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 福鼎2006年全市经济运行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1 08: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2007-2-12 10:24:58 来源:福鼎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不寻常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经济政策,围绕发展,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面对频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超强台风“桑美”的正面袭击,沉着应对,措施有力,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第二年,也是我市经济遭遇超强台风重创后重振之路的关键的一年,如何客观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对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一、全年经济运行态势

(一)经济增长速度趋缓。2006年,全市面临的困难比预料的要大,自然灾害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多次台风、强降雨,特别是8月份超强台风“桑美”的正面袭击,面对困难和压力,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战胜灾害,克服困难,全市经济总量再上新高,但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初步测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644171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29952万元,下降13.6%,第二产业增加值279362万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234857万元,增长8.0%。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4.2∶39.6∶36.2调整为20.2∶43.4∶36.4。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11327元,超万元大关。

(二)农业生产因灾下降。2006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特别是8月份的超强台风“桑美”直接给我市农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四季柚基本绝收,槟榔芋受灾严重,菇棚、畜舍倒塌,营林损毁,尤其是渔业生产遭受重创,渔船沉没、网箱被毁,虾塘、弹涂鱼养殖大面积受损等,原本预计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会比上年下降20.7%,由于抗灾救灾措施有力,农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降势幅度得以缩小。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3831万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农业产值73940万元,下降3.4%;林业产值13716万元,增长55.6%;牧业产值15139万元,下降8.8%;渔业产值108932万元,下降2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03万元,增长7.0%。粮食减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93248亩,比上年减少21425亩,下降6.8%;粮食总产量77431吨,减产9110吨,下降10.5%。主要农产品产量除蔬菜增长外,其余均出现下降。全年蔬菜产量130117吨,增长2.8%,但其中槟榔芋产量5771吨,减产42.8%;茶叶产量10599吨,下降4.4%;水果产量7155吨,下降41.0%,其中四季柚减产91.0%;食用菌产量13687吨,下降10.4%。全年营林面积7591亩,下降34.2%。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1719吨,下降15.7%。全年水产品产量161265吨,下降27.6%。其中,海水产量160464吨,下降27.5%;淡水产量801吨,下降44.2%。

(三)工业增长是拉动引擎。2006年,工业增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引擎,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48936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5.0%上升到3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00.4%,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722226万元,增长19.1%。

企业规模化发展态势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89184万元,与上年相比产值净增109497万元,增长26.2%。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完成重工业产值274741万元,增长36.4%(按现价计算,下同);完成轻工业产值214443万元,增长21.2%。产值最大的股份制企业增幅居各经济类型之首,完成产值347606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1%,增长38.6%,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现价增幅高9.3个百分点。目前,在规模工业企业中,出现了一批高成长性的行业。纸制品、塑料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等工业产值增幅均在80.0%以上;石板材、化油器、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298881万元,增长7.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1%。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今年新增列入规模以上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有32家,新增产值6.58亿元。到200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5家,比上年净增27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工业企业有8家,比上年增加4家;产值在5千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工业企业有18家,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5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7%上升到51.5%。

(四)投资适度增长。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235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935万元,增长11.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含非农户)46085亿元,增长77.7%。工业投资增长迅猛,亮点纷呈。随着“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工业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6696万元,比上年增长39.0%,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6.5%,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51.4%,拉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90293万元,增长35.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6403万元,增长62.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趋缓。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716万元,增长5.9%。

五、商贸、旅游、出口发展较快。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7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年接待旅游人数94万人次,增长20.5%;旅游总收入3.9亿元,增长21.9%;尤其是“春节”、“五一”、“国庆”三个旅游黄金周,共接待旅游人数22.03万人次,增长35.1%;旅游总收入8795万元,增长45.6%。全年出口总额33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1%。引进外资有所改善。全年新批“三资”企业5家,新增扩股企业1家,合同外资额2197万美元,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2070万美元(报表口径),增长10.6%。

六、财政、金融稳定增长。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40645万元,比上年增长10.2%,高出全市GDP增幅3.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6.3%,比上年高出0.2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中,税性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25777万元,增长11.6%。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392561万元,比年初增加91149万元,增长30.2%,其中居民储蓄253796万元,比年初增加48032万元,增长23.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4651万元,比年初增加67044万元,增长25.1%。今年我市贷款主要支持农业生产和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农业短期贷款增加18517万元,增长42.6%;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加6960万元,增长75.4%。

七、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06%,服务项目价格下降3.39%。从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看:呈“五涨三降”之势。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分别上涨2.12%、0.89%、3.8%、0.46%、11.32%;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4.89%、0.09%、11.16%。

八、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回落。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118元,比上年增加794元,增长8.5%。如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了7.7%。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保持增长,其中转移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全年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9%、7.9%和19.2%。农村居民由于今年受超强台风“桑美”的影响,人均纯收入达4010元,比上年增加73元,增长1.8%,如果扣除救济补助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下降1.9%。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有的生产力水平难以抵御几乎年年发生的台风等自然灾害,尤其是今年超强台风“桑美”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是巨大的,农林牧渔业在短期内无法恢复到灾前水平,2007对我市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

二是新产品开发力度减弱。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开发前景不容乐观,全年新产品工业产值2163万元,比上年下降84.6%。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170.78,比上年回落5.96个百分点;7项效益考核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低于上年4.26个和0.8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比上年增长50%,亏损企业亏损额2377万元,增长7.6倍。

四是农民增收难度继续加大。近几年来,随着取消农业税等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到位,对农民增收形成的支撑效应基本释放完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农民持续增收已成为当前“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中之难。

五是国家宏观调控实行“双稳”的基本政策,严把土地、信贷关,经济发展中的用地与资金紧张的矛盾依然突出。此外,财政收入增长点不明显,财政刚性支出增大等。

三、对2007年经济走势的判断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市经济遭遇超强台风重创后重振之路的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总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我市从省际边缘县(市)变成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对接浙南乃至长三角经济区的前沿地区,区位优势越发凸显,承接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和城乡一体化战略,这些都为我市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全市经济发展趋势看,2007年,我市经济将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的良好增势仍将得以延续,农业可望实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工业将保持较快增长,继续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投资、消费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也将呈现平稳增长的格局,但市场物价水平将明显上扬。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