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繁忙的沙埕渔港 东南网-福建日报讯 (本报记者 黄琼芬 雷顺号)犹如巨虎鼻子的虎头鼻位于闽浙交界处,“虎头”入海处就在福鼎市沙埕港。432.7公里的海岸线,39平方公里的富饶滩涂、浅海资源,清洁的海水,松软的沙滩,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享受着幸福,也努力地守护着这片蔚蓝的海域。 15年前,福鼎籍退休老人刘维龙在这里把倾尽全部积蓄买来的10余种珍贵鱼苗、几吨砂石投进大海。当时他的行为让人不解,后来当人们发现石斑鱼、比目鱼、海鲈鱼等20多种前些年已十分少见的洄游类鱼群又重返沙埕港海域时,才明白了刘维龙的良苦用心。 如今,在沙埕港这片海域,像刘维龙老人这样的生态养殖区越来越多了,许多曾消失的鱼群又重新游了回来。看着这一切,刘维龙欣慰地说:“我最初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来关爱沙埕这片海。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 筑 礁 福鼎市沙埕镇是我省唯一一个既在陆上与浙江交界又在海上与浙江相邻的乡镇。沙埕镇虎头鼻与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虎头鼻接壤,这个地处沙埕港的虎头鼻地段被闽浙人民称为“福建头浙江尾”。 3月12日清晨,记者沿沙埕镇中心码头往东北开车3公里,过了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岭头村,再走约5分钟的车程就到了虎头鼻。上午9时,刘维龙老人的合伙人黄奕敏已经出海到鹭鸶礁去看鱼了。今年63岁的黄奕敏是沙埕镇人,曾做过30多年的水产生意。现在他每天必到的虎头鼻外海1000多万平方米的鹭鸶礁海域,已经成了沙埕港海域最大的鱼类自然保护与生态养殖区域。 “1980年我刚做水产生意时,沙埕港是比目鱼、黄花鱼、带鱼等品种的主产区,产量很大。那时我们从海边收的鱼虾,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都是现在的30倍以上。”电话中,老黄的声音在海风中显得有些苦涩,“那时人们都觉得大海就像取之不尽的聚宝盆,以为怎么捞都捞不绝。可惜没几年,渔民们就尝到了疯狂捕捞的苦果,沙埕港除了海鲫鱼、小鳗鱼外,其他的水产品就很难再见到了。” 等到黄奕敏从鹭鸶礁归来,记者与他聊了起来。他说,2007年他初次听说了“海洋牧场”这个词,之后他做了一件在当时被渔民们看来有违常规思维的事:放弃做了30多年且已成规模的水产生意,带领10多户浙江、福建渔民成立公司,投资建设起海洋生态养殖与增殖流放工程。 “为啥给海洋生态养殖与增殖流放工程起名儿叫‘海洋牧场’?说白了就是给海里放流人工的鱼虾,再把一些报废渔船和水泥构件、石头瓦块投放到平坦的海底,给这些放生的鱼虾造‘房子’。‘房子’里模拟附着海藻、小贝壳、青苔等鱼虾需要食物的生长环境,洄游到此的鱼、虾、蟹、贝就把这里当成了‘家’,生存繁衍。”说起养殖场,黄奕敏来了兴致,边比画边说,“海底洋流撞击到礁石,形成冲击力,把海底的有机物带到礁石上来,鱼类就有了食物。渔网最怕礁石,再大的网到了这里,都会被鱼礁拖住,没有人会到这里来捕鱼。人工增殖流放的鱼苗安全了,鱼就开始繁殖,鱼多了,阻碍了藻类的发展,赤潮也少了。” 连续投入几年后,大海给养海护海的人们带来了丰厚回报。黄奕敏说,如今在他的养殖海区,过去不见的各种鱼、虾、蟹、贝类都有了。特别是近几年,农业部东海研究所科研人员来虎头鼻海域调查时发现,一些曾绝迹的鱼种,如黑石鲈、鲈鱼、海鲶鱼、黄花鱼等如今都回来了,海参、魁蚶、杂色蛤、梭子蟹也在此大量繁殖。
上 岸 正在虎头鼻紫菜养殖区收拾渔具的渔民黄益共从小就跟随父辈出海打鱼,跟海打了40多年的交道。 黄益共是福鼎市沙埕镇水生村渔民,在2000年以前每天出海捕捞,但因为能捕捞到的鱼越来越少,辛苦一年下来也就挣两三万元钱。后来,看到一些渔民上岸了,有的在内陆挖塘将海水引进来养殖虾、蟹等海产品,有的就在浅海里养殖海参、扇贝,黄益共也上岸了。他说:“搞水产养殖这些年,好的时候一年能挣到10多万元钱,这日子也越过越踏实了。” “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近海资源的衰退,我们也在不断引导渔民上岸,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让海洋休养生息。”沙埕镇党委副书记钟新江说,为调整海洋捕捞结构,严格控制海洋渔业捕捞强度,保护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沙埕镇逐渐引导部分渔民弃船上岸,从事紫菜、海带、扇贝等养殖,同时鼓励发展远洋渔业、加工业、深水网箱养殖业等。 一些上岸的渔民则看到了船舶业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浙南中小渔业船舶修造船业中心向福鼎、苍南等沿海转移,沙埕港逐步成为浙南、闽东中、小型船舶修造基地,越来越多的船舶在此停靠。 同是水生村渔民的欧国辉上岸后,与浙江渔民合股2000多万元办起了船舶修造厂。欧国辉说,现在他的船厂每新造100条船舶,其中就有70条是浙江客户定制的,每维修100条旧船,其中就有80条是从浙江那边过来的。而2000年以来,沙埕港5家船舶修造企业的修造业务60%以上来自浙江苍南、舟山、玉环等渔业发达的地区。 护 海 为了维护虎头鼻海域的平安和谐,沙埕镇还与苍南等地的有关部门建立了海上联合执法制度,当地渔船与浙江船只发生纠纷时,沙埕镇有关单位可直接进行调节,既能够及时化解矛盾,也维护了往来船只的权益。 同时,福鼎市还与浙江省苍南县一起为海洋生物建造家园,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作。两个县市一同设立了沙埕港日屿鸟岛、星仔列岛、台山列岛等特别生态保护区,渔业部门还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工作。从2008年起,居住在虎头鼻附近的闽浙12个沿海渔村共减船近2000条,放流对虾苗1亿尾、鱼类苗千余万尾,一些已经流失的鱼儿不断地游回来。 与之同步的是,岸上“护海”措施也在配套推进。从2007年起,福鼎市积极探索建立起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织就预防和减少海洋灾害的防护网。据沙埕镇党委书记蔡建卫介绍,沙埕与浙江方面以国家水情灾害测报为依托,密切注视闽浙近海水域环境状况,及时通报重大水质变化情况,防范水质灾害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几年来,沙埕港减灾防灾能力逐步增强。 而随着两地交流增强、往来船只增多,船舶修造业、器械零配件、冰库、物流仓储中心、服务业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应运而生,沙埕港正逐渐发展成为东南沿海的物流集散地。目前,在原本8座三级渔港、1座二级渔港、1座一级渔港基础上,沙埕镇又有3座三级渔港正在修建;已是一级渔港的沙埕港,正在申报建设国家级中心渔港。 保护这片蓝色,让大海生生不息,这个愿望正在越来越多爱海的闽浙人民的努力下,一点点地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