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太姥山地处东南沿海,峰峦崒律,洞幽林深,为省内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民国郭白阳《竹间续话·卷二》盛赞:“吾闽多佳山水,崇安武夷、宁德霍童、罗源(福鼎)太姥山,其最著也。”郡人卓剑舟在《太姥山全志·自叙》也记载:“太姥古称仙都,殊绝人境。芙蓉之峰高插霄汉者,五十有四。日月星辰出没于万八千丈中,岩洞邃深,如天造地设,奇变万状。”二论可谓名副其实。故此“由来贤哲登此山者多有题咏”。据考证,自唐代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无数迁客骚人、名儒学士登临游览,留下数以百计的诗词歌赋,为明代谢肇淛《太姥山志》、民国卓剑舟《太姥山全志》以及当代周瑞光《太姥诗文集》所收录。由于史海浩瀚,难免遗珠,近三五年来,笔者留意收集,取得一定收获。共征得佚诗25首(宋诗1首,明代22首,清代2首),佚文2篇(明清各1篇),心力所注,喜获观成。今特整理成稿,公诸同好,以期片玉寸珠,归于统绪,待他年重修山志之时予以增补,期为海上仙山增光添彩。 笔者所发现的太姥山诗作中 年代最早的是南宋余复的一首 《题太姥岭》七绝 朔风吹发上招提,手拂藤萝步石梯。 笑语不知高处立,回头始觉万山低。
太姥山历代诗作虽多,但多为明清以后的作品,唐宋时期者屈指可数,余复诗作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太姥山的文化内涵,而且为研究两宋时期太姥山的历史风貌提供了难得的资料。美中不足的是这首七绝诗系从古田县杉洋镇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余氏宗谱》中辑出,并不见于历代地方志记载,而且余复的诗文集久已亡佚,无从对照,故其真实程度尚待考证。余复,字子叔,宁德人。南宋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进士第一人,授实录馆检讨,仕至秘书省校书郎。是闽东地区历史上仅有的两位状元之一。
清代福州人郭柏苍、杨浚《全闽明诗传》收录明代福建籍诗人九百四十五家,诗作结为五十五卷。在这部鸿篇巨帙中,发现了王宇、许珌的三首太姥山诗作。王宇诗作见于《卷三十九·万历朝》。 《太姥山行》七律 闽天遥控古温麻,太姥云山接永嘉。 度岭僧归松际月,搴帷人出海东霞。 茫茫远屿防秋堡,黯黯疏篱卖酒家。 三十六峰青缥缈,香风吹落木樨花。
《龙井》七律 缥缈幢幡绿树低,山门斜路夕阳西。 古坛危跨千层嶂,绿水遥通九曲溪。 松际谷声清磬合,竹间云气小楼迷。 禅心已与尘缘断,不碍孤猿午夜啼。
此外尚有《秦屿》五律一首,与太姥山无直接关联,未予收录。王宇生世在乾隆版《福州府志·卷之六十·人物十二·文苑》可以找到:“王宇,字永启。闽县人。万历庚戌进士,官南刑部主事。擢武选司员外郎,奏免南都武弁赴北袭职,弁咸德焉,为建生祠于雨花台侧。擢山东提学参议,课士执法,为请谒不遂者中伤。归,行李萧然。”王宇工词赋,与屠隆、钟惺、谭元春、焦竑友善,并与谢肇淛、曹学佺共结诗社。著有《原斋集》、《乌衣集》。
许珌《拟登太姥歌》古风见于同书《卷四十七·崇祯朝二》。许珌(1614~1678),字天玉、一字星庭,号铁堂,侯官(今福州)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人。入清任巩昌府安定县(今属甘肃省)知县,颇著廉声。许珌早负诗名,与名士王土祯、汪琬、施闰章、申涵光、陈维崧、周亮工交谊甚密,并有诗赋酬唱。王士祯论其诗“沉雄孤峭”,以为“百余年来未见此手。”时与王士祯齐名,著有《铁堂诗钞》传世。许铁堂这首古风意境奇特,雄浑刚健,允为历代吟咏太姥之上乘作品,可与傅汝舟《太姥山》古风二首相媲美。全诗如下: 《拟登太姥歌》古风 闽岳摇摇秀太姥,三十六峰点秋雨。 蓊葱其中真气生,即焉见闻皆上古。 太清初景空帲幪,白虹赤龙落神妪。 玄风剽疾林谷寒,万象娟娟胎灵溥。 峭壁直与苍穹衡,人间历历秦时树。 凤凰高枝饮啄驯,下产光怪五尺琥。 丹文蜿蜒意匪夷,踣镂泰华何须数。 南溟道理海水深,我欲乘之采香杜。
明人熊明遇《文直行书诗文集》中也发现有六首吟咏太姥风光之诗作,此外尚有一篇长达两千余言的《登太姥山记》,这对研究太姥山历史人文来说显得弥足珍贵。熊明遇(1580~1650),字良孺,号坛石,进贤(今属江西南昌)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历官至兵部右侍郎,迁南京刑部尚书、拜兵部尚书,致仕后又起故官,改工部尚书。熊明遇率性耿直,因接近东林党人,与魏忠贤不合,故屡遭贬谪,仕途多有周折。其工诗善文,颇享时名,著有《绿雪楼集》、《文直行书诗文集》行世。据清道光版《福建通志·卷九十六·明职官》记载,熊明遇于万历年间,以“兵科给事中”任福建兵备佥事、分巡福宁道。另据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徐光台教授撰文介绍,熊明遇治兵福宁期间,曾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三月与五月两度登临太姥山,并留下“鸿雪洞”与“云标”两处摩崖石刻。依此类推,这组诗文也是作于同一时期。 这六首诗作根据卷目依次排列如下 《太姥歌》古风 君不见,东瓯之西西瓯东,高山大壑琐(锁)烟虹。我尝振衣千仞上,灏气出入摇鸿濛。浙江潮起赤城曙,岱岳岚飞沧海空。河庭紫贝鲛绡窟,瑶台金阙蕊珠宫。龙精噴雨松崖黑,飓母腾光石岛红。春湖十里青菱角,秋塘万片锦芙蓉。花落绿潭蹊窈窕,鸟啼红树径蒙茸。从新石罅开天敞,自古云标亘地雄。晃烺平吞杓斗下,鞬闭幽玄尺蠖通。一线光明溜乳窦,三垣气象卓螺峰。结构拟绝神明巧,汉殿秦房总未工。我爱此山难屡至,犹如雪上印飞鸿。且为署题鸿雪馆,武陵春水学仙踪。呜乎,闽海无鸿亦少雪,太姥万古高嶻嵲,精气凝成无毁灭。与君分疏如何说,但将空色无分别。须弥打碎作丘垤,翻干海水捞明月。 见于《诗卷六·五言律》之 《鸿雪馆(小注:太姥山新建之馆)》 欲种玄都树,希求煮石丹。 树开红雪落,丹熟白云寒。 列笋关银牒,攒茅护玉坛。 肉芝如可采,鸿羽愿高骞。
见于《诗卷十·七言律》的 《登泰(太)姥》共有四首 《宿玉湖庵》 为访桃花到碧山,洞门流水浪潺潺。 阇黎寂寞昏钟冷,佛殿荒凉古殿闲。 颇有细罗留夜色,宁无大药驻春颜。 今宵稳作游仙咏,太姥明登尺五间。
《上摩霄峰》 几作名山汗漫游,灵仙偏秘此边州。 炎方瘴净摩天近,涨海波澄浸地幽。 红日照来秦观旭,白云飞去楚峰秋。 蓟门直北狼烟起,回首兵戈不尽愁。
《谒太姥墓》 仙人委蜕石萝寒,倩得红云伴瓦棺。 落日荒岑孤鹤唳,回风曲洞老龙蟠。 名山不道无常主,瘴海偏能有大观。 请向中原悲往事,五陵松柏几堪看。
《入岩洞庵》 万丈丹梯独往回,杜鹃啼雨雨花催。 峰尖隐隐鸿蒙划,洞古阴阴混沌开。 潦倒年华勤拜石,纵横意气谩衔杯。 分明鸡犬云中现,我自秋槎泛月来。
根据徐光台教授的研究,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三月,太姥山新建馆舍落成,熊明遇初登太姥山,题名“鸿雪馆”,这在《太姥歌》和《鸿雪馆》二诗中可以得到印证。至于这座建筑物的用途,徐教授没有明确说明,熊明遇诗句也没有提及,就是太姥山历代山志中也没有丝毫记载。依据笔者的看法,“鸿雪馆”之“馆”应指道馆,是道家修炼隐居场所,因为《鸿雪馆》一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道教迹象,如“玄都树”(唐代刘禹锡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句)、“煮石丹”、“银牒”、“玉坛”、“肉芝”等等,而这座修建于“太姥墓”旁的道馆应该与太姥娘娘信仰有关。如果这一说法能够得到证实,将对研究太姥山及其周边地区道教历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正是因为熊明遇对这座亲自命名的“鸿雪馆”念念不忘,以至于致仕之后,在老家进贤县“军卫五千户地”附近,也修建了一座同样名字的建筑,作为自己“采薇之定居。”表达了对“肉芝如可采,鸿羽愿高骞”境界的期盼与追求。
《太姥山佚诗佚文补辑》一文杀青后不久,笔者又意外接触到几部古籍,发现了20余首明清时期描写太姥山的诗篇。其中的作者包括明末高僧即非如一,清初大臣陈名夏以及霞浦贡生吴国翰。内心喜悦,实难形容。特予以续补,以飧同仁。
据相关资料记载,即非如一(1616~1671),俗姓林,福清县人,明末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为临济宗32代高僧隐元隆琦高足。隐元东渡日本,即非应本师之召赴日,在日教化15年,中兴长崎崇福寺,开创了广寿山福聚寺,并协助隐元开创日本黄檗宗。即非所传的法系被称为广寿派,在日本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日本黄檗山藏《宗鉴录派分》记载,截至1867年,广寿派的僧侣超过796人,属黄檗宗第二大派系。即非道德深厚,教化绵远,与泉州籍法兄木庵并誉为“二甘露门”。且长于诗文,工于书法,和隐元、木庵并称“黄檗三笔”,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化界影响很大。 如一《即非禅师全录·卷十七》 保存的这首五绝题目为 《登太姥山同廓堂法叔》 举头青汉外,跂足白云中。 帝姥知何在,仙桃醉日红。
廓堂应该也是一位僧人,辈分比即非高,可是生平已无可考证。日本有一位“廓堂”,却是文政时期(1818~1829)的僧侣,生活年代比即非晚了两百多年,并不是同一个人。
陈名夏,字百史,江南溧阳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探花,授翰林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据陈名夏所著《石云居士文集》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张升《论陈名夏与方以智的交往》一文记载,明朝倾覆后,陈名夏投降李自成,随后不久秘密潜回家乡。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被拥立于南京,建立弘光政权。七月,南明朝廷下令缉捕投降李自成的官员,陈名夏被迫逃往安徽,几经辗转,于深秋进入福建境内,在太姥山遇见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方以智与陈名夏既是挚友,又属姻亲,且同为复社成员,当即赠以盘川,帮助他从水路逃到江西,经湖北、河南,从睢州渡过黄河,在河北大名拜见同年成克巩。经成克巩推荐,陈名夏投降清廷,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被授予吏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进少保兼太子太保。陈名夏于顺治十一年(1654)以“南党案”被清廷处以绞刑。
陈名夏流落太姥期间,蒙方以智赠金馈食,感慨万千,留有多首诗作述说此次情况。计有《太姥山下遇方密之,怆然别去》、《太姥山下风沙篇,别方密之北行》、《遇方密之于太姥山下,赠予金》三首。另有《太姥山送雅如》五律,与《风沙篇》一首皆存于明末遗民朱隗《明诗平论》一书中。 七言古风见于《二集·卷六》 《太姥山下风沙篇别方密之北行》 海上悲风沙作堆,荒荒遇子颜为开。 畏人不及言儿女,亡命何繇居草莱。 发犹上指须半白,但愿求方煮白石。 煮石不得成金难,相顾执手当岁夕。
见于《二集·卷十一》 《太姥山送雅如》 荒涂寒更苦,主我是通家。 数世凭风雅,残冬对雪花。 何人端下石,有鬼善含沙。 曾史名犹毁,呼天更自嗟。
雅如不是方以智字号,所指何人,已难查考。陈名夏流落福宁州期间,尚有一首《福宁州城外即事慰袁生》古风,为民国徐世昌《晚晴簃诗汇》所收录。
据记载,陈名夏在太姥山与方以智分别之后,二人南北分隔,各事其主,从此再也没能见面。“太姥之会”成为陈名夏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他对方氏念念不忘,而对自己失节也感到后悔。他寄给方以智的诗中就充满着这种复杂纠结的心情: 天末传书雨雪深,泪痕重下短衣襟。 首山仍是箕山节,东海终怜北海心。 稚子远行探虎穴,孤僧不死有人琴。 当年太姥轻挥手,让尔流离蚤入林。
陈名夏气节人品虽在当时颇有争议,而煊赫才名却为海内人士所共同推许。方以智为其诗集作序,称之:“百史为人魁岸杰出,多知至将,古所称倜傥英俊之士,方之蔑如。”顺治皇帝赞之:“陈名夏多读书,问古今事了了。即所未见书能举其名。”陈名夏是太姥山历代诗作者中官职最高的一位,所留下的诗作,也为研究明清时期这一区域人文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即非如一、陈名夏都生活于战火纷飞的明清更替之际,前者受师尊影响,与南明抗清人士多有交往,并秘密参加抗清组织;后者则是躲避追捕,进入人烟稀少、地处闽浙边界的太姥山地区,并碰到在这一带进行抗清活动的方以智。由此可见,当时的太姥山周边地区因为隔绝人寰,地势扼要,四方志士如夏完淳、刘中藻等云集于此,成为抗清主力所在地。太姥山下的白云山,是南明兵部郎中黄大焞殉节处。附近的沙埕港是郑成功、张煌言、郑彩(郑成功堂兄)屯兵之处,明监国鲁王朱以海、勋西王朱常湖都曾在这里活动过。 清代吴国翰《游太姥山》共16首 皆为五律 见于《蟫余诗钞·卷下·今体》部分
一 西岳与天通,累累石驾空。 千寻无径路,万壑尽玲珑。 蓝水流如故,仙灵象莫穷。 奇峰三十六,好手画难工。
二 五岳夸何用,兹山俯岱嵩。 秋澄露绝顶,夏午动岩风。 石气千年湿,云光百叠笼。 壮游恃腰脚,犹拟访崆峒。
三 结旅皆豪客,囊粮率短童。 兴浓初入胜,路险已凌空。 大地无边白,晴崖一片红。 欲寻厨午所,幽栖仰深丛。
四 向背峰难辨,东西路不分。 缘崖穿暗洞,扳磴滑痴云。 忽作飞升想,希符夙昔闻。 图经休更借,奇景览纷纷。
五 不惧荒唐甚,行寻太姥坟。 泉疑天上落,钟向雾中闻。 寺古萝封户,碑残藓作文。 苍茫唐宋址,感叹付烟云。 六 人早骑龙去,峰犹化鲤朝。 烟岚新眼界,鼎灶旧山椒。 啸谷音三转,窥天线一条。 兴移忘日夕,前路问归樵。
七 乍登无上地,陟绝果摩霄。 星许何人摘,仙应是处招。 振衣凌鸟背,顿足跨鳌腰。 最是风萧瑟,销魂独木桥。
八 百尺天门上,虚窥下界遥。 沉冥诸籁绝,依约百灵朝。 云影金支动,泉声玉佩遥。 试看呼吸处,帝座近昭昭。
九 久信非人世,穷幽鬼魅亲。 胆雄轻绝险,景净乐秋晨。 邃壑灵蛇蛰,仙家老虎驯。 石台容夜梦,那复记凡尘。
十 望日临清晓,山虚海气通。 忽惊千嶂赤,遥滚一轮红。 坐石云披絮,凌崖帽落风。 老僧邀一饭,游兴正匆匆。
十一 鸿雪开寒洞,虚灵出鬼工。 瀑飞晴厂雨,叶卷石门风。 茗鼎煮天碧,秋衫翻日红。 挈将臣妾住,妙岂让岩翁。
十二 苍鸟人间异,相逢骇化工。 一寻香草秀,四足怪鱼红。 蓝觅当年种,茶森二月丛。 何时幽赏遍,写入锦囊中。
十三 安得五丁手,重开奥窟看。 缒幽悬百丈,破险入千盘。 海眼鸣涛沸,山腰架石宽。 巨灵藏胜迹,今幸偶盘桓。
十四 处处呈天巧,都凭想像神。 谈经原有佛,曝履定何人。 虚牝哀音满,危峦变态频。 蓬山终莫见,只此谢红尘。
十五 借榻僧房小,巡檐好景多。 白看山月出,红数佛灯过。 绕梦云归帐,惊眠衲击锣。(以驱虎也) 夜窗无个事,枕上盻明河。
十六 太息容成子,仙踪渺莫追。 山川终古异,登眺廿年迟。 作镇交闽越,长吟愧管蠡。 要知神秀宅,大造妙难窥。 《题邱古园太姥山名胜册子》 二气构瑰奇,群灵扫芜秽。雄我牛女天,怒遣六鳌戴。何季劳斧斤,乱劈千峰碎。一破阴阳胎,竞呈鬼佛态。四万八千载,茫茫迭显晦。自无只眼人,畴能识顶背。天诞古园翁,特使抉潜閟。健骨凝烟霞,清思萃藻缋。不忧茧足罢,要逐飞仙对。幽讨忘春秋,遐搜澈内外。乃开星宿胸,遍烛巨灵异。如披山海图,谲怪繁睹记。如铸九牧金,神奸献殊致。始悟造化奇,大力故儿戏。羡翁许掾俦,胜情超等辈。老眼穷纤毫,危步绝怖悸。十一度盘桓,胸中丘壑备。袖藏西岳云,纠集神仙字。从兹泄天巧,千秋助游思。尘肉愧余生,罕驰域外志。对此发狂呼,陟见别天地。请以公浚游,筇屐随指示。行当巢神山,容成或相迟。
吴国翰,霞浦人,民国版《霞浦县志·卷之三十一·文苑》有传:“吴国翰,字铁耕,邑拔贡生,小颖异,承其父芝圃孝廉庭训,应童子试,即以冠军游庠食饩。弱冠登拔萃科。时乃父任兴化、台湾诸郡教授,国翰千里省亲,得历览山川风物,著之咏歌。而欧山、兴安人士闻其名,延主讲席。课士之余,与其乡名流唱和,篇章益富。诗体薄风骚而轹汉魏,不作三唐后一言。书法真草隶三体,尤冠绝一时。年六十余卒。著有《蟫余吟草》,未刊。”
吴国翰出身书香门第,父策馨,字芝圃,为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科举人,历任本省兴化、台湾府学教授。吴国翰才情飘逸,以声律、书法见重于时,得到闽县孝廉林茂春(号畅园,进士梁章钜、举人叶申蔼之师)之赏识。他多次游历太姥山,与秦屿王面城(名世昌)交情犹笃,互有唱酬,尝赠以“握别江头雨洒衣,只今千里想容辉”之句。民国卓剑舟《太姥山全志》收录有吴国翰《方子又超游太姥归,具述山中之胜,喜而志之,以助卧游》五古,以及《望太姥山歌》七言古风,前一首为《蟫余诗钞》所遗漏。
细读吴国翰的这组格律诗,其格调虽不是很高,却对山中风物多有描述,如四足鱼(蝾螈)、素心兰、太姥茶之类特产,特别是第十五首,提及山中寺院击锣驱虎之俗,为其他相关文献所未见,从侧面也反映出二百多年前太姥山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明末文学家谢肇淛所著《太姥山志》是现存最早有关太姥山的第一部专志。这部山志是作者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应福宁知州胡尔慥之邀而成。志中共收录谢氏诗作21首,文3篇,数量之多,列历代游山者之冠。在谢肇淛《小草斋集》中,以上这些诗文均有提及,此外尚有7首为历代山志所未收录。
《小草斋集·诗集卷之十二》 《送林叔度游太姥》 江风吹别袖,念子去闲闲。 跨得仙人鲤,言寻太姥山。 秋潮随月长,夜鹤踏云还。 为乞茅君药,归来长闭关。
据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陈庆元《谢肇淛年表》推算,这首诗大约作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此时正值作者应会试不第,家居读书期间。与之后来纂修《太姥山志》整整隔了二十个年头。另外6首诗作均与太姥茶有关。 “诗集卷之二十八” 《日新上人惠太姥霍童二茗赋谢四首》 二十二峰高插天,石坛丹灶霍林烟。 春深夜半茗新发,僧在悬崖雷雨边。 锡杖斜挑云半肩,开笼五色起秋烟。 芝山寺里多尘土,须取龙腰第一泉。 白绢斜封各品题,嫩知太姥大支提。 沙弥剥啄客惊起,两阵春风扑马蹄。 瓦鼎生涛火候谙,旗枪倾出绿仍甘。 蒙山路断松萝远,风味如今属建南。
“诗集卷之二十二” 《雨后集徐兴公汗竹斋烹武夷太姥支提鼓山清源诸茗各赋二首》 疏篁过雨午阴浓,添得旗枪翠几重。 稚子分番夸茗战,主人次第启囊封。 五峰云向杯中泻,百和香应舌上逢。 毕竟品题谁第一,喊泉亭畔绿芙蓉。 候汤初沸泻兰芬,先试清源一片云。 石鼓水帘香不定,龙墩鹤岭色难分。 春雷声动同时采,晴雪涛飞几处闻。 佳味闽南收拾尽,松萝顾渚总输君。
这两首茶诗是在万历年间一个暮春时节,谢肇淛应徐勃之邀,与诗友郑邦祥、周乔卿等雅集徐氏汗竹斋品茶作诗。当场限每人作七律二首,对新采的武夷、石鼓、清源、太姥、支提五种闽茶进行评比。流传至今的尚有徐勃与周乔卿的诗作。 徐勃诗曰 北苑清源紫笋香,长溪屴崱盛旗枪。 洞天道士分筠筥,福地名僧赠绢囊。 蟹眼煮泉相续汲,龙团别品不停尝。 尽倾云液清神骨,犹胜酕醄入醉乡。 空斋不受片尘侵,试茗松间碧霭深。 石鼎寒涛终日沸,瓦铛甘露一时斟。 建溪粟粒追泉洞,太姥云芽近霍林。 总让灵源香味胜,白花浮碗涤烦襟。 周乔卿诗曰 乍听凉雨入疏棂,亭畔箫箫万竹青。 扫叶呼童燃石鼎,开函随地品茶经。 灵芽次第浮云液,玉乳更番注瓦瓶。 笑杀卢仝徒七碗,风回几簟梦初醒。
徐 (1570~1645),字惟起,又字兴公,号鳌峰居士,闽县(今福州市)人。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万历中,与曹学佺、谢肇淛同为闽中诗坛领袖,世称“兴公诗派”。家中藏书达七万余卷,著述甚富。周乔卿,名千秋,号一邱,兴化(今莆田市)人。风雅能诗,与谢肇淛友善。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曾随谢肇淛及宁德崔世召同游太姥山,留有诗作。
后面提到的谢肇淛这6首茶诗,连同徐 1首、周乔卿1首,虽不见于太姥山历代山志,但近年来已为文化界、茶叶界所熟知,这为研究太姥山茶叶种植、制作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
在谢肇淛《太姥山志》、卓剑舟《太姥山全志》中还收录有徐 《送陈伯全太史游太姥山》、《送谢在杭游太姥山》、《送周乔卿同谢在杭游太姥山》、《陈维秦自太姥归谈山水之胜有作》四首律诗。 笔者从徐 《鳌峰集》中新发现一首七律 《送匡山淳上人游霍童太姥二山》 秦川故有两名山,不是方僧到亦难。 太姥仙踪寻旧址,慈皇佛典阅新颁。 云扶一锡秋登岭,月印千峰夜启关。 试与匡庐共题品,幽奇谁在弟兄间。
从诗中描写内容来看,“淳上人”来自江西庐山,不远千里,慕名来福宁州朝拜太姥、霍童,可见当时太姥山的名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省内,而是名闻海内的佛教胜地。“试与匡庐共题品,幽奇谁在弟兄间。”太姥山在闽人眼里,其尊荣气度丝毫不逊色于“匡庐”这座天下名山。
邓原岳,是与谢肇淛、徐 齐名的晚明福建诗坛领军人物。 《西楼全集》卷一中 也保存有一首《太姥山》古风 名山何崒律,阴洞亦逶迤。 古迹堕荒陬,世人那得知。 巍巍太姥山,形胜良在兹。 真疑鬼斧凿,恐是天工移。 乳壑窍以深,石壁峭而奇。 蛟螭忽飞翔,日月相蔽亏。 仙姥去已久,千载回幽姿。 丹砂化不存,蝙蝠大如箕。 欲作采真行,且接汗漫期。 道远苦莫致,临风徒嘘唏。 卧游学宗炳,披图聊自怡。
作者以太姥山远在海陬,路远途遥,不能前往观览,深感遗憾,所以只能仿效南朝画家宗炳,将景物绘成图画,“澄怀观道,卧以游之”。邓原岳(1550~1603),字汝高,号翠屏,闽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历官云南提学、湖广参议,终至湖广按察司副使。《明史·文苑传》附载于郑善夫传中。谢肇淛撰《邓汝高传》,谓之:“诗初学郑善夫,已又学七子,继而一意摹古,要以唐人为宗,末年益复宏肆。”
明末周之夔《弃草集·卷之三·七言古风》中保存有一首《题太姥卿云图寿樊紫盖公祖》。周之夔,字章甫,闽县人。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苏州府推官。南明弘光元年(1645),复官给事中。南明政权覆灭,起兵抗清,被张煌言任为参军。周之夔生平交友甚广,与钱谦益及瞿式耜二人最为相契,著名藏书家毛晋亦出其门下。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祝寿诗,祝贺对象是一位名叫樊紫盖的官员。樊紫盖,名维城,号紫盖,湖广黄冈(今属湖北)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时任福建按察使司副使。据考证,樊维城在闽任职期间,恰逢寿诞,周之夔特地绘制了一幅以太姥山为题材的图画进献,并题诗其上: 《题太姥卿云图寿樊紫盖公祖》 海上神奇太姥山,仙掌突兀撑天关。 青云烂熳旦复旦,蛟龙鸾凤争跻攀。 西陵仙子人中杰,鹤驭衡庐拥幢节。 能以元气养民身,不啻玄霜与绛雪。 三台衡轴护文昌,五云华盖相辉煌。 尧时八伯曾庚和,今日重见垂铿锵。 卿云飞兮海水立,霍童乐奏群仙集。 公为斗极天中身,咳唾烟云成五粒。
笔者所收存的二首清代太姥山诗作,其作者分别是张际亮和彭蕴章,这二人生活年代相仿,彭蕴章只比张际亮年长八岁。
张际亮,字亨甫,建宁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举人。鸦片战争时期享有盛誉的爱国诗人,时与魏源、龚自珍、汤鹏并称为“道光四子”。他与福鼎举人林纫秋、陈式铭皆有交往。生平喜纵览名胜,道光二十一年(1841)七月,曾游览太姥山。卓剑舟《太姥山全志·卷之十·艺文》收入张际亮《忆太姥旧游》、《林瘦云〈游太姥山图〉》两首五言古风。 《思伯子堂诗文集·卷三十》 《登太姥山摩霄绝顶》七律 搔首乾坤望八方,极天秋色暗扶桑。 千山势尽盘沧海,万石声多动夕阳。 洞壑幽蹊争窈窕,风潮戍火又苍茫。 登临肯问人间事,俯仰无端鬓有霜。
当时正值鸦片战争时期,英夷侵犯浙江、福建沿海,战事吃紧,诗人登临纵目,满怀心事,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诗间。张际亮对太姥山风光慕名已久,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与林滋秀邂逅京门,就曾赠以:“吾闻太姥山,秀出映南斗。苍茫天地初,白云幻众有。”的诗句。在福鼎期间,张际亮还留有《宿贯岭》、《过分水关寄芑川(刘家谋)》等诗篇。
道光二十九年(1849)二月,福建学政彭蕴章莅临福鼎,视察学务。在福鼎期间,这位后来位极人臣的吴中才子为“桐山八景”中的四景分别题句。由于公务在身,彭蕴章未能游览太姥山,留下“东有太姥西武夷,芒鞋一两平生思”的满腔遗憾,但他还是为太姥山留下了一首诗作、一篇跋文。《题王月船刺史光锷太姥山纪游诗》是彭蕴章视学泉州府期间,赠与曾游太姥山的泉州知府王光锷的。 《题王月船刺史光锷太姥山纪游诗》 别有神仙骨,名山借一枝。 峨眉萦旧梦,太姥纪新诗。 翰墨缘非浅,功名数未奇。 萑苻空大泽,不负拥旌麾。
彭蕴章的《太姥山图跋》,见于《归朴庵丛稿·卷十一》。这是彭蕴章在接受福鼎学官洪某馈赠《太姥山图》后所做的跋文。这幅图画出自福鼎著名画家陈九苞之手,陈九苞(1782~1859),字筠崖,嘉庆四年(1799)增贡生。喜攻诗文,擅长篆隶,尤精丹青墨画。道光十八年(1838),曾随翰林院修撰林鸿年册封琉球,赏戴五品蓝翎充宣诏官。全文如下:“余闻太姥之胜,按试至福宁,距二百里,未获游也。福鼎洪广文出《太姥图》相赠,则其学陈生九苞所画。披图览之,始知有所谓传声石、罗汉岩、滴水洞、棋盘石、九鲤石、象石、雷轰石、玉笏、摘星峰、鸿雪洞、马龙冈者。其最高为摩霄峰,其旁两峰插天,其中曰天门,其下即滨临大海,洵天下奇境也。虽不能至其地,得此图以当卧游亦差快意矣!陈生世修儒行,早践黉门。翰墨之缘,特其余事。夫自古文人皆须佐以阅历史迁,西至空同,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历江山,有以开拓心胸,故其文章独绝,千古画家亦然。陈生尝游关中,览太华、终南之胜,又随林殿撰鸿年至琉球。岛屿千重,洪波万顷,俶傥奇怪,皆入毫端,宜其画法苍秀,不落恒蹊也。余既爱斯图,又慕陈生曾乘长风破万里浪,其胸襟磊落有足多者。因题其后。”可谓翰墨丹青,相得益彰。
此外,笔者触目所及者尚有不少涉及太姥山的诗句。如:“乾坤戎马倚吴钩,犹忆当年太姥游。”(明末夏完淳《梦怀长公郭侍御五竺崔舍人》)、“太姥峰前家庆集,玉笙瑶瑟醉金尊。”(明末陈衎《崔连州挂冠志喜却寄》)、“闽山首武夷,厥配称太姥。”(周之夔《赠刘荐叔归长溪读书因便谒董师于蔡村》)、“归来结胜游,墨痕遍太姥。”(明林朝庚《瑞岩赠欧世叔》)、“山簇万峰连太姥,水环千涧下长溪。”(清初王子彪《山居晚步》)、“霍童寒食路,太姥梦游诗。”(清江湜《福宁寓斋杂兴二首》)、“穿云过太姥,冒雨游支提。”(清林直《送枚如之宁德》)、“安排支提与太姥,左右辉映海之湄。武夷太姥足未到,只有支提系我思。”(民国黄式苏《支提歌》)作为福建古代的名山之一,太姥山经常被世人所提及,笔者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会有更多更吸引目光的诗文被学人们发现。
作者:半隐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