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弹,弹棉花!冬日里温暖的福鼎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2 17: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腰身弯作一张弓,横拨箜篌气若虹
不藉吹拉自成曲,待加击打更生风
搅来滚滚飞云舞,铺就皑皑积雪融
情意缠绵犹未了,尽将和暖絮其中
作为一门老手艺,弹棉花在今日的城市几乎销声匿迹,只有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对此仍有着清晰的记忆。那日和母亲聊起这个话题,她说,在她的记忆里,弹棉花的匠人凭着一个弹弓、一个木槌,一块磨盘,“嘭嘭嘭……嘭嘭嘭……”就将一堆棉花压成一床整整齐齐的被褥,甚是神奇。“以前弹一床新棉被,或者翻新一床旧棉被,也算是大事,比如家中有嫁娶这样的喜事,就会去找匠人,那些匠人的双手灵活极了,就像能弹出最美丽韵律的琴师。”母亲还说,曾经弹棉花的工匠很常见,他们扁担跨肩,上头挂着弹棉花的工具,走街串巷给人家弹棉花。
0?wx_fmt=jpeg.jpg
手持巨大“棉花糖”的王师傅

但,这已经是过去的光景了,现在,这些弹棉花的匠人已是“古董”,这门老手艺也很难寻了。记者在福鼎城区的大街小巷寻了好几日,偶然间才在中山南路的一条巷子里,找到一家极不起眼的老作坊:店面不大,挂满铁锈的大门两旁叠着一垒已经加工完的棉被。屋内放置着一张宽大的桌子,桌子上方吊着一块大白板,大小与桌子相同,这两样简单的器具就已占据了屋内大部分空间。“嘎吱,嘎吱……”,伴随着机械齿轮的打击声,一位老师傅穿一件老旧的夹克,满身棉絮,正在一台半人多高、1米多长的木质弹棉机前熟练地操作着。
弹棉花手艺

老师傅名叫王景华,今年62岁,浙江泰顺人,17岁开始学艺,20岁出师。从当学徒到自己单干,一晃眼已有40多年。王师傅说,当年泰顺弹棉花的匠人很多,为了开拓市场,他开始走南闯北讨生活,大约在20多年前来到福鼎。“以前的被子都是手工制作,但在福鼎,弹棉花的匠人却不多,所以我时常去人家家里弹棉花做被子。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或是大厅里,用长凳支上门板或者床板就可以开工了。把弹弓跟木槌背在背上,一上一下地敲打着弹棉花。”虽然手里没有工具,但王师傅演示起当年弹棉花的样子,还是有模有样。
经营弹棉花的行当这么多年,王师傅经历了这门手艺的变革。不少老工具被机械所代替,比如传统的手持弹弓、木槌已成往事,现在替代它们的是那台“嘎吱,嘎吱”响的木质弹棉机,既降低了工作强度,又缩短了工序时间,这也算是对传统手艺的升级吧。只是手艺升级了,但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却锐减。
0?wx_fmt=jpeg.jpg
为铺好的棉絮加一层纱布

“以前加工费时费力,一床被子得花一天的时间,但现在个把小时就能完成一床。以前加工一床被子10元钱,现在全新的一床370元,翻新的一床120元。”休息了片刻后,王师傅又要开始忙活了。他一边说一边不紧不忙的将拆掉的旧棉和新棉混搭一起,放入弹棉机里。经过机内不断弹打,机器下部“吐”出一条宽约1米的棉絮带,蓬松且柔软。王师傅说,做出来的棉被好不好,取决因素有两个,一是棉花质量的好坏,另一个,就是是否能把棉花弹得松软,也就是眼前的这道工序。机器“吐”棉,王师傅则用竹竿将“吐”出的棉絮卷起。不一会儿,台上已经放置了6串棉絮棒。那一串串棉絮,就像巨大的棉花糖。

棉絮准备齐全后,王师傅往大桌上拉了一张棉纱网,开始铺棉絮。只见他拿起棉絮棒,麻利地旋转竹竿,棉絮便整整齐齐地落在桌面上,而后用竹竿轻轻一扫。第一层铺上洁白的新棉,中间均为翻新的旧棉,最后再盖上一层新棉。期间,王师傅还时不时调整棉絮。神奇的是,棉絮层层叠叠,边缘都很平整,而中间却鼓起一个小包。王师傅说,这是故意为之,为下个工序做铺垫。王师傅还说,要在以前,第一步得拉纱,需要两个人操作,一人一头手握两根纱线,横着铺一遍,竖着铺一遍,斜着的再来一两遍,而且线与线的间距也有讲究,现在有了现成的棉纱网,大大缩短了时间。

0?wx_fmt=jpeg.jpg
平整的棉被

铺好棉絮,王师傅细心的卷起棉纱网的边角,确保棉絮包裹在棉纱网之中,不会随意跑出来。而后,又从角落里拿出一个圆竹筛,用力压在铺好的棉絮上,并不断向前推进。这竹筛是最传统的工具之一,未曾变过,自然也是最讲究的:底部要平整,竹篾交织的孔洞均为边长为2厘米的菱形。只有这样,压棉絮的时候,棉絮中的空气才会被带出,纱网与棉絮才能融合一体,不会跑线。这道工序得反复几次,确保棉被两面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压到。
紧接着,再铺上最后一层纱网,修剪去多余的部分。这样,一床棉被的样子就出来了。

0?wx_fmt=jpeg.jpg
时不时会有顾客上门询问价格

原以为工序到此为止了,不料,王师傅又取出一个形似老式木桶盖的工具放在棉被上。“这叫棉絮盘,放在上面一圈一圈轻轻地转,纱网和棉絮才会贴合得更紧密。”王师傅拿着棉絮盘在棉被上来回摩梭,让棉被变得光滑又结实。一床被子做得好不好,这时候差不多就能看出来了。
看得正入神的时候,突然,桌子正上方的大白板缓缓落下,棉被就像三明治的馅儿一样被夹在桌板之间。马达驱动着大白板(也叫磨盘)有规律的转动,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大约5分钟后,原本厚度为七八厘米的棉被就被压薄了。然后,王师傅再用棉絮盘将棉被边角进行再一次的磨平。
到此,一床翻新的棉被就算彻底完工了。原先色彩暗淡,缺乏弹性的旧棉被,又呈现出洁白柔软的新状,只待主人来取走了。
0?wx_fmt=jpeg.jpg
王师傅正在打包完工的棉被

“现在最复杂繁琐的三道工序———拉纱、弹棉花、压磨都被机器代替了,省力多了,但是我一天也就做三床棉被。”王师傅说,现在来找他的人,大多是翻新被褥,鲜少有订做棉被的,而他的这些顾客也全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好像并不喜欢这样的棉被,更喜欢那些花花绿绿的被子。”

确实,现在的市场上被褥品种繁多、色彩斑斓的蚕丝被、羽绒被慢慢占了主流,这似乎注定了弹棉花这手艺将渐行渐远。但,那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留下的印记却是温暖的、久远的。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