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餐桌污染”远离百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1 09: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2007-3-8
  宁德晚报消息
  张大叔家里来客人了,他急忙到附近市场买了一只黄瓜鱼。回到家里刨开鱼肚一看,傻了眼:一团黏稠的透明胶状液体从鱼肚流出来。原来是不法商贩为了增加鱼的重量将果冻和胶水注入黄鱼肚内。打那以后,张大叔买鱼时总会多留个心眼,让鱼贩子当场杀鱼,看清无异物后才购买。张大叔说,即便如此也避免不了污染、浸泡药水等问题,可毕竟看着让人放心。
[关注理由]
  张大叔所说的只是“餐桌污染”中一个很小的例子。如今,食品安全已是困扰百姓日常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历次“两会”上,这个话题一直是代表委员热烈探讨的一个议题。
      应当承认,在社会舆论的持续关注下,我市已初步构建和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已逐步付诸实践。然而,在过去的一年中,“甲醛浸泡水产品”、“劣质熟食引发福鼎8·28中毒事件”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仅1年时间,工商系统查获假冒伪劣食品42.3万吨,制售问题食品案件不胜枚举。这都显示出我们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代表委员声音]

建立长效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这说明,食品安全确实到了非下力气整治不可的时候了。”长年与食品生产打交道的人大代表蔡述夏说,虽然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监管体系,涉及食品安全职责的部门较多,但仍有不少环节缺位。如果这些监管体系、部门的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各尽其责,不给市场监管留下任何漏洞,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了。从事卫生监督工作的郭胜利委员也说,从农田、生产加工到市场、消费,每一个环节的缺位,都有可以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首先必须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体系,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职地把好每道关;其次应依法从重从快打击恶性食品安全犯罪;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监管机制和惩处机制。

请市民把好两道关

      预防“餐桌污染”,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市民这道关无疑十分重要。郭胜利委员举例说,有些市民明知河豚有毒仍然敢“冒死”吃;牛肉注水、染色大黄鱼、毒蘑菇这些都可以靠感观识别的食物,还是有人上当;又例如正宗的花生油在12℃以下会凝固,可许多市民却不懂分辨方法。这些都说明了市民本身的自我意识不足,对食物的一般特性和常识掌握不够。
      郭胜利委员建议市民应把好“两道关”:首先在选购时,应把好索证关,例如在买鸭肉时,可向摊主索看检验合格证;另一关就是入口关,凡是生的、表面腐败变质的、感观不佳的,千万别往嘴里送。    ■本报记者 叶琳    实习生 郑巧星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