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一篇当代人写的文言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4 1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点评一篇当代人写的文言文

处士横议按:

    近年来随着弘扬国学潮流的兴起,爱好古诗词和文言文的人日益增多,应该说这是好事。但也存在一些偏向,例如有些人认为白话文不如文言文,因此可以用白话文表达的文章也要写成半通不通的文言文,认为这才显示自己高雅、有学问;认为简体字不如繁体字,于是虽然自己并不真正认识繁体字,也要写了简体字文章后借助字体转换软件把它转换为繁体字,于是不该繁化也繁化了,变成新的错别字;认为当代人的白话词语“粗俗、不雅”,于是本来可以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表述的意思,非要掉书袋、曲里拐弯成让人看了似懂非懂高深莫测的东西,而自己也变成《镜花缘》小说中描写的满口之乎者也的酒保;如此等等。

      如果说这些人是把写文言文当作学习国学的一项练习,那是个人的事,而且也无可厚非。但是实际上他们的作品是张贴在一些公共场所,特别是诗社、书画社以及宾馆、旅游景点,让人们当作文艺作品来欣赏甚至观摩学习的;而且大多数也同时发表到网络上广为流传。这样问题就来了,因为这些文言文如果真的写得好,至少写得通顺,没有用词或语法毛病,那倒也罢了,最多陡增了若干假古董。无如喜欢写这样的文言文并且又喜欢张贴出来的人偏偏只是初学者,他们没有真正系统地读过古代文史著作,对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还只是一知半解,文言词汇掌握也不多,又马上要写成文言文作品,要让它派上用途。怎么办?幸好如今互联网上什么资料、什么“好字眼、好词儿”都可以搜索到。于是“网络快餐”迅速“喂饱、喂大”了这些新一代的“国学家”。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以讹传讹、互相抄袭,抄不到就自己杜撰生造!于是就出现了如像“小荷尖角”文章《网络上错误知识泛滥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里所指出的错误知识泛滥造成对学生,对下一代的危害那样的情况。

      也正是受到“小荷尖角”上面这篇文章的启发,这一两天我也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种似通非通的文言文在网上流传的还真不少!而且有些生造的词语、不通的语句还被互相引用,变成许多爱好国学、喜欢学写文言文的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为了让大家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也为了国学的传承能健康地进行,下面我随便选择一篇网络上流传的“文言文”加以点评,将其错用文言词语、自己杜撰生造的“文言词语”以及语法不通之处加以指出。不过我要严肃地声明一下:我绝无讥笑作者之意,更不是为了批评某个我素不相识的网友,只是为了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了让年轻人能够真正继承乃至弘扬国学。(顺便说明:查了一下,杭州《留社丛刊》的这篇文言文有些段竟然是抄我们福建的,原文已经不够通顺,抄袭者当然等而下之了,一笑!)

      下面是这篇当代人写的文言文和我的点评。


      对《留社丛刊》第一期一篇文言文的点评


     (作者: 222.35.88.*    2006-5-15 18:21 )
(链接:http://tieba.baidu.com/f?kz=100105902  )


    然诗词之于近日、尤非所以经济、(1)即有高情佳制(2)、往往不出闾巷。强以有力流布(3)、所得常非是、行之不远、徒增识者之叹。至於良材美质、往往由斯不得切磋雕琢、黯然自弃者无论焉。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同气相求、诗人亦若是、然常不可得、或共游亦不过二三子、欲观气象(5)、不可得也。但一人得一人诗、二三子得二三子诗而已、欲其有力於诗道无待焉。

  至若网路(络)诗坛之兴、所在皆是、足不出户、遍会四海、则所得但(6)如所愿、大开亘古未有之局面(7)。遂乃(8)砥砺初学、延揽後进、润色老觚、激昂英俊(9)、四海翕然、一时人物之盛、目不暇给。遂聚天下人才制作、气象凛凛(10)、非惟不让前人、抑(11)有前人所未到。至於风俗轻易、才德相失、或奇技淫巧、无施不尽、亦多因网路(络) 而盛于诗苑者、皆末流之失、不足论也。

  网路虽盛、非真世界、得知者固足发奋、求识面更增感激。(12)於是江湖山水之间、每成流觞之雅聚、茶楼酒肆之中、乃多金谷之盛会、即二三人对坐清谈、亦胜昔时许多。夫唱和制作、例非至道、而风雅流布、其及亦大矣。诗而於此、可独善、可兼济、不辞有望于时也、然安得其所由哉。

  杭州东南名郡、千年胜地、山水苍润、人物秀颖、诗人之蕃亦出当时、往往聚焉。或机缘所惠、他邑来趋、尤为盛者。

  癸未冬十一月、复聚于临平。时当西湖区图西溪而新建、拟多复其旧制古迹、不惟亭台楼阁待佳联为楹、盛事亦多足咏者、我辈无辞矣。向者结社之议、群从之而未遽行、遂于此日成之。复因西溪且留下之谕、名之留社。得名西溪、不拒四海也。

  一时会者十人。序齿焉、则小罕、云超、郁庵、嘘堂、燕垒生、风二中、梅庄庄主、蓴客、郁庵夫人及千金。燕垒生公子若与俱、可列末席也。


------------------------------------

    点评1:“经济”一词在古文中只有一个意思,即“经国济民”,此处用“经济”不当。而且表示转折的“然”和表示递进的“尤”也用得突兀。

   点评2:“高情佳制”一词涉杜撰或生造,因为只有“高情远致”这一成语。作者取成语“高情远致”中之高情加上一个“佳制”变成“高情佳制”,给人一个错觉,似乎本来就有“高情佳制”这一成语或熟语。

   点评3:“强以有力流布”实际意思大概就是“强行推广”,本来这样说已经非常简要明白了,偏换上三分之二的半文不白词语(强以有力)加上“流布”这一文言词语,反而让人觉得既拗口又看不大懂了。

    点评4:“孤陋寡闻”这一成语典出《礼记●学记》。《礼记》虽为儒家经典,但这话不是孔子说的。

     点评5:“气象”一词,本指自然界的景色、现象,此处当指景况、情态。“欲观气象、不可得也”,翻译成白话就是“要想看到景况,是办不到的事”,显然不通,因为无论人怎么少(二三子),人少也有人少的“景象”(景况),无所谓“观”得到还是“观”不到。

    点评6:“但”字用得不当,应改为“皆”或“尽”。

     点评7:“大开亘古未有之局面”一句中“大”和“亘古未有”意思重复。因为“亘古未有”已经空前绝后地“大”,前面再加一个“大”字实在多余。

     点评8:“遂乃”两个字重复,因为“遂”和“乃”作连词时意思都是“于是”,“于是于是”显然不通。

     点评9:“激昂英俊”不通。因为“激昂”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点评10:“气象凛凛”不通。因为“凛凛”意义有二:一为寒冷貌,二为恐惧貌,此处以“凛凛”形容“气象”,主谓配搭不当。

     点评11:此处“抑”字错用,应改为“且”。因为前一个分句的连词是“非惟”即“不但”,后一分句的连词就应该用表示递进的“且”。而“抑”只能表示转折或选择,无递进意思。

     点评12:“求识面更增感激”乃病句。因为如果说“求识面”一词已属生造,语意晦涩,但尚能猜测为“所求的知识面”,但绝对不会是指人。而“感激”的意思是“感动、激发”,只能形容人,不能形容“求识面”,“求识面”是不会“感激”的。

     以上仅就明显错误进行指出和评点,实际上整篇文章都写得半文不白。

     另外,这篇文言文全篇只有顿号、句号两种标点符号,初看甚为不解,想了想就恍然大悟了!原来作者为了刻意“求古”,故意不用新式标点,只用过去私塾先生教学生时使用的“句(。)”和“逗”(、)两种符号。但是,显然作者在这里又犯了个错误,因为古人写文章是连句号、逗号(今天的顿号古人称逗号)也不用的。句号和逗号(。 、)是私塾先生教蒙童时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断句时才临时点上去的。看来不但我们大家,包括本文作者自己,在写作文言文方面还只处在过去蒙童的水平!





[ 本帖最后由 处士横议 于 2008-6-24 13:12 编辑 ]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08-6-24 1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变态的复古现象,总之那种文笔看得小子我一肚子恶心,“国学经典”不是用来满口“之乎者也”的,要发扬也不是这么个发扬法,诚如柏杨所言,中国文化的酱缸真的太深了!
当然楼主也不必要过于咬文嚼字,这样也没什么意思,语言可以创造,但不能酱死,就好比说,我们应该是丰富词典的内容,而不是抱着老皇历般的词典死背。

[ 本帖最后由 鼎派小子 于 2008-6-24 13:25 编辑 ]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3: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回复 2楼 鼎派小子 的帖子

谢谢你这么快就写了回贴。

不咬文嚼字怎么能做到以理服人?

而且我并不反对学习写文言文,那也是学习我国文化古籍的一种方法,只是反对盲目崇古甚至复古。

希望我这篇文章不会打击包括该文言文作者在内的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的学习积极性,其实他们学写的文言文用词不当、语句不通一点也不奇怪,更不能讥笑他们。只不过要让他们懂得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也希望他们该写白话文时还是写白话文好,不能复古。

至于“小子”您,恰恰相反,如果真要学习写古诗词,中国古代文史知识和文言文阅读能力恐怕还要加强呢!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08-6-24 14: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的确
古文知识是用来学习的
不是用来卖弄的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08-6-24 16: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我是不会也不想往酱缸里跳,因为时代在前进,作为我们来讲,教育子孙后代如何解读国学经典才是重要的,不是教他们怎样写文言文~~
顺便说一句,你是以“文字”角度去批,我是以“思想”角度去判,我倒觉得我更有理。“咬文嚼字”要是能服人的话,咱们就不说道理了,呵呵~~:y46

[ 本帖最后由 鼎派小子 于 2008-6-24 17:00 编辑 ]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08-6-24 19: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前年的高考作文“珍珑”也是半文言..但写的好好..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08-6-24 21: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回复 6楼 lij75321 的帖子

前年的高考作文“珍珑”也是半文言..但写的好好..
答:这要看情况:

1、首先要通,也就是不用错词,不犯语法错误。这是对文言文也好,白话文也好,半文言也好,甚至对古今中外各种语言文字,都是起码要求,否则连及格都谈不上,还能评上好吗?道理很简单,语言是公共交流的工具,要遵守共同的规则。

2、也要看什么场合,《三国演义》也是半文言,但那是小说不要紧,甚至因而使文化不高的人也看得懂,就很成功。但很正经很严肃的场合,半文言有失庄重,就不恰当。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08-6-24 22: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回复 1楼 处士横议 的帖子

楼主点评的这篇文言文和类似的半通不通的文言文我也看到了。

带着盲目崇古的心态实际上是学不好文言文更学不好中国传统文化亦即国学的!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08-6-24 22: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回复 7楼 小荷尖角 的帖子

/:A040? 是老师吗?语气好像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08-6-25 08: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写半文言的东西要是写得精彩,也不是不可能,像《丑陋的中国人》那种,问题是到了一些“文人”手里不知怎的变得又酸又腐,实在读不下去,还非得搭上几句骂,嘿嘿~~:y44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