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的福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 17: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过去五年,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举,逐步塑造起福鼎宜居宜业、舒适方便的生态滨海旅游城市新形象。城市变美了,长大了,市民的生活更幸福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桐江两岸
 
东岸夜景

新城干道

生态社区

  欢乐江滨

福鼎这五年,奋力跨越路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十三五”阔步起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5年来,我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直面困难、探索创新、奋力突破,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及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2010-2015年福鼎GDP及其增长速度

2010-2014年福鼎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0-2015年福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0-2015年
福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 2011-2014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05.9亿元,是2010年的1.8倍;

◆ 规上工业总产值902.7亿元、增加值21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6倍、2.5倍;

◆ 固定资产投资266.6亿元,是2010年的5.6倍;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亿元,是2010年的1.9倍;
◆ 公共财政总收入26.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3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4倍、2.7倍;
◆ 出口总值4.03亿美元,是2010年的3.1倍;实际利用外资1218万美元,是2010年的3.2倍;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38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1元,分别是2010年的1.7倍、1.8倍。
工业主导地位凸显

◆ 推动企业技改升级、重组重整,生态合成革、化油器、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被授予“中国生态合成革产业园·福鼎”等称号;
◆ 全市规上企业发展到33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188家(五年新增120家);
◆ 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6%,银行不良率保持在可控区间;
◆ 注重科技创新带动,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科技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各类企业共77家。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市共流转土地5.1万亩;
◆ 现有设施农业5600亩、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2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3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26家、家庭农场119家;
◆ 推进现代茶业加工、标准化生态茶园等项目建设,福鼎白茶连续七年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 特色农产品、海产品效益提升,6个涉农产品获评中国驰名商标,2013-2016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旅游商贸繁荣活跃
◆ 五年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3亿元,旅游经济占第三产业比重由17.8%提高到43.1%;
◆ 太姥山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2013—2014年连续两年跻身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 融入“互联网+”,成立创业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组建电商联盟、大创联盟,电商企业发展到500多家;
◆ 中汇广场、瑞盛国际等购物中心、专业市场落户开业,现代物流、城乡商贸、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稳步提升。

海洋经济加快培育
◆ 主动融入宁德建设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动沙埕港开放开发,规划完善港口集疏运等基础设施配套;
◆ 启动沙埕港杨岐作业区泊位工程、沙埕中心渔港、嵛山一级渔港等建设,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及远洋渔业发展,海鸥水产获批建设全国首家水产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项目投资后劲增强
◆ 实施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大工程建设,五年来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6.2亿元;
◆ 建设玉塘、梅澳、铁锵、八尺门大桥等市政主干道以及沈海高速复线、纵一线(象洋至前岐)等各类公路项目;
◆ 实施市第二自来水厂扩容、东南沿海供水工程,启动第三自来水厂、东北部军民融合发展引供水等项目;
◆ 完成110千伏树兜至杨岐线、城北变电站等输变电工程,城乡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宁德核电一期1—3#机组投入商运,4#机组并网发电;
◆ “十二五”期间共签约项目142个,总投资967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4个,总投资13.86亿美元;
◆ 完成房地产总投资175亿元,销售面积120万平方米;
◆ 推广PPP模式,乡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和城市东扩主干线市政道路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省级示范项目。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 加快建设百胜、铁锵、潮音岛、海湾等新城新区,城区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拓展到19.2平方公里;
◆ 扎实推进太姥山、店下、前岐、点头等4个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2.7%;
◆ 建立全省首个县级生态补偿补助机制,试点推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综合治理城区环境“脏乱堵”、城乡“两违”“两乱”行为;
◆ 建成水北溪慢道、桐山溪东岸滨水景观、城区主干道绿化景观提升等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
◆ 五年来累计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156个,新建十六中及特教校,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位达8万个,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区”试点城市、“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区”;
◆ 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3.3张,“海云工程”行政村覆盖率达90.5%;
◆ 城乡五保、低保提标扩面,乡镇敬老院基本实现全覆盖;
◆ 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6467套,解决部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中国微演艺》、“大太姥文化”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扩大,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能力有效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首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 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创新,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8.5%以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法制建设先进县市;
◆ 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完成减贫1.65万人、造福工程搬迁4100多户,重点指导38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涌现出赤溪、柏洋、三佛塔等一批脱贫致富示范村,赤溪村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汪洋副总理、省委尤权书记亲临检阅。

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未来五年,福鼎将在四个方面用力

7月28日,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刘振辉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未来五年,我市将在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带动、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等四个方面用力,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激发跨越赶超动能


加快工业改造提升
实施生态合成革、汽摩汽配、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补链、建链、强链工程,培育引进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临港制造等新兴产业,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力争到2020年形成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100亿元产业集群5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1个。推进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各园区基础设施及商贸、生活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产业承载、集聚能力,推动工业园区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电商示范基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
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和集体资产股份分红收益,“十三五”末力争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0万亩。实施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等农村产权“五证”发放工作,探索建立“三农”信贷融资平台。积极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开展特色农作物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更新改造项目,规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提升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强化茶叶质量监测控制,保护提升福鼎白茶品牌;坚持茶叶种植、加工标准化,建设福鼎茶叶交易商贸城、福鼎白茶博物馆、中国福鼎白茶生态农业公园,推动茶产业链条延伸,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升旅游商贸服务
围绕旅游全域化,科学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做优做美各个乡镇、各个村庄和各条线路,打造具有更高知名度的山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休闲消费升级工程,稳步发展中高端品质房地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进一步扩大“银、证、保”等主流金融业规模;做大做强一批区域性新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批发市场,发展现代商贸业;推进汽车、通讯、文创产业、健康养老等新老业态总量扩张、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力争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1%。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优化环沙埕湾布局,规划建设龙安口岸园区和双岳、龙安、八尺门、佳阳互通口4个组团。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和功能食品研发等新兴产业。建设一批交战公路、公共码头,以及沙埕港区深水航道、杨岐作业区16、25、26#泊位、临港产业配套仓储等项目,推进嵛山邮轮停靠码头、沙埕港维权基地码头等项目,建成沙埕中心渔港、嵛山一级渔港和若干二、三级渔港以及避风锚地。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深水大网箱养殖基地,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鼓励发展远洋渔业。建设海产品加工贸易区,加快渔区产地市场和水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扩大水产品出口份额。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碧海银滩”工程。

突出项目带动引领
增强有效投资后劲


提高项目投资效率
“十三五”时期,建设规划总投资1517亿元的277个重点项目。注重优化项目投资结构特别是技改项目投资占比。坚持“五个一”、“四个一批”、首席责任人等工作机制,确保各个项目快落地、快推进、快建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扩大融资和信贷规模。争取资金支持,争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确保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大力推广PPP模式,完成3个已中标的PPP项目建设,推进滨海大道(二期)、生态合成革产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嵛山岛环岛公路和环晴川湾、敏灶湾旅游公路等PPP项目。

健全基础设施配套
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沈海高速复线、纵一线、纵二线及各专线建设,基本建成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工程,建成玉塘、滨海、铁锵、梅澳等市政主干道,持续优化城乡路网。完善城乡水利保障体系,完成城区自来水8扩12工程及第三水厂一期、东南沿海供水、东北部军民融合发展引供水、南溪水库总干渠改造等水资源配置项目,推进城区第二水源工程、防洪防潮和排涝工程建设。服务宁德核电5#6#机组建设,加大城乡电网投入,建设500KV宁德东输变电工程,建成220KV高压主干网项目和1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新建8座变电站及配套线路13条,扩建5座变电站,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快推进连接宁德的输气干线和城乡输气支线及卫星站建设,续建市政燃气场站及配套管网。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注重招商引资实效
坚持跨省、省内重点区域经济合作交流,瞄准对接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谋划、生成、推进一批传统产业链、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项目,强化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投入。建立健全项目催生机制,做大项目储备库,围绕生态合成革、汽摩汽配、食品加工、物流、旅游、临港等产业,引进一批龙头项目和中下游产业链项目,打造一批升级版产业。扎实推进营改增、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小微企业、成长型企业和新兴企业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围绕“东扩南移面海”发展战略,加快百胜、海湾、潮音岛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力争2020年主城区面积达22.6平方公里。建设文化艺术中心、旅游文化美食城等一批特色城市建筑,配套完善城市综合体、医院、中小学等基础设施,推动公共交通、停车场、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及各类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集成配套。加强城区园林绿化、市域绿道网、溪畔夜景景观提升,完成环莲峰山道路绿化景观带、桐山溪中小河流治理及河口整治、龙山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建设龙山、烟墩山等公园,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构建数字化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持续抓好“脏乱堵”综合整治,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教育实践活动。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结合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多规合一”编制,构建“一城二带三区”空间发展布局。实施小城镇“一融双新”工程,推进太姥山镇“镇级小城市”省级培育试点和店下、点头、前岐等3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抓好贯岭、管阳、佳阳、白琳等高速互通口乡镇和硖门清洁能源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综合实力和人口集聚功能。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居住证管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引导偏远山区群众向中心镇和园区、城区周边集中,力争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8%左右。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重点行业市场准入管理,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力度,推进企业加快环保技术改造,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建成固废处置中心、热电联厂、店下———龙安污水处理厂,以及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重点环保设施。健全城乡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和水源地保护;实施耕地开发、土地整理、旧宅基地复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农用地数量不减、质量不减。健全完善生态补偿补助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狠抓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综合治理,建设省级生态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聚力民生事业改善
开创普惠共赢局面



实施精准脱贫攻坚
健全精准扶贫市镇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依托“网底工程”大数据平台,抓好农村贫困人口精确识别、动态管理和因户施策工作,推动“五个一批”工程实施,确保建档立卡对象2374户7631人如期脱贫,2018年前完成72个自然村1571户5993人造福工程搬迁任务。总结提炼“赤溪经验”,围绕“1+N”思路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加快建设畲族特色旅游小康村,打造全国脱贫致富奔小康典范。以首批12个精准扶贫典型创建村为示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重点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到2020年每个乡镇都要有1个以上精准扶贫典型示范村。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优化教育布局,实施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工程和校安工程,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城区教育扩容,五年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5万个;推进市职成教中心、一中新校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重大教育项目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成市医院百胜新院区一期工程、市中医院北院区等建设,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市第二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海云工程”行政村全覆盖,到2020年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立卫生院,全市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6张。建立低保增长机制,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建成市社会福利中心,加快市老年活动中心、乡镇敬老院、福利院、五保幸福园等建设。加大政府主导的保障性安居性住房建设力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水平。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注重社会综合治理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以“三化一龙头”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加强市乡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创六星评六无”村居(社区)和学校、医院等专项平安创建活动,持续深化“平安福鼎”建设。构建治安防控立体化体系。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多元化体系。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通过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建好社会诚信体系。强化生产、交通、消防以及食品药品等重要领域的安全监管。

期待未来五年福鼎的发展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