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840年6月间,由英帝国主义者发动的鸦片战争,无疑是一场侵略战争。在中国人民方面来说,这是一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虽然由于清朝政府的政治腐败,对内进行高压,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政策,导致了中方的失利,而以清朝政府签订卖国丧权的《南京条约》告终。但在这场战争的全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团结御侮的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鼓舞了子孙后代。
披览国内出版发行的有关中英鸦片战争史料的编著和诗歌作品在记述定海战事时,大多侧重于第二次定海保卫战中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及满族将军裕谦等人的英勇奋战、壮烈牺牲的经过,并加以表彰。而对前定海总兵张朝发将军在第一次定海保卫战中同样为抵御外侮终于负伤阵亡的事迹则语焉不详或略而不提,甚至加以曲解。例如在《近代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钟鼎选注)一书中,有一首建宁张际亮的《传闻》:
轻敌徒夸战斗才,孤城仓猝亦堪哀。 翁山土马伤亡尽,支海夷獠笑舞来。
钟注:“孤城——指浙江定海,建于舟山岛上。当时定海总兵张朝发曾于事前得到英国兵舰逼近的消息,但因他在台湾立过战功,麻痹轻敌以为外国商船被海风吹来,毫不戒备。英国兵舰到达后,他才仓卒应战,结果一败涂地,定海遂陷。”
我认为以上一条注释是不准确的。其来源出处系从时任浙江巡抚满人乌尔恭额的一面之词而籍此为其本身开脱罪责的奏稿中参考来的:“谕内阁:本日据乌尔恭额等由驿驰奏……,此次英夷船只拥众滋事,官兵猝遇寇贼,自应出奇制胜,谋定后动,乃该镇总兵张朝发愎谏撤守,以致丧师失城,情罪重大。”
究其实,在定海失陷事件中,张朝发将军充当了可怜的替罪羊,原因是,当时这个号称浙海第一重门户的舟山岛,四面环海,无险可扼且从不设防,张氏虽身为总兵,但其职权只专领水师,而守城中军游击罗建功和定海知县姚怀祥所部的兵勇并不听任指挥。造成文武官兵分崩离析,海防重镇毫无戒备的局面。再看当时水师的配备和素质:
“雇民船十余为军舰,借米肆布袋为占篷,谕集兵丁于天后宫。定海额兵逾万,后减至二千余,承平日久,隶尺籍者,半系节工修脚贱庸,以番银三、四十元买充行伍,操防巡缉视为具文,其废弛亦非张始。”
以上记述是比较符合实际和公允的。一句话:定海的第一次失陷只能归咎于清政府的腐败政治,落后挨打乃至失败,乃意料之中。此诗作者署其标题既曰《传闻》,则传不符实在所难免,因其非事件的目击者,只是受官方奏摺左右,一时心血来潮,激于爱国义愤而发为歌吟,却缺乏冷静的分析,故阙漏失误,以讹传讹乃毫不足怪也。至于该诗的注释者云:“张在台湾立过战功,麻痹轻敌。”此论是站不住脚的,况且与定海事件无关,扯的太远了。事实上,张朝发在台任职期间是受过朝廷的严厉处分的,具体情由可参阅《闽浙巡抚赵慎畛奏防范夷船不严之游击张朝发降补守备摺》(载《鸦片战争资料》第一册)。这是清道光四年间的奏摺,在此前后,并未闻有什么骄傲居功表现。因此,这想当然的注释愈发令人不解。
张将军字骏亭,名朝发,原籍福建惠安县崇武镇獭窟村(今名张坂乡),世代捕鱼为生,幼年随其父徙居福鼎县秦屿堡如陵里,当过渔行雇工。及壮,投军于福建水师提督李长庚麾下。因奉命征剿蔡牵之乱屡立战功,遂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十月擢台湾水师协标左营守备。道光元年(1821年)十月升任台湾水师协标左营游击。二年调任水师协标右营都司。四年因“防范夷船不严”复降补守备。未几复任水师游击。道光十八(1838年)年擢任浙江定海镇总兵兼领温、台等州水师。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六月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由于林则徐、邓廷祯等闽粤两省军民的奋勇自卫,中方取得初步胜利,英侵略军头子伯麦率领的水师因强攻广州、厦门不下,转而窜犯我国北方。七月六日,英军战船26艘直薄定海城下,并向中方投函迫降,当即被总兵张朝发叱回,并命清军开炮轰击,英船暂退外洋。翌晨复来犯,张将军坐镇城楼指挥战斗,左股忽中流弹,昏倒阵地,当即被兵卒救回(一个月后,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死于镇海营中)。清兵溃退,英军大举登陆。知县姚怀祥、中军游击罗建功、左营游击钱炳焕、右营游击王万年、中守守备龚配道和他们所招募的兵勇抵挡不住,弃城后撤,姚怀祥丧师镇海,与典史全裕相继投水自尽。
纵观定海战事的全过程,我以为张朝发的抗英功绩是应值得肯定的。其冒死督战是实,临阵脱逃是诬。时人夏燮在《海疆殉难记》一文中曾如下述评:
“总兵中创殒命,核以当日是受伤落水,抢救回镇,其非有意脱逃,藉以诿卸可知也。至谓其‘愎谏撤守’,乃据罗建功等一面之词。无论陆战未必可恃,而总兵所督者水师,防守外洋正其专责。所谓纵之登岸,则大事去者,因其料敌之明,欲求先发之制,迨接战不利,则彼强我弱,众寡悬殊。据奏内收合之兵不过千余,岂能敌二十六艘之强寇哉?以是年厦门之役较之,则当日之误,误于浙洋之全无准备。豕突而来,措手莫及,岂总兵一人之罪哉?考总兵之死,与裕帅之殉难于镇海泮池被人抢救,舆至余姚而卒大略相同。徒以乌抚参奏在前,不得同邀卹典,浙人以此惜之!故附记于大令殉难之后,以慰其不瞑之忠魂云。”
又据《清国朝史补》载,文宗皇帝尝对群臣叹道:“张朝发未必非忠臣,朕巩为诸臣所蔽。”
读史至此,再客观地分析定海战役的内外因素,我们不难理解,由于清朝封建制度的极端腐朽,政治腐败无能,满汉文武官员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矛盾重重,军队素质低劣,软弱涣散,武器装备落后,敌不过英侵略军的“船坚炮利”,乃导致定海战役之惨败。而镇守定海的张朝发将军乃是一位屈死的武夫,无愧于“民族英灵”之称。至今,在其家乡闽东太姥山下瓜园村前岩角亭畔,尚存张朝发将军的墓室,墓埕处竖着两根华表,墓门前蹲着两只雄狮。游人至此,肃立观瞻,当读到清宁洋训导王学贞(秦屿人)撰写的墓楹: “已归大海心何负,未斩长鲸死不休!”
一股忠愤爱国的激情经久回荡在心中……
作者:周瑞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