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论坛君 于 2016-9-13 17:24 编辑
福鼎城西北六公里,有鳌峰山,是我等周末登山常去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山顶的昭明寺,山脚的栖林寺,均是千年古刹。
周六,带着女儿去登鳌峰山 车至柯岭村 沿着古山道(俗称十八盘)蜿蜒而上 出了一身臭汗 到顶时反觉轻松许多 沿途残存几叶红枫,随手拍了下来
进入昭明寺 相机便没电,倒也安心闲逛 中国佛寺的格局都是差不多 进寺门,沿着中轴线分布着 天王殿、大雄宝殿、古塔、地藏殿、藏经阁 左右厢分别有 钟楼、鼓楼、念佛堂、法堂、僧寮等 加上来过多次,也没去太在意 倒是对昭明寺的历史予以关注 昭明寺建于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为昭明太子所敕建,同时建塔,“以镇温麻”(福鼎当时隶属温麻),故得名“昭明寺”。
昭明太子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六祖坛经》记载,梁武帝喜佛,菩提达摩于大通元年到中国时,最初见到的便是梁武帝。梁武帝问达摩:我即位以来,建造寺宇、抄写经书、供养僧侣,多得不得了,请问有什么功德?达摩很不客气地说:没有什么功德,你所做的只不过是世俗人该做的事情。这让梁武帝很郁闷,便冷落了达摩。达摩见与梁武帝话不投机,就一苇渡江去了北魏地界的嵩山少林寺,成就了少林寺的赫赫大名。
看来昭明寺也是梁武帝当年政绩工程之一,具体由昭明太子经办的。昭明太子名叫萧统,此时并不称昭明,主持建寺工作也不是他的最大功绩,他留给世人的最大贡献应该是编选了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该书收集了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可惜他英年早逝,死后谥“昭明”。寺外有昭明太子读书台,尽管有人考证出这是后人托古之说,但我宁愿相信其真的是,顺便沾一点文气。
◆ ◆ ◆ 昭明夕照 | 栖林烟雨
明朝初期,昭明寺还出了个慧明禅师,在杭州灵谷寺讲经36年,被朱元璋封为弘法护国高僧。81岁时,慧明落叶归根,回鳌峰山重兴古刹,6年后跏趺而逝,并留一偈:“八十七岁,如梦相似,梦破还醒,无一罣处。”慧明圆寂后,弟子将其舍利分为三份,在城郊水北寺、太姥山白云寺、鳌峰山昭明寺三地建慧明塔供奉。
古刹屡遭不幸,宋时火毁,明嘉靖年间重修,后又火毁,清乾隆六年再修,所以有点恐火,寺门口显眼处告示:进入寺门,严禁吸烟。文革期间,殿宇再次被毁,后在青芝、界空两位法师的带领下,得以重兴,可惜没有修旧如旧,古寺的韵味少了很多,而且还建了一座供居士、香客居住的高楼,挡住了古塔的光,使得桐城八景之一的“昭明夕照”不复存在。去年“桑美”台风,昭明寺再次遭受重创,这次看来,已经恢复差不多了。 昭明寺呆一会,便下山直奔栖林寺
栖林寺位于鳌峰山下的幽谷中,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宋政和年间重修。寺内尚存宋宣和年间的《县仪案》碑和水井,清时的大雄宝殿、观音楼、放生池等。总体看来,栖林寺是旧了点,但古刹风貌依存,倒也清静。最近栖林寺也在大兴土木,听说是建万佛堂,但愿不要破坏了整体格局和风格。寺僧正忙着给茶花换盆,走近一看,原来寺院又引进了一大批茶花名种,大多数是我过去闻所未闻的。看来过一段时间又可以再来此处,好好欣赏一下茶花了。
古时沟通闽浙两省驿道经过栖林寺,并建一驿站,古代文人墨客常集结于此。寺旁有竹林,寺前有水塘,日出之时,竹林内雾气蒸腾,弥漫至整个山谷,称“栖林烟雨”,为桐城八景之一。南宋状元王十朋在此留题:“我如倦鸟欲栖林,喜见禅僧栖处深。家住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
给母猪建墓?
寺东南有一宋墓,上写“柯岭栖林寺猪母墓”,墓前明显有人奠拜。这就让我纳闷了,谁这么有兴致,给母猪建墓?问了许多人,方知是宋时欲重修寺宇,苦于资金拼盘无着落,恰巧有一老母猪拱出了一坛金子,众人视为神奇。该猪老死后,便得以厚葬,建墓加以纪念。 离开栖林寺,不想走回头路,就选择一条山道,一直走到岙里,然后乘公交车回家。
来源:闲人伍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