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水利成就———漫说古代闽东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1 16: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公元589年,隋灭陈,把建康城摧毁为平地,统一了中国。第二年,浙、闽、粤各地又纷纷起兵反叛,这主要反映了南方豪民大姓与北方统治者的利益冲突,与越人强悍不驯的传统也多少有些关系。
隋王朝迅速镇压了豪民的叛乱,又大幅度裁撤地方行政建置。福建东吴时已有九县,西晋增加到十五县,刘宋、南齐为十二县,陈朝约为十四县,到隋代,只剩下四、五个县。闽东的温麻、罗江二县,全被裁省掉,划归郡城闽县(原丰)管辖。这虽是隋帝的铁腕政策,却也反映出闽东社会经济主要是农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还相当落后。
  在农业社会里,水利灌溉是地方经济的命脉。三国东吴以来,闽东接纳北方具有先进生产经验的移民日益增多,小型水利工程遍及各地。隋代黄鞠所修的隧道水利工程,是闽东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富特色的一个水利工程。
  黄鞠号玄甫,原籍河南固始县,相传曾任过隋朝谏议大夫。613年,他辞官入闽避乱,先后安家于七都村(今属蕉城区)、咸村(今属周宁县),最后在霍童村(今属蕉城区)定居。霍童村是闽东第二大河霍童溪上游三条支流的汇合处,形成一个小盆谷。谷中榛莽丛生,有待垦殖。南边岩岸较高,与上游一条支流隔着一座小山梁。北岸比较低平,沙洲、田地连成一片,但也需要选择一个水位较高的地方作为灌溉源。
  黄鞠组织民众在南岸挖断山岩,凿石渠引水,利用落差安装多级水碓;开日、月、星三湖蓄水,水先环绕村中民房再流入田里,既便于村民洗涤、防火,又提高了水的养分,有利于肥田。水渠回转九曲,每曲都镇一块石蛤蟆,用来缓阻急流,提高水位。工程设计相当巧妙。
  在霍童溪北岸,则从十五里外的堵坪湖引水灌溉,沿途有几处山岩阻隔,必须丌凿隧道,也由黄鞠主持,灌溉受益面积达数百顷。现在,位于湖头村岩角以西仙莱岩下的溪边,还保存一条长千余米的古代灌溉水渠,由明渠和七段涵洞连接而成。涵洞直壁弧顶,高2.2米左右,宽1米左右,个体长度分别为2~30米不等,总长约70米。堵坪湖的水源深远,大旱不竭,在它的灌溉下,附近田地尽成沃土。豪强大地主屡屡想要独占其利,终未有人得逞。北宋末年,宁德知县储—?鹪谑?杏教荆骸板氤咛旌?哦缕海?认驮?巳芭?H艚桃蝗展楹烙遥?蚁蚧乒?硐滦?”从中可以看出黄鞠在当地威望很高,地方政府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也很尽心。
  黄鞠凿山引水,当地传说很多,宋代的《三山志》,明代的《八闽通志》和《闽书》,清代的《宁德支提寺图志》,都有一些记载,可以互相参证。黄鞠所修水利工程,代表了闽东乃至整个福建隋代水利工程的最高成就,也集中反映了当时闽东地区在北方移民和先进技术影响下农业生产的快速进步。  □林校生 
稿件来源:闽东日报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