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晚上看了一部很颠覆性的片,推荐一下《搏击俱乐部》,耐心点看,不然不明白讲述的是什么,这里引两段影评。
影评一 毁灭=新生?——《搏击俱乐部》解读
| 谁他**能告诉我在这世界里我算是哪根葱?获得答案的唯一方法就是毁灭自己。“自我毁灭也许就是人生的解答”布拉德.彼特如是说。
如果说《美国美人》掘开了美国中年中产阶级灵魂的坟墓,那么《搏击俱乐部》则直指他们的下一代。它通过颠覆性的主题,揭示了世纪末社会文化交叉点上的尴尬与矛盾,它是世纪末新生一代的精神图腾。
“搏击俱乐部的法则之一,不能谈论搏击俱乐部;搏击俱乐部的法则之二,不能谈论搏击俱乐部。”布拉德.彼特的原则取消了我们的话语权利,他想要传递的是一种不可言传也不必言传的精神意志,这种意志唯有通过在灵与肉的搏击中的自我毁灭才能承传下去。
|
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里,没有动荡与变革来证明自己的出众才智,缺乏精神领袖而丧失灵魂皈依的源动力。我们都在麻木地饰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忠诚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所为之奋斗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生老病死,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这些正是爱德华.诺顿在影片上半部分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所要演绎的空虚怅惘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所要面临的是斗争或是妥协的两难抉择,于是彼特所饰演泰勒.德顿作为诺顿分裂人格的另一面出现在影片中,并且作为精神领袖带领着一代人进行着颠覆传统颠覆自我的搏击。彼特所领导的这场精神革命的任务不仅仅是要颠覆传统的生活模式,他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要颠覆这一代软弱的男性角色的阉割意识(在影片里,这种阉割意识有四个象征元素:睾丸癌症幸存者;鲍勃的大乳房;麻木有序却无需雄性荷尔蒙提升的了无生机的现代工作方式;片中唯一女性角色玛拉随时可能产生的不可预料的影响),因此他选择了暴力作为手段,意图带领这群精神的阉割者重新夺回人的自然本色。在这场革命里,布拉德.彼特就是基督,就是上帝。 布拉德·皮特与爱德华·诺顿 彼特的理想慢慢成为现实,整个世界都在宣泄,都在革命。可是当人们找寻自然本色的过程中,随着欲望的不断成长,彼特领导的搏击俱乐部成了不可思议的暴力组织并且达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当人的暴力本能和欲望本能被唤醒的时候,即使是魅力十足的彼特这个精神领袖也无法阻止自己走向极端。搏击俱乐部本身是对暴力本能的歌颂,也是对暴力本能的诅咒,而彼特的革命最终也只能以妥协而告终,于是我们不得不质疑毁灭是否真的能带来新生?
《搏击俱乐部》由于其现实的暴力描写以及含糊的叙述方式,评论界对它可谓毁誉参半。但是我认为不能因为它表现手段的反叛而否定它主题存在的价值,“人的存在方式”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注:《搏击俱乐部》是我评出“1999年度十佳影片”的第二名)
影评二
人之初,性本善。好像我们听的最多的是这样的说法。
但是,庄子还是孟子,或者是哪个子也说过:人之初,性本恶。
我向来对边缘理论很感兴趣,于是我压根就相信性本恶的说法。且全无改变的意思。
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近段时间陆续有人推荐我看,便看了。看完第一感觉是编剧鬼才,以前看过最鬼才的编剧是《蝴蝶效应》的。这部足够和蝴蝶效应平起平坐。看了我2个钟头,然后猛然间发现“哦,原来是这样”,被蒙了2个钟头豁然开朗的感觉很爽,然后就很深刻.............
这是一部不允许看一半走人的电影,否则你完全看不出电影在说什么,甚至觉得前2个小时很废,但是之所以猛然间觉得精华,是这电影太深了。直指人的心灵:不可否认的是,《搏击俱乐部》的确是一部暴力的电影。情节表现得十分的残暴血腥,当然,所有这些血腥的镜头都是为了揭示影片的主旨:人天性残忍,而每日的辛劳使人变得麻木不仁,充满失落、挫折、绝望、精神空虚,长期的压抑引发狂最原始、最野蛮的本性,结果产生难料的后果。搏击俱乐部的成员们都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边缘,这个社会使人成为失掉人性和良知的牺牲品。他们已经变成了机器上的零件,他们恢复个性观念的唯一方法就是返回到最原始、最野蛮的痛苦和暴力的动物本能中。
不禁让我联想到美国大企业都有个用于发泄的休息室,里面要么是疯狂的运动装备,要么是贴着老板头像的木头人。这个纯粹是给人发泄,因为人的心理是需要发泄。在古代,市井都有个地方给打小人,这也是一种发泄行为。而如今的中国,发泄的东西越来越少,抑郁成了通病,发泄不出,自然跳楼什么的层出不穷。这再正常不过了。
每个人心理都用一个“泰勒”,只是大多数人都压抑着,而等到爆发的时刻,要么是你疯了,要么是世界为你疯了
[ 本帖最后由 雨夜那道光 于 2007-6-2 07:3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