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不姓林,但这林氏故居却是我的出生地,它坐落于太姥山镇古城街。跟中国传统的古民居一样,这民居群落也是三进三间:大门之后是天井,大厅之后是后院。所有的房子,厨房(单层瓦房)之外,全都是低矮的二层木构瓦房。如今大门已经不复存在,但天井、大厅和后院依然保存完好。
我们家族自1825年前后从浙江兰溪迁居福建福鼎秦屿以后,历经六代还未建有自家的房子。所以,1943年3月2日(农历正月廿六)我就出生在这租来的林氏故居。
从我的祖父这一辈起,我们家三代人租住这林氏故居达十多年之久,至1953年才迁走。它留下了我童年时代的许多珍贵的记忆。
林家的后门是一座小山,叫做大老山。那时,山上不时有野猫、黄鼠狼来光顾,常常听得众邻居大声叫嚷:“野猫咬鸡了,快来赶呀!”,待得大伙出动时,那鸡早已被野猫子叼走了,或者是野猫子把鸡放弃了,可那鸡已经奄奄一息了。有时老鹰也会降临后门捉鸡,大家拿着家伙驱赶老鹰,吆喝着,敲打着;那阵势,很热闹的,我很喜欢这种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场面。
夏秋时节,是林家小孩最活跃的季节,我们常常从高粱穗子里捉来金龟子,用线扎着,一头牵着,放长线让它飞翔,听着金龟子振动翅膀发出呼呼呼的声音,看着金龟子在长线的控制下绕来绕去的飞,心也像是跟着飞了;还有一种甲虫,叫“达米克洛”,约5厘米长一厘米宽的身躯,翅膀是绿色的,金光闪闪;如果把它掀翻,让它手足朝天,它便会“噗突”一声翻过身来,很好玩的,这东西现在似乎已经绝迹了。林家的后面是小学,楼上的窗户正对着小学校里的一株柚子树,夏秋季节,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我们常常跟着稍大的孩子,到城隍庙的大榕树下,用刀砍树皮,把树皮伤口流出的树汁挖来,放在夏日炙烤得灼热的石头上摩擦,便成了树胶;于是我们就用那树胶去粘知了,把知了关进火柴盒里,便会发出吱吱吱的叫声,美妙极了。我还仿效大的小孩,捉了一只雌的大蜻蜓,用线牵着,绕来绕去的挥舞着,勾引雄的蜻蜓并把它逮住玩。这时,大人们便会告诫孩:“放了它,不能害命”,于是傍晚时我们便把这些小昆虫放飞了,望着它们自由地飞向远方的身影,那种乐趣,现在的小孩是体会不到的。
林家后面的小学,常常传来歌声和书声,我五六岁时,尚未入学,可常常听得陶醉,并且模拟读书或唱歌的声音,咿咿呀呀的哼着,因此招来大家的笑声,说“这孩子聪明,将来会读书的”。说得我妈满心的欢喜。
这里住着六户人家,在我的记忆中,这里的女人是没有名字的,我的父亲和祖父,称呼我的母亲叫“王庴”(来自王姓人家的意思);紧邻的阿姆,大人们称之为“打水澳”,对门的阿婆,我们称之为“马房阿婆”,还有“小东门阿婶”、“吉坑母”、“福州婶”等,前面无不冠以地名。以前我对此大惑不解,后来才知道,过去,女人是没有名字的,在家里只被“二妹”“三妹”的叫,出嫁了,为避免女性名字重复混淆,公爹或丈夫就把女人娘家的地名当作人名了。我是男孩,却也被大家叫“阿妹”,这是父母给我起的乳名,希望我像女孩一样贱命,似乎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成活率。但这林氏故居原先就有一个男性“阿妹”,是吉坑母的儿子,比我大了七八岁;自从我占用了“阿妹”的专利权之后,大家就改叫他为“吉坑母阿妹”了,我则叫他“阿妹哥”。
这里的另一个特点是孩子大都没读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有一家例外,那就是“福州婶”的家,这家男人也姓林,在解放前,是秦屿镇公粮征管员,家境殷实,大儿子在福州上高中,几个小的,都在秦屿读小学。解放前夕,举家搬回福州了。
林家的大厅前方挂着一个香炉,叫做“天地炉”,至今还这样。记得当时的人们都迷信,我爸虽然是师范毕业,当过小学教师,但也没挣脱迷信的影响。谁家有人病了,就摆上香案,请来道士,摇铃吹号的,鼓捣一阵。记得妈妈要生妹妹时,肚子疼了,祖父请来一个道士,一阵摇铃吹号之后,道士把一叠的碗往地上一扣,口念咒语,不一会妹妹即降生了,大家都说菩萨真灵。
林氏故居的人家,除了福州婶一家外,其余的都比较贫困。那时,我母亲告诫我:好孩子是不贪吃的,别人在吃东西,咱眼睛不能看;看别人吃东西的孩子是贪吃的小孩。大概别家的大人也都这么教育孩子吧,所以,尽管福州婶家里不时飘出诱人的鱼肉香味,院子里的孩子竟没有一个跑去看的;有时福州婶的小儿子在我们同龄小孩面前炫耀福州的糕饼,也没人去正眼瞧他的。
林氏旧居的人们都很善良,宽厚,仁慈。我们家虽然不富裕,可算是比较有文化,赢得了邻居们的尊重,彼此见面,都很客气的打招呼;谁家要是煮点米粉,或是有什么好吃的零食,都会匀出一点点,分给邻家的小孩吃。住在院子里的人,像是一家人似的和睦相处。
林氏故居是我童年的乐园。直至60年后的今天,大家见到当年院子里儿时的朋友,都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眷恋,“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李白),彼此紧紧握着对方的手,久久注视着对方的脸,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大家留在心里的,是林氏故居古朴的生态环境和邻居们善良的心,是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记忆。
林家大厅依然如故,前面正中央挂着香炉 我的出生地——林氏故居 林家后院,右侧一间即是当年我家的厨房,至今未变;后侧是我的出生房间,现在已经改建了。
我的出生地——林氏故居对门左侧,当年是“福州婶”的厨房,后面是卧室,至今没变,我家当年的卧室也是这样。
作者:大方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