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春分前后,农事开始,人们忙碌起来。
父亲要收拾老旧的犁耙。犁头用过几年,头部变尖,被泥土磨得锃亮,十分锐利。父亲说,犁头用越久,越好使用。他是犁田的好把式,家里十来亩水田,到了谷雨时节,他就耕完了。有时还未过完春节,他就下地犁田,说这是“兴工”,得看一个好日子,新的一年“好做吃”。这个意思,大概和书上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样。
(2009年于店下马上村)
细雨蒙蒙的午后,父亲背着犁铧,牵着老牛走向田野。春天多雨,农人们一般不待到艳阳高照才去干农活。父亲一身简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牛儿就行走在他的前头。犁铧下的泥土,伴随着汩汩的田水翻卷而出。那长着各色的花儿和小草,被覆没在水里,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我给父亲送来点心,站在田塍上。父亲喝住了老牛,犁铧停下来,从牛颈上取下木斗,把牛绳递给我,并让我牵着牛在田坑边吃那嫩嫩的青草。老牛身上沾满了泥,尤其是那长尾巴,左右甩打,把泥水甩到我的身上、脸上。
地耕完六七天后,要用犁耙把翻新的土块弄碎整平,我们的行话叫“筛田”。这也要靠牛力,筛田完后,还要用一根丈把长的粗大的竹竿或木杆插在耙下,把水田拖平。然后,父亲和哥哥就开始做新的田埂。田埂平常叫“田塍”。水田里的蟋蟀和蚯蚓,总会把田埂穿出孔洞,为了防止断流,埂子每年都要重做一次,再说,新的田埂也要种上“田塍豆”。到了秋收,塍豆熟了,谷坪的竹杆挂满了黄色的豆荚,太阳一晒,就蹦跳出饱满的豆子。
耕地期间,谷种也要培育。二三月天,春寒仍旧料峭,即“倒春寒”。清早,地上的草丛里还可以看到白霜。这样的天气,种子发芽得慢,这需要给谷种加温。父亲烧了一锅的温水,往谷种上泼,箩筐变得湿淋淋的,直冒热水气。谷种增强了体温,为了不使热量散发,箩筐外还得用薄膜严严实实地包起来。这样重复加温三五天后,种子开始吐出洁白的芽儿。随后几天,整个筐里变得白花花的。这个程度,谷种可以撒地育秧。
布谷鸟叫得正欢,从田塍这边飞到电杆上,又从电杆飞到秧田上。鸟儿们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许是饿极了,纷纷钻进秧田里寻找食物。如果把秧田上的薄膜四周封住,就能轻易地捉到布谷鸟。那时布谷鸟很多,现在不知为什么,很少在田野上见到它们的影子了。
到插秧的季节,天气渐渐的暖和起来,人们赤脚下地已不会感到冻了。我几位哥哥都是插秧的好手,他们一天下来,能播三五亩地。插秧时,我要为他们挑秧苗,并在田头卤好秧头。木桶里倒上了“钙镁磷”化肥,卤过秧头,有助于稻秧生长。田里先撒“尿素”,叫为秧苗“打底”,然后开始插播稻秧。为了要把稻秧插得笔直,往往从稻田中间先开始插,这叫“挂旗”。从“挂旗”直不直,就可以判断是不是一位插秧的能手。他们往往一伏腰,几十米长的梯田就插下来。田里播上一片绿色,仿佛可以实实在在地摸到了春天。
插秧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是要学的。左手持秧,右手分秧,两腿分开,秧数六点,腿间两秧,左右各两秧。从左往右插,双腿自然往后退去,但秧头不能插在脚迹下面,否则秧头吃不到土,就浮在水面了。没有干农活经验的人,一丘下来,秧插得歪歪扭扭。双臂也插得麻了,腰膀酸疼,手脚被水浸泡,起了浮肿。农活就是这样,付出辛劳,但练就了双手。
春天太阳暖暖地照射着田野,一丘丘稻田绿起来,原先的田埂看不出来,它们都被逐渐密垅起的水稻遮掩了。小路的青草和不知名的野花,总在我们伙伴上学的路上轻轻地摇动,耳边远远地传来梯田的流水声。山村的田野,静静地在一个时令又一个时令中孕育着丰硕的果实。
来源:幸福福鼎/张亭、张祥鹏、冯文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