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生活是民间舞蹈的主要土壤。畲族民间舞蹈以生活场景为原型,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形成古朴舞蹈形态,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据说,早期畲族同胞主要在山地聚居、耕牧为生,他们改变艰苦环境的迫切感,及对自然的敬畏感,对生活的憧憬与祝愿,形之于一定的诉求场景,就伴有早期畲族人的歌唱、舞蹈、祈愿等民俗活动。
畲族民间传统舞蹈 畲族祈福舞蹈“六结花”,是我市畲族民间传统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该舞曾广泛流传于闽、浙两省畲族乡村巫师队伍之中,世代传承。现福鼎传习“六结花”所在地主要集中在桐城浮柳村及周边乡村,这里畲族人口1700多人,有蓝、钟、雷等姓氏。据《福鼎畲族志》载,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钟百户由罗源迁居桐城浮柳下半山;雍正四年(1726年),雷应贤一家由浙江平阳西山下迁福鼎桐城浮柳村,畲族“六结花”发祥始于此。作为含有祈福意义的民族习俗,畲族舞蹈“六结花”又带有一定程度歌颂、祭祀的功能,一直是畲族民众保留的“舞目”。能够表演这项舞蹈的畲族子弟,目前并不是很多,其基本内容多以赞颂祖先或是先人的德行和功劳,祈求降福子孙,保佑后裔平安、健康、顺利。
一般需5至6人跳 畲族祈福仪式现存最为完整场面的是运用于畲族道场,每个环节都有舞蹈。“六结花”是畲族祈福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得以传承的是保留于畲族民间法师身上。其祈福舞蹈仪式共有九个环节,分别是发奏、迎圣、请神、进表、栽竹、分钱、焚符、移星转斗、设供谢神等。每个环节都有舞蹈,其中迎神、栽竹和设供要跳最为繁复的“六结花”。“六结花”也叫穿心结,一般要5至6人来跳,有进有退,边进边退,用挪步走(即脚法),形成一个“结”,手法则用“香花手”,用花样来表示迎神或敬神。手式和脚步在“结”中穿梭,不断变幻,伴随不同节奏,表达不同内容,但意义都在于敬神。 “六结花”畲族祈福舞中的第三段主要舞步,由畲族法师传承,其方式由3或5人组成,在畲族法师的带动下,围绕四方桌案(民间又叫八仙桌),有节奏地击打着锣、鼓、钹、铃等乐器,按照每个方位,做前后左右,交替穿梭,不断变化其队形。所有舞者表现流动的姿态美和动感的曲线美,形成“三道弯”,众舞者跑圆场数圈而结束。法师在每一小节中,都要口唱祈词,唱的是“十盘”,如本文开头唱的是“一盘”,还有“二盘”“三盘”,如:“二盘好花正当年,当初本事是姓盘,盘姓弟子福运好,夏朝盘庚坐皇城。三盘好花生婷当,当初本事是姓蓝,又封蓝田做令尹,蓝田功劳怪久长。”
舞蹈角色男扮女装 畲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据现有的民间舞蹈传承人介绍,该舞实源于三清山道教巫舞,明朝中后期传入闽东、浙南一带畲乡,成为由畲族巫师表演祈福的祭祀舞蹈。浮柳畲族村的蓝俊德一直在研究畲族民间文化,他介绍,“六结花”基本舞步是八字步,共“穿梭”六次,按顺序是开步、踏步,穿梭、双辗步。舞蹈角色男扮女装,由六至十二人,以开步、扭腰、踏步、双辗步、跃步、八字步、扬手、绕手、合掌手、摆手等为主,手脚配合,身法变化起伏,动作刚健有力,伴以音乐和唱词及锣、鼓节奏,形成动作柔美、舞姿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民间舞蹈艺术。 畲族“六结花”具有较鲜明的畲族特色,传授方式主要靠先生带徒弟在道场言传身教,轻快的动作、动听的唱腔,将整个舞场活动推向高潮。其文化内涵的特殊性与民间舞蹈的艺术性,在闽、浙两省畲族乡村也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文化工作者对畲族民间舞蹈“六结花”加以改编,经过艺术加工,搬上了舞台。
来源:陈居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