育方式,对男孩是一种尊重,男孩在妈妈那里感受到的是真诚的爱,是真诚的教诲,而不是冲动,不是情绪的发泄。所以,妈妈在教育男孩的时候要做到“理直气和”“理直气平”,当妈妈变得理性的时候,教育男孩时才会更有方法与智慧,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来源;网络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