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弦上的情思——刘天华先生琵琶名曲《虚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6 2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丹曾谈及他对作品题目作用的理解,他说,作品的题目,就象一根木桩,是为了拴羊而存在的,使这一作品区别于其它。在西方音乐或者美术作品里,多的是这种题目,“作品第23号”、“升C小调夜曲”这样的题目,起到的恐怕也就是拴住一件作品的作用吧。在我们中国人这里,这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中国人,一个贴切而蕴籍的题目,不仅仅是一件作品的标识,它还是曲作者文学底蕴的笺注,是一种意趣,一种暗示,一种想象的引导,睦到《梅花三弄》这样的题目,我们的思维就由不得要不得往疏影暗香上走。
      
      而《虚簌》在命名方面大约是一个异数。而这也显示着它在情趣和表现手法上与传统的琵琶曲有异的现代气质。《虚簌》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1929年2月的一首琵琶曲,首次发表在1929年8月的《音乐杂志》第一卷第七号上。《虚簌》为何而作?描写些什么内容?刘先生本人没有写出说明,只在《虚簌》曲名处注有“又名《今夕》、《长夜呤》”。从题目上来解释:“虚” ,是“空虚”的意思;“簌”原是古代的一种萧,因为箫的声音是从孔穴中发出来的,于是把“簌”引申为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后来人们把簌泛指为声音了。“虚簌”两个字合起来理解时,是指没有声音,或指空虚的声音。

       关于这首乐曲的内容和写作因由,有一种解释,当时刘天华先生一心要“振兴国乐”,想把北平各大学中的音乐系合并成一所“国立北平音乐院”,但一时未能实现。刘先生为此在夜深人静时睡不着觉,思考着振兴国乐的各种办法,并感到阻力重重,困难很大。但是为了“振兴国乐”,仍要不畏艰难,继续努力等思想活动。这些,作者通过乐曲,表达了出来。
            
       乐曲比较短小,可以分四个小部分,但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是首并十分通谷易懂的琵琶曲。因此,巧妙地把握好这首乐曲的韵味和意境是关键。第一小部分音乐比较沉缓,描写了夜半人们都已入睡,已听不到什么声音。但是刘先生为了办音乐院事仍久久不能入睡,他默默地思考,想寻求一条振兴国乐的好途径,但是又将面临着重重困难。此处在演奏时着重反映静寂空虚的气氛。第二小部分乐曲渐渐变得明朗、清晰。可以理解为刘先生设想了几种振兴国乐的办法,想得很兴奋,很激动。第三部分采用琵琶的“推复轮”指法,使乐曲在绰注之间,婉转吟哦。这一段着重说明振兴国乐将要面临的阻力,和作者在反复斟酌下的决心,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最末一节,采用了全音符,表示思考告一段落,有了最后的答案。最后一部分是尾声,在末尾处用了左手发声的“虚音”指法来作结束,象是思考有了结论后的安然。于是,音乐又进入了静寂空虚的环境之中。
            
        传统琵琶曲中恋恋不舍的情节、物象在这首曲子中被最大限度地淡化了,剩下的是一种暗淡不明的情绪,和情绪的组合和变化,以及这种情绪肃穆沉寂后的空虚感。其实,通常人们对这首曲子的解读只能被视为一种较为合理的猜想,在音乐鉴赏中,意义都是附加的,领悟必须和自己的体验切合,当然,欣赏者只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也许是一条短径,但是,聆听时心灵和音乐有意无意的离合,或许才是真正的自然。然而,对艺术的鉴赏,正如钱钟书所说,是对自己心灵的印证。


[ 本帖最后由 心田上的百合 于 2006-9-7 01:03 编辑 ]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06-10-6 12: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handshake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