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磻溪畲族有雷、蓝、钟三姓,人口3000余,主要分布在磻溪村的外山僻、柘楼仔、岭头山、上木坪、能家蒲、老人坵、坑头,湖林的贝头、半山、坵竹头,杜家的孔兰尾,赤溪的南柄、下山溪(移民赤溪),桑海的樟家岭,朝阳的上洋仔,排洋的后岗头、下盾山坪,吴阳的小对,炉屯的黄土岗,蒋阳的何盾等9个行政村的17个自然村中,其中排洋、赤溪、朝阳3个为少数民族(畲)行政村。
明清与民国时期,磻溪畲族一直居住在极偏远的山里,交通闭塞,生活贫困,多数畲民靠狩猎和采集山野中的植物、药材来增加收入,维持生活。上无片瓦、下无寸地,借大姓土地而居,租他姓田园而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既无产业,更无地位和文化。
磻溪岭头山,距磻溪约4里,位于磻溪之东北,与井下、花门楼毗邻。岭头山山场原系紫岭林氏天房子孙之业,后送与蓝氏做为居住落脚地。蓝氏在此生息繁衍,于山林猎取飞禽走兽,并依靠周围有限的土地种植薯芋蔬菜,过着艰辛贫苦的生活。解放初期,岭头山一村20多户,只有一座单层瓦房(两溜一中厅),其余全部是茅草寮和稻草房。家家户户吃了上顿没下顿,挨饿是常有的事,就连逢年过节也吃不上一顿饱饭。有的人家全家只有一床补了又补的补丁被子,其中五、六户甚至根本没有被子,都是睡稻草堆,晚上睡时,两脚直伸进去,剩下一个头放在外面透风。夫妻同穿一条裤,谁要出门,这条裤子就谁穿,另外一人只好呆在家中,还有的借邻居的衣裤穿。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有一个叫蓝阿为的人,终年都很少穿衣服,日晒雨淋,皮肤黑里透红,十二月下雪天也只穿一、二两件破衣服。
在磻溪畲家里一直流传有这么一个故事:半夜,一个小偷想着偷点东西填肚子,走到一个村的篱笆边,听到里面两个人谈话。两人冷得睡不着,一个一直打喷嚏,另一个说:“你不够暖,我把被子抓一把给你吧!”另一个说:“不要了,我打个喷嚏,被子要跑到鼻孔里去了。”(指的是能够取暖的谷壳被吸到鼻孔里去了)滑稽故事的背后满是畲族同胞生活的悲苦,听来令人辛酸。
解放后,穷苦农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优惠政策,磻溪畲族同胞积极务工、务农、经商、从军、从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排洋下墩蓝氏,道光时期自浙江桥墩莒溪迁入,历七世,衍有百余人。解放后60年代有蓝香庭、蓝香球二兄弟被培养成为国家干部,蓝香庭曾任店下公社党委书记、县政协副主席等职,蓝香球曾任磻溪镇武装部部长、公社党委副书记、县民委副主任等职。二人之子女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村里畲族同胞生活改善,大部分都搬迁到白琳、点头、福鼎等地购房或构建新居。在企业界,桑海村蓝家勇为章家岭蓝氏后裔,其祖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由浙江泰顺鳌岭迁入法洋(海洋)章家岭。改革开放后,蓝家勇在江西樟树市办“蓝恒达”塑料原料加工提炼厂,在厦门建四星级宾馆,在内蒙古开矿山,目前身家数亿,成为磻溪乃至福鼎巨富。 昔日山区牛马不如的畲族子孙 如今成为新社会的名士、富翁和各级领导干部 两种社会,两种命运,天壤之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