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5年7月5日,星期天,近期受“莲花”台风影响雨水绵绵的天气终于止住了……于是,我约了众车友准备上午10点半出发骑行翠郊赏荷花,顺便再去我一再路过,却没拐进去的车岭古村看瀑布。谁知就在我出发去集合点的路上,天上又下起了小雨,而且雨势渐渐加大,我只好通知大家取消骑行计划。在回家的路上,雨又变小了,我准备自己一个人独骑翠郊看荷花去,没想到在集合点看到小老潘还在那,他也准备自己冒雨骑行,所以,我的独骑变成了双骑……出发后,雨势时大时小,但基本属于蒙蒙细雨,所以,我们也没拿出雨衣穿上,让雨水打在身上自然烘干……
古道上的茶园景色清新…… 从古道翻山到马洋村后,沿河边小路骑行到海边的江美村。江美村的海岸线是福鼎市最美的一段海岸线,雨中的江美村有一种清新之美;而对岸水雾飘散,却有另一种迷蒙之美。这样就造成了前景清晰,背景朦胧的特别美景,常令人流连拍照,不忍离去……
渔村老大娘在喊小渔船上的老大爷回家吃饭,可是老大爷不用把小渔船撑到岸边也能上岸……你猜猜他是怎么上岸的?
原来,是撑着船边的泡沫板靠岸的,你猜对了么?
雨中的点头海堤内外景色如画……
点头海堤尽头的塘江鼻埠头的古榕树下,渔妇们正从海蛎杆上挖海蛎…… 海蛎杆是渔民撑船从海堤外滩涂上收回来的。 渔民家门口的盆子里的讨小海渔获。
过了点头海堤后转入内陆骑行,我不想按正常的从白琳镇骑往翠郊村的公路骑行,而是准备骑一条需要涉水的路线,从古村瓜园村过……这是瓜园村里的古宅---恒丰泰故居。 爬满青藤的青砖老屋更显得古意森森……
古屋前院正厅保存得较好,展现了清代地方古民居的特色……
大堂之上摆放着一台传统农具---吹谷机,可吹去稻谷中子粒不饱满的秕谷…… 这石磨跟磨下舂米的石臼估计好几年没用了!
梁柱的木雕也极具地方特色,除了雕工精美外,还镶嵌了蓝色琉璃珠,这一带的许多古屋都有这一特色装饰……
后院是一栋颇具特色的二层小楼。
但左厢房已倾颓,老屋状况不容乐观啊……
从墙头瓦片拼成的铜钱图案残缺花墙仍可看出当年这座老屋外观的精美…… 出了瓜园村,必须涉水过溪,才能继续前进…… 村民也跟我们一样光脚过河,看来这是一种常态化的过河方式了……
水坝上游水质清澈,是白琳镇玄武冬泳队的游泳基地。
往下游河道看时才发现那里有座桥,难道那里可以过河?下次再路过这一定要从那座桥过河看看它通向哪里…… 湖头村前的大桥。 湖头村到车阳村的这一段河道是两岸风景非常秀美的一段河道…… 溪岸上,充满浓浓绿意的田园风光…… 爬满瓜藤的瓜架和抽穗的玉米让溪边添了几分乡村世外桃源般的风景…… 拦道的古榕树,虬枝曲张,造型夸张却不失优美……
雨水中的乡村,那弥漫于田野里的绿色显得更加葱绿可爱……
下午1点,我们骑到了今天第一个目的地---翠郊。在村前的大路两旁有着大片的荷塘……
细雨中的的荷花上挂满了水珠,这些晶莹剔透的水珠更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
赏完荷花,我们到村里小卖部吃了点点心,然后准备从村头的小路骑到磻溪镇去吃著名的桥头手打面做午餐,顺便在路上看看柘头仔瀑布……此时,雨势加大,我们只好穿上雨衣骑行了……
在翠郊村头过了小桥,从小路一路爬坡向上,骑行在竹海茶园中,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铺满眼前的是满世界层层叠叠的清新绿色,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
爬到山顶后,一路下坡,在坡底附近看到了只有涓涓细流的柘头仔瀑布,我还以为连日大雨后,今天应该是整个岩石区铺满了水帘瀑布,壮观非常……没曾想却是这个样子啊……
原来大水全被河道边这个小水电站引去发电了……
下午2点半到达磻溪镇,我们到镇里的一家著名的面馆吃桥头面。 桥头面,顾名思义,这家面馆就开在镇中心溪边桥头的一座吊脚楼内。磻溪桥头面是全手工制作,先用案板上那根粗粗的毛竹竿反复多次压制而成,再用刀切成面条,所以,称为“手打面”,是完全传统的手工面条。我们去时,压面工序已经结束,老板正切着面。因为压面工序时间长,所以,我以前只见过压面工序,这是第一次见到切面工序……
煮面的锅灶也是传统的柴灶……
传统的铁锅和木锅盖,面汤是带肉的大骨熬制,骨头上的肉刮下来作为吃面的配料……
这么传统的面馆,吸引了四方的宾客,虽然这家桥头面馆处在偏僻的山区,但城里的吃货们不时有人驱车来这品尝这一碗美味的手打面……
吃完面后,我们回头骑到离镇子2公里的今天第二个目的地---车岭古村参观。我听说这里的瀑布、古桥很美,于是才选了今天雨后出行,希望她的瀑布水量充足,不会令我失望……
沿村口的溪边小道前往第一个瀑布---上七叠瀑……
车岭,由紫岭衍生而来,处于白琳至磻溪的公路边,有磻溪溪和花门楼溪汇流于双溪口,形成九字形,至坑兜过东洋尾直流龙井潭,从龙井潭倾泻而下形成七叠瀑,因下游还有一个七叠瀑,所以,这个瀑布就称为上七叠瀑……
上七叠瀑水量丰沛,层层叠叠,跌宕而下如白练坠滩,气势磅礴…… 欣赏完瀑布,往回走时,我才发现河边的这条古道也很有味道…… 特别是这棵树与古道,加上骑车人的镜头,很有意境……
车岭村里,现存不少古民居,最具特色是这进入古村的四重围墙围成的三曲石阶门道,村民们需要在在墙道中拐三个弯才能进入村中……不知当年村民建这个墙道是为了防卫还是考虑了风水?未解之谜啊,但也给古村增添了几许神秘感……
拾阶而上,三曲墙道,一曲更比一曲高,在石围墙的围护下,各曲之间不可互见。除了进门的头曲稍短,二、三曲皆长约15米左右、4米宽。迷宫式的过道让第一次进入其间的人们倍感新奇……
在墙头石缝间的藤蔓,深棕色的是经年的枯死老藤,绿色的是生长着的新藤,绿棕色交织下,既显得生机勃勃,又沧桑感十足,在古墙之上和谐统一,并不违和,是古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村中的长屋民居…… 林氏宗祠…… 村尾的旅游指示牌。我今天并没有玩遍全部景点,留了些下次准备再来……
在村中意外遇到大虫和闻斯行之。大虫中午在群里问我到哪里了,我告诉他后,他没看到,直接出发来这里,后来雨大了后,我手机收起来没再看消息,所以很意外在这遇见他。闻斯行之是在上七叠瀑遇到的,他带了几个朋友来车岭旅游……
村子对岸的山林是车岭原始森林,今天雨水绵绵,不适合去那游览……
村尾有一座古石板桥和一座青石碇步,平行而建,在这一带山区常出现这种桥与碇步共生的景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在经济能力不够时,村民就先建一座碇步过河,在有了更强的经济能力后,就想到了建桥,而建碇步的位置也是建桥的最好位置……
濛濛细雨,百年古樟,石桥碇步,悠悠溪水,构成了一幅意境幽远的山水画…… 此时,桥上演绎了2场秀,一场是村民带来的山野风格的乡村生活秀,一场是游客带来的时尚风格的漫步石桥秀……那个场景更美,请各位看官给出自己的评价……
乡村生活秀登场……
漫步石桥秀开始……
石板桥头的两棵红白古樟,两树一体,被称为“夫妻百年树”。樟树边上另一棵树被称为“不知春树”。之所以树名这么奇怪,是因为它春天时依旧枯枝满树,并不发芽,直到夏天,才犹如春天到了般满树发新芽,长出绿叶……
桥头有条古道通往白琳镇,被称为车岭古道。 岁月荏苒,古道被人们的脚步摩挲得光滑如玉,这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悠远时间的印痕,希望后人能好好保护好这不多的古道,不要轻易地为了交通方便而改建它们…… 古道边记录历次修建石板桥的石碑。 看了路牌,我对巨石磨群很感兴趣,打听了一下,地点在顺着古道边的泗洲文佛宫前的溪边岔路过去不远处。 石头古道落满树叶,虽是仲夏中,却有一种走在深秋古道的感觉,而道旁却是生机勃发的夏日绿野,情景交融,有那么一瞬间,让你忘了今昔是何日……
细雨朦胧的车岭村似迷离而梦幻的童话仙境…… 顺古道走了很长一段距离,从古道尽头进入溪边杂树林中的土路,来到了布满巨石的玉龙谷,依旧未见巨石磨群。因为我走时未问这巨石磨是真的石磨,还是河谷中的具有石磨形状的巨石,在未见真磨的情况下,想当然的认为巨石磨群就是这些巨石中像石磨的石头,于是,我在河谷中仔细搜寻……(其实,巨石磨群是下游下七叠瀑下的古水碓房里废弃的一批巨大的石磨。)
难道是这些比较突起的巨石,可看起来不大像石磨啊?
找了半天,也没看到哪块石头跟石磨形似,虽有点扫兴,但这巨岩河道中,溪水奔流在石缝间的景色也很美,我并没有很失望……归途中,我想下次带个来过的人给我介绍下哪几块石头像石磨,到底是我的想象力太差,还是命名这石磨群的人的想象力太抽象……
下午4点左右,走回到石板桥头,骑车踏上归程,于下午5点半左右回到城里,结束了一天80公里左右雨中赏花观瀑的休闲古村游……
来源:游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