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美景] 大家看管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3 18: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散文】走进天顶山峡谷                 ●薛宗碧

        走进福鼎管阳的天顶山峡谷,就像走进一片莽野的处女地。这里的山是原始的,水是原始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岩,都是原始的,没有人烟,也没有田园,一条野径沿溪边山坡蜿蜒起伏,如远古遗留下的栈道,路面坑坑洼洼,草荆蓬蓬勃勃,可谓野路无人草自横。据说,这里的重山,原先覆盖着密密的原始森林,大跃进大炼钢铁那年,全被砍光,喂了不流铁水的土高炉,这条羊肠小道便是千军万马拖运木头踏出来的。如今山还是青的,只不过尽长些灌木蓁莽。路两旁野果特多,人走过随手可以摘到。乌晶晶的乌饭籽、黑黢黢的牛眼籽、红彤彤的野荔枝、黄橙橙的山“吊篓”、灰溜溜的猕猴桃,还有刚刚破壳的棕褐色毛栗子和许多叫不出名的,大多数可以吃。大伙边走边摘边吃,说说笑笑,兴趣盎然。几个年轻人干脆不走小路,在溪床里踩着溪石蹦蹦跳跳地前进。他们时而发现小蝾螈,时而发现小螃蟹,时而发现小溪搭(一种如蝌蚪的小鱼),时而发现小溪虾,可伸手去捞,什么也没捞着。这些小动物精着哩,它们也许从来没见过人类这个庞然大物,怎能不惊慌逃遁呢?在畚箕潭边,我们发现了四只米黄色的乌龟,大的一只有四五斤重,小的一只不上三四两,二只中等的仅及大的三分之一,它们是不是一家三代?龟壳的花纹颇奇特,好像一片片银杏的叶子有序排列,龟头形如鹰头,我们猜测,大概就是《太姥山志》中记载的鹰头龟。在这些野龟面前,我们欣赏、议论、拍照,大约滞留了半个多小时,直至它们游进深潭,才意犹未地离开。我们很盼望能遇到野兽,可是没有,野兽多在夜间出没,哪敢大白天行动:尽管如此,这满谷的野趣,已够人迷恋了。
         走进天顶山峡谷,又像走进一处五彩缤纷的百花园。两岸青山苍翠绿、青绿、黛绿的树叶,淡黄、桔黄褐黄的树叶,粉红、紫红、深红的树叶,成片成片地交织着,争奇斗艳,反而把那些稀稀疏疏的各种各色秋药给比了下去,自愧“六宫粉黛无颜色”,古人看到一片秋天的枫树,就停车观赏个不够,要是在这个色彩斑谰的峡谷,恐怕几天也出不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相同。我们坐了下来,尽情地欣赏起醉人的秋色。我们的眼睛被城市人造的色彩熏陶得缺少了光泽,这大自然的色彩,使之滋润,使之明亮,向导告诉我们,春天的色彩就更加绚烂,山花漫山遍野,赤、橙、黄、绿、红、蓝、白紫,已经包容不了色彩之丰富,连画家也兴叹奈何。山花中,最俏的当数杜鹃,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白杜鹃、黄杜鹃,在这里举目可睹。峡谷的艳丽,不仅在山,也在水。龙井溪的水,走在岸上往下看,一会儿绿的,一会儿黄的。溪水怎么有颜色?原来溪床生长着青苔,水清澈见底,流动苔晃,看上去,好像水本来就是绿的。青苔枯了,转为黄色,于是水也黄了。阳光灿灿,山风微微,水面像撒了一张金色的网儿,闪闪烁烁,耀人眼睛。当地人称龙井溪为“小九寨”,恐怕就是因为被苔藓衬出颜色的溪水。彩色的山,彩色的水,真让人如入仙苑,流连忘返。
        走进天顶山峡谷,像走进一座幽邃的长廊。我们十几个人走进去,在说、在笑、在喊,丝毫也没有改变峡谷的静宓,空谷的反响,反而增添了几份阒寂。山风柔柔,掠过我们的耳朵,是一曲难以捕捉的天籁;溪水哗哗,流经我们的身边,像一首行吟诗人的长歌。山坡的秋叶,落地有声。鸟儿不时从半空或树上欢快地洒下悠扬的歌声,更唤起我们置身幽谷的警觉。“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意境只有在这样的峡谷才能亲身经历。被城市噪音磨出老茧的耳朵,到了这里,一下子变得那样洁净,那样聪敏,好像听觉不好的老人突然回到年轻时代。山一重锁着一重,水一台叠着一台,愈往里去,愈觉幽静与深邃,似乎寒气也愈来愈重,大有境过幽而人不可久留之况味。可是我们还是欣欣然往深处去,因为我们已深深感受到,这幽静不仅让耳朵得到享受,也让身心得到享受。人处在这幽邃的峡谷,不啻经受一次大自然无声的抚爱,可以不受任何干扰,静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多么难得的呀!我从来没有如此明显地听到自己心脏的律动,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看出自己脑海的波纹。这幽静深邃的峡谷哟,我愿呆上一百年,呆到地老天荒!
        走进天顶山峡谷,还像走进一个神秘的世界。那条龙井溪,有三个深潭,人们叫一井、二井、三井。其实这样的潭何止三个!三个龙井,每井上都有瀑布,瀑布从十几二十米或几十米高处泻下去,訇然雷鸣,然而井面并未被搅乱,水的颜色靛蓝靛蓝的,寒气袭人,可见其深不可测。向导说,有人试过,三十条筐绳接起来,也到不了三井底,一井、二井更不用说。深井里究竟藏着什么?当地人说藏着龙。谁见过?只是听老人讲的。我们逆流而上,先见到三井,然后是二井,最源头一个是一井,上二井,无路可走,须攀岩援树而上。再上一井,连攀援也不济事了,人只能在数十米外见到一丝阳光,远处面对,有一种无法亲近的神秘。龙井神秘,它周围的山同样蕴藏着神秘。我们昂着看山,只见有四座顶着蓝天的山头,峰尖上插着无数面迎风猎猎的红旗,像火焰在煽动。红旗的背后,都有一个神秘的岩洞,同个叫华灵洞(当地人称华佗洞),一个叫马仙洞,一叫何仙姑洞,还有一个新开发的,不知叫什么。路上遇见一个老和尚,问他关于天顶山、龙井溪有没有什么民间传说,他说有,但只讲了一句便走人了。他说,相传有一只三脚哈蟆,在象山寺听了和尚讲经后,回到华陀得道成了神仙。我们依此类推,其他洞肯定也有个什么修炼成精。华佗洞里有一道清泉,自然是神水了,求神的人舀它回去,可给病人治病。另外几个洞同样有求必应。因此,尽管洞里不住和尚、道士,而香火十分旺盛,特别是佛期神节,善男信女挤满细细的山道。神秘的山洞,真的那么神吗?我们很想上去拜谒,可那条沿山脊直上直下、足有千余米的山道,让人望一眼就双腿发软。我想,世间很多神秘的东西,无须都去揭穿,或许让它们永远神秘下去,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对人类更有意义。
       初次进天顶山峡谷,以一个文人的眼光看到这一切,只能算是书生之见,不足为训,希望有关专家能给它一个全面而科学的概括。不过,无论如何界定,说它是“小九寨”,我是绝对不敢苟同的。天顶山峡谷和九寨沟,是两种性质的地貌,它们的水也是不同性质的,怎可类比?天顶山峡谷有着自己鲜明的独特个性,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拥有自己的名号,为什么偏要给人家做小的呢?当地人以为天顶山峡谷的精化就在龙井溪,故称为“龙井溪风景区”,窃以为那是取小弃大。龙井溪只不过是天顶山峡谷的一条水,如何涵盖整个峡谷?所以,我建议,还是叫天顶山峡谷风景区好。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8: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天山龙溪
●马树霞

        天顶山,海拔千米,山的夹谷有溪,俗名龙井溪,位于管阳镇十公里许,早在十五年前就听说龙井溪的雄奇、深幽、神 秘。正值金秋,天高气爽,应管阳镇之邀,游了龙井溪。据当地人介绍,龙井溪是管阳镇的小九寨,这就更引人入胜了。我们一行坐车到徐陈,再步行经象山寺入龙井溪。龙井溪在弯弯曲曲的深山峡谷中,眼前左右的青山象倒挂的人字,重重复重重,江南的金秋,山林绿得深翠,红得骄艳,两旁山坡的芦苇,像仙拂一样,在逆阳的照射和青山晨雾的衬托下,发出象牙色,特别美丽。途中有个仙宫,可供游人歇憩,我们在这里用完午餐,再沿溪而上,溪床尽是石质,溪床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巨石,小者千斤,大者数吨,重叠无序。虽然经二个多月的秋旱,龙井溪还不缺水,可见这里山高,林茂,生态完好。流水淙淙,从石隙中无阻地涌出,日夜奔流,可见深山的流水也向往外界,流出山谷,流出江河,奔向大海。从溪床上许许多多的铺卧的巨石,可想象到每当峡谷山洪暴发时,飞泥走石,水声隆隆,是多么惊险而壮观。由于千万年的造就,急流冲刷,溪床被不断剥蚀得油光油光,落差大的翻滚为潭,落差小的翻滚为井,这里有三潭九井,无怪当地群众编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来,说龙井溪有巨龙,神威无穷,一潭为龙头,二潭为龙身,龙尾在三潭,每当夏秋之夜,一潭上空有电光闪闪,俗曰“龙闪”,这是龙在眨眼。游人就喜欢在这崎岖的岩壁间爬爬行行,观瀑听泉,亲身领悟水的激荡与平缓和大自然的威力、神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由水生情。这里的溪流一尘不染,涟漪萦回,清澈见底,溪中的水藻,在阳光照耀下波动,绿如翡翠,形状各异,有的似长蛇,有的似圆球,阳光照到溪底通过水的折射,金光闪闪,美如琥珀,我打开照相机镜头对准水中奇光异彩的肌理美,留下一个美丽的记忆。溪岸灌木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山花野果,一串串红得像珍珠玛瑙。溪中我们还发现四只神黾,有的游在水中,有的就在我们足下的石隙中,最大的一只足有四斤多重,身披粉红色银杏叶一般的鳞甲,我们将它抱起来,放入潭中。黾为四灵之一,它不时地在水中抬起头来仰望我们,好像向我们招呼感谢!
       再进入便登上两座仙桥,桥旁神道碑载:十七都,天顶山自古既有勒洞,华大真仙镇山,施风布雨,救济万民,曰华灵洞。除了华灵洞还有马仙洞、何仙姑洞、白玉仙洞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井溪即有仙又有龙,真可谓是仙凡界了,抬头仰望,四座高山,在岩处插满密密麻麻的仙旗,迎风招展,极有冲击力的大红色仙旗,打动着你的视觉神经,感到异常的刺激、兴奋、神奇,一派仙气,但凡神仙总在天上,无怪乎这山名天顶山。
       山道险峻,沿山脊曲线而上,道傍仙旗作引,绿中见红,也很耀眼,至少还要登上四百多米,由于时间和体力不允许,只好叹为观止。这时你会感到神仙的威力,在这险峻的山崖,还有人架起平台,建筑仙阁,不能不说人们千百年来对神仙的虚诚与崇拜。
       传说中的华灵洞就更奇了。据说华灵洞住的就是华陀仙师,仙洞的仙水能治百病,一传十,十传百,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来这里求仙,也许是一种精神寄托,也许是以求仙为乐趣,达到人与自然的结合,即道家的“天人合一”观,今天我们要以一种文化和民俗观来对待,研究它的文化所在,古人修道、炼丹也是种健身之道。丰富的民俗,可把漫长的人生岁月分割得丰富多彩,仙家提倡快乐,俗话“快乐仙”,人与山的结合便为仙,这就是仙字造字的本意。今天游览龙井溪也可说是过了一天神仙的生活,享受了仙的待遇了。
        以龙井命名的溪谷我游过多个,而溪谷与这么多的仙洞、神话结合在一起,龙井溪可说是独一无二。因想:自然景观,也要有她的独特个性,不能平庸无奇,龙井溪就是以她独特的个性显示给游人。
       可以想象,一到春天,云雾缭绕,山花烂漫,石泉喷涌,洪波急流,气象万千,又一番情趣。待开发的龙井溪,风景优美,以一溪,三潭,九井,四仙洞,幽、险、奇为特色的溪瀑探险游,又为太姥旅游增添一道风景线。
“百闻不如一见”,亲临这个溪谷体验自然,去发现真实的个性吧!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8: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游管阳龙井溪记
谢方明

          今天是阴雨天,但 是我们心意已决,最后还是按原计划踏上去管阳龙井溪之路。    山路狭窄,蜿蜒曲折,没过多久我们呼吸就变得急促,身体冒出 不少汗,原来的寒意早已不见了,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草木气息,沿途看到了一幅幅图画,有郁郁葱葱的竹林,有平平整整的茶林,路边迎风飘散的蒲公英,有色彩夺目而不失娇艳的野花……爬上山顶后又开始走下坡路,没费多少工夫就到谷底。谷底为两小溪交汇处,可能因最近一段雨水较少,水流较小,越往里走溪门越来越开阔。我们沿着溪边小径不断往前,溪中大大小小的石头遍布,溪水时有时无,溪水清澈见底,未发现有小鱼小虾,让人想起一句古话:“水至清而无鱼”,不时出现大小不一的瀑布,最大的瀑布落差只有6米多,虽没有庐山瀑布那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样壮观,但在我眼中别有一番情趣,像半空中垂下的银帘我们特地在瀑布旁边照相留念。瀑布从两石间流下的,爬上巨石发现一水潭,较前面的水潭都大,长约6米多,宽约4米多,潭水碧绿碧绿的,我们一时性起,脱光衣服,在水潭中游起泳来,经过长途跋涉的劳累在清凉的水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边游着,一边欣赏山谷底的美景,此时人身心放松,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心中暗自庆幸,此次没有白来,心想如果将来能将此处开发为旅游度假休闲区,肯定能吸引八方来客,造福当地百姓。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8: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西昆孔子遗韵
                       ●晏  滔

当我一眼望见西昆那株直插重霄的神木,犀昆麟阁这位神灵我想一定是文写不尽图描不成的了。与孔夫子的神交就在这可以傍日月而依星辰的神木下揭开了云气蓊郁的序幕。
进入西昆之前,没有人,没有书,没有任何媒体让我知道有这神木的存在,我丝毫没有心理的承载准备,乍一相见,就不是山水的自然的感动,那是灵魂经历了闪电鞭励的震憾。而后才是西昆的浓态意远在珠帘漫卷中看微雨乱红渐渐柔软我的脉膊。
吕不韦告诉我,孔子的力劲能举国门之关而不肯显山露水。孔子的六十二世孙闻毅公当年来到神木跟前,也许他想到的是孔子在陈绝粮,倚树而歌的精神,或许他与我此刻一样,那就是以精神的努力生活为根底的人的心灵的震颤。不论是那一种,闻毅公见此神木后举族自东峰迁来了。这神木给人的就是孔武的张力与至圣的感怀。
这株神木对我耳语,“我是孔丘,我能旷观世界,我决不闭居一已,我周游列国,我一样能吸收太姥山西麓土壤中一切的知识为我生命之粮食,我的精神每不知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是增长我的年轮,二千五百年过去了。年复一年我落下的红豆长成了犀昆的孔林”。我信了,因为环顾周遭西昆的每一件事物投来的眼神都能和你对话。
我的视线为一位行走的老太太所吸引,老人的表情和西昆的古厝一样,留下岁月的烙印,只不过多了些白发和墙头草,我循着老人行走的路径走去,我约束着我尚且年青的脚步的节奏,慢些,再慢些,好让我仔细端详,不要打破这村里的宁静。老人还是站住了,转过身来,静静地停在原地,望着我,我也望着她布满沧桑的皱纹,就这么静静地对视,仿佛时光已驶到了它的目的地,停在这里休息……。
老太太忽然婉尔一笑,带点孩童调皮的神态,举手指向一座古厝院门上的楹联,我随老人所指看去,读出声来:“走必循墙”,我提高了“墙”字的声调,是在问询老人,老太太幽默地点了点头。
我发呆了,而且非发不可,不发呆恐怕不能证明我已闻道,我有一种落泪的冲动,这哪里是深山里的小村落,简直是智者的王国。
三代的古青铜器正考父鼎铭:“听一道命令就低头,两道命令就弯,要载我一程,眼神透着一股真诚,让我难以拒绝。走进这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一种恬淡、儒雅的气息从体内升起。精雕细刻的门户和窗棂被岁月风化,褪尽往日的富丽,但厅堂上方悬挂的牌匾,依然透着一股书香门第的精神气。老房子已无人居住,但柱子上贴着写在红纸上的春联,表明孔家后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持着对祖宗的一份敬意,坚持着家族的良好遗风。
是啊,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村落,一群人,虽然也是世代耕作,但因为是孔子的后代,他们的身上有一股异于常人的气息,让人怦然心动。学问道德的力量竟如此之大,能让两千四百多年后的族人作心悦诚服的坚持——一种可贵的坚持。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离开西昆,我对传统的中华文明倍增敬意,因为,我虽然不姓孔,却仍旧是龙的传人。腰,三道命令就伏在地上,然后循着墙走,也就没有人敢侮辱我了。稠粥靠这,稀粥也靠这,以此来养家糊口”。
正考父是孔子的先祖,他的儿子是孔父嘉,做过宋国大司马,孔姓即从他开始,孔子是孔父嘉的七世孙。“循墙走”这是孔家的人生哲学,孔子能劲杓城关,有千均之力,却自律自己走必循墙。于是我向老太太打了个手势,意思是我听她老人家的话,我真的循墙走了一遭,步入那户有几千平方的大古厝。但见砖雕门楼,单檐鼓阁式直壁双开门。山墙隔断了外界的视线,两进庭院四周都环有落水廊。雀替、鹤轩、隔扇、花窗样样透着精致。然而就是静寂,我在空旷的厝里呼喊了几声,听见的只是自己零零落落的回音。“桑麻绣错,甲弟云连,户晓弦歌,恍听鲁堂之丝竹。俗敦礼让,犹瞻阙里,衣冠彬彬乎邬鲁之遗风。”这是之前抄自西昆孔氏族谱里对孔氏后裔迁入西昆后的描述。然而此刻我听到的只是时间断裂的声音,看到的只是一座停摆的老钟。这里几乎无人居住,要不是墙角挂着一件雨披,我便要断言:再无人居于其间。那些雕梁画栋,所有的建筑符号都指向过去,警示着人们对它的遗弃。必有一扇门,我看不见,也许是历史时空的门将它悄悄地掩上了,所有昔日的一切都被关在厝里了。也许年青的创业者们纷纷走出山区去开拓新的天地,只有残余的老者静静地守着最后的家园。在时间的表相里,新的人文幻耀着世人的视线,而在时间的深处,古老的文明却处于幻灭的境地。我不忍告别这座古厝,我担心在我转身而去后,古厝会在某一天向我告别,慢慢地消隐在烟尘中。
不管怎么说,古厝收藏着西昆孔裔所有历史的证据,古厝延生了一种精神的萌芽,我还是怀抱一种坚信不疑的心念,踏出了这座古厝,没有再循着墙走。我踩着那些磨蚀得发亮的石蹬来到西昆381号,站在题有“世笃二南”的门楣下。
诗《关睢》、《麟趾》的教化,有王者之风,因此它们跟周南有关,诗《鹊巢》、《驺虞》的德行,则有诸候之风是先王的教化所导致,因此跟召南有关。《周南》、《召南》是整饬治理初始社会的正道。“南”是“指南”,古时说教化从北向南进行。
孔圣公的后裔,就象一枚陨石,遗落在西昆披着满天露水的星夜里,最初的传奇,激情和诗意与时间的列车开始脱钩,现世的人们已经难已接住那遥远抛来的绳头,二千五百年之后有谁去领会二南,就是我抬眼看见“二南”时,脑海浮想的也是解释二南的出处,立马联想的是“子见南子”的风波。南子,卫国的绝世美女,卫灵公把整个国家都交给她治理,没有男人不想见他,卫灵公偏偏让孔子单独去见他这个敬而远之的夫人。谁都想看看孔子能否坐怀不乱,南子是真真喜欢孔子的,孔子爱不爱南子?孔子没有说,这成了千古之迷。孔子只承诺愿意帮南子,最终还是南子救了孔子一命,南子说愿意作孔子一生一世的学生,孔子没有比这个许诺更满足的了。
民国时林语堂写了本《子风南子》的独幕剧,“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时,山东第二师范的学生对剧本做了改动,到处公演,轰动一时,过去都是男扮女装,五四运动后开天辟地由一位美貌的女学生演南子,连孔府的主人也要去看了。最后一位“衍圣公”孔德成的姐姐孔德懋老人回忆说:戏台上“南子给了孔子一块绿玉,那是一块绿肥皂的道具,我看的很清楚,当时我还嚷嚷了起来。孔子以手指天向子路喊天厌之,天厌之,看戏时台下夹杂着观众的掌声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当时声势浩大的反孔运动与正确评价了孔子是不同性质的两件事。‘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口号,而孔子做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封杀的。”
出了“世笃二南”宅,孔旭章引我去见了一位族人,看了自台湾寄来的信件,言及关注西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并附有孔德成老先生的照片。在这位族人家我抄了一份孔子七十二世孙孔宪钺92年整理的西昆孔子世家谱序。坐在他家门口庭园,望着午后阳光中静静的村落。村中散落着那许许多多,各朝各代的匾额,分明记录着时间的脚步。而空气、春花、秋实,以及村中的一切事物都向着深遽的背景中沉去,静静的没有发出声响,时间不断的老去,而西昆就象寂寞深闺中的女子,何时才能遭遇多情的眼光?这是留给我未来的悬念。
乘着天色未晚,我走进了村中之村的“建平村”,这里有占地十几亩的西昆最大古厝“旗杆大厝”。村口的山门上横额题书“乡环福地”。确切地说,不应叫山门,应该称作城门,整个“旗杆大厝”四周围以石墙,严然是一座城堡。建平村,原本全姓孔,出于对中国文圣人孔子的尊重,朝廷当时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抓丁不进建平村,渐渐地村中也有了他姓,为躲抓丁而迁进的农户。从旗杆的规格一望而知,大厝的主人必是有功名的,“旗杆大厝”的建筑范式果然又比“走必循墙”上了一个档次,更为繁复、精致。古匾有乾隆年间题的“瀛州风韵”,嘉庆年间的“升恒合壁”。身处古厝的核心,那反复击敲我心灵的还是那死一般的寂静。时间的磨蚀,在每一天人们无法察觉,时间磨蚀累积的力量,却能够产生致命的打击,温福高速沿着海峡西岸划出彩虹般优美的身姿,连过往的省道都安静了下来,何况这偏离主干线的山间孔道,还不成交通的死角!孔村它会彻底的静下来吗?
孔旭章为我引荐了村民主任。我问:“西昆会不会像乌镇、周庄、朱家角那样成为旅游业的圣地?”这位主任告诉我他真真切切地希望旅游业能成为这里的支柱。于是我们讨论着从什么样的一个起点出发来改写西昆文化的意义,如何来接续孔庙“接北斗”仪式中那些五彩的线团。当年来西昆寻梦的孔裔与今天人们所追逐的梦想,还有多少关系,久而久之,没有外力的介入,单靠一个自然村的力量,那些久远的梦想将被遗忘。
暮色降临时,是在村主任家里用的晚餐,饭桌上,主任给我开了一串人口数字,孔姓在籍的860人,男丁18岁以上303人,18岁以下80人,女人259人,嫁出去的50人,配偶215人,《福鼎西昆孔氏支谱序》:“祖闻毅公,由霞浦东峰转迁福鼎刘江,凡三迁始奠定于西昆,迄今二百余年”自闻毅公漂游到这片土地安居,这一停就是三百年,就像那株神木周遭的红豆杉苗,起初并不引人注目,然后时间细密的根须在土壤下面生长繁茂,不断地分支,终于覆盖了西昆,这时一个孔裔变成了一个孔村。
我对主任说:“现在西昆的一切细节都停留在原始的状态上,裸露着生活的本质形态,这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
主任说:“许多人通过近年的媒体披露,听说了西昆,但是大多并不了解西昆。”
我答道:“古老的西昆是一枚遗失在乡间的古币,铜锈斑驳,沉落在旧日的时光里,无法兑现它应有的价值,我感受到了它的价值,我必当呼唤它的价值回归。”
主任说:“现在年青人都搬出了老房子,之前的老房子阴暗、破旧”。
我说:“问题的结症就在这里,老的东西在对人的心情有一种慰藉和归依,但又不适合现代的生活方式。人气是一种很奇怪的物质现象,没有人居的豪邸,往往比一个人丁兴旺的简易农舍更快的毁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村民搬出去了,文化机构就应搬进来,没有人气是不行的。”
我站在西昆年青辈的角度看古厝,故园就像一场梦,永远丢给了昨天。年轻人竟然早于老人们消失了,或许血缘和土地保持的吸引力,所有后生会在某个节日全部归来,但比竟山村冷落了,兴许旅游产业的兴盛能够足以激发游子回归的心箭。
静夜中的村子,大概最亮的就是天际的北斗七星,四周漆黑一团,我像是掉入了一口深深的井中,只看见头顶魁星的闪耀,在去族长家的路中,好在孔旭章带了手电筒,使手电筒对我仿佛是久远的记忆了。
族长打开了黑漆的装着族谱的小木箱,呈现给我一个也姓名的链条,克伴、希顺、尚策、继照……,孔旭章站在自家族谱的队列里,望不到首尾。我在想,如何才能破译这天下第一家,坚忍、持久的全部基因密码呢?时间象水一样进入每个名字,让故事生长和弥漫。望着厚厚的一叠族谱,一时间不知从哪里读起,碳十四能够鉴定文物的年代,人的生命的创造用什么来鉴定呢?
当月亮升起,朋有给了我些许朦胧幽幽的空间感,夜宿在孔旭章从兄的家中,不能入寐,便整理日间笔记:
“朗山公感岁时祭祀重山隔水。在东峰与西昆,霞鼎分界,叠岁归祀未便,即在西昆建祠分立小宗,自此本支之谱亦分立。”
这是西昆孔氏家庙肇建的本源。西昆孔氏家庙被评为福建省十大名祠之一。
“孔子第55世孙克伴公,江苏镇江丹徒人,16岁,挑入汤元帅麾下,官升右卫总旗,明洪武元年(1368),征战福建,被敌围困三天三夜,阵亡,录军功世袭右卫总旗。其侄孔希顺于洪武十三年(1380)袭补福建省建宁右卫总旗,此后屯兵长溪柘洋,并治水患,家于东峰”。
这是孔裔迁来西昆的家世。
“孔子第七十一代孙孔昭淦以《海棠窝小草》诗举宣统已酉第二名拔贡,著有太姥山纪游七古千余字。鼎邑为人传诵感人的《老人桥》诗,便出于他的手笔计44句220字。录末几句:灵均投泪罗,至今增感伤。君虽后古人,亦可与颉顽,他日登书志,万古俱留芳。”
西昆:一座孔庙,五座大型古厝,七座孔墓。
西昆的孔子建筑群可谓大观,这是西昆开发旅游资源最大的的亮点,具有独特、厚重的文化遗产价值。
一个孔氏的成员,走进家谱的门口,他的血液就汇入了永不停息的干流,他那渺小的沦海一粟,就被放置在深远至于商周时代背景的荣光中去,这便是文化的河流,它流经太姥山西麓于是又汇入了太姥的许许多多涓涓溪泉,它的基因就也是了太姥的染色体,它不能舍弃太姥,太老也不会舍弃它。
表相上古厝或者并不完全细节的家谱,就象秋田里的稻茬,久远年代某些文化信息已被朝代更迭收割了去。留给今天万种神密的想象。但实际中,那些稳固的持久的文化背后,这个被我们脚步丈量证实过的孔村。她完全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我斗胆地放言,象周庄那样被过度开发的古镇已经衰老。为此我们又有所庆幸,但也警惕着,我们应该走一条,保护的,可持续的适度开发的路。我也不能不提出做为一个行者最为担忧的是,那如影随形跟在身后的世事的变化,没有保护措施的古厝,当我回头再来的时候,它也许已无声地消亡了。古去的事物往往只活在时间的记忆里,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当清晨的第一抹曙光擦亮狮子山的巅峰,我推开窗子,被眼前的景致惊呆了,犀昆麟阁大厝就在五十米开外,昨天被夜色隐藏了,一长遛的廊柱,传统的双坡屋顶,斗拱间钩心斗角,那种精制的美难以言传,这是视觉的盛餐。晨曦照耀的凫凫的炊烟,农户们进进出出的忙活,摸约有十数户人住在其中,“犀昆麟阁”不似昨日的几座大厝那样寂静,它依然生机勃发,我被西昆俘虏了,我被孔旭章的安排谋杀了。我心底的琴弦感爱到西昆的纤手调拔的曲调,一个天涯过客,在石板路上,流水小桥边坠入了一场并非红尘的艳遇,我见西昆就像“子见南子”,西昆美的就象南子那样优雅、敏感,她依恋孔子是那样的彻底、坚定、执着,乐音自我的心中,荡过屋后的溪流,桃林,遍野的黄花。乐音可以战胜时光吗?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的视线停留在远处神木的稍尖,有洞箫呜咽的声音传来。此时我仿佛看花了眼,昨日遇见的那位老太太正坐在麟阁大厝门前精雕的门枕石上吧哒地抽着烟,冲我直乐。
其实,一踏进西昆,就有一种事物在弥漫,但我无法确切的说出那是什么,我凭着直觉在感受着,寻找着……。
丛林中安静地躺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孔墓,墓志铭上刻着的时间是,乾隆陆拾年己卯伍月初六午时颖旦。陵墓上的石兽都被盗墓者敲断盗走,古老的风景,因失去最生动的部分而显得呆滞残破,我为之悲哀,也没有心情记下墓主人的名号。文化保护单位还没有开始行动,盗墓者的足迹已踏在了神圣的头上。孔旭章说,别一处大厝戏台上精美的神像也被盗走,据说已被福鼎公安查获,正设法将文物收归原厝。我们就赶去那座大厝拍下了戏台残余的景况。
此行我见过另一处完好的孔墓,我的文章是要发表的,我真不敢说出它的确切的地点,我担心随影而来的强盗。墓主人是孔继智,字绍虞,号兰轩,至圣公六十九世裔孙,赐进士。入学近圣书院,出贡时已五十余,咸丰十年末时安墓。墓前的石表宏伟状观,石兽群雕保持完好。
千百年的时间,历史吝啬得只留下一连串的名字,名字的链条能够证明逝川吗?身世剥离之后,人类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临别,我站在孔氏家庙的跟前,它坐西向东,祠前方山势呈“三狮朝一祠”的风水。
乾隆帝钦赐的“至圣裔”金字牌匾就悬在明堂前,金碧夺目,厅内挂满了历朝历代的匾额,厅三面开有十五个类似窗门的小房,以“平房”、“伯房”、“仲房”称号以示区别,每间小房前都陈设有方木桌,置祭品,每间小房供的都是孔氏不同支系的祖宗。
西昆孔庙,始建于1653年,以孔子六十代孙,孔尚策为首集族资共建,总面积1400m2。凡孔姓家人有什么红白喜事都要在家庙里举行。
站在孔氏家庙前,心灵仿佛接通了那延伸了千百年的文脉,祠堂把宗教般的庄严和世俗的快乐融合在一起。族长是以自豪的语调介绍“圣人殡”的:
“这是孔子制定的丧礼模式”,确实“圣人殡”的仪程,文明、朴素且少有迷信色彩。礼毕诵读《大学》、《中庸》文中的章节,这是西昆“圣人殡”的闪光点。我依稀听到如流水声的诵读:“是以声名,洋溢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气血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这种感觉也许就是那弥漫西昆的内质。
西昆恬静美好。
注:1、西昆位于太姥山西麓的一处古老山村。
2、文中神木是一株千年红豆杉,十分罕见。
3、西昆是孔子后裔的聚居地,是江南最大的孔村。
4、本文已上入由中国文物总局编撰的《中国文化遗产年鉴》。该书编者按:“以历史文化为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把钥匙。西昆无疑是个范例。”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8: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感受西昆
       ●白荣敏

市区西北向35公里,管阳镇西昆村隐伏在青山绿水之中。
与许许多多村庄一样,它的外形并无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现在看来,还让人略嫌偏僻。其特别之处,是繁衍生息着孔子的后裔。
孔子,这位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提倡仁爱,希冀大同;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学道不倦,诲人不厌。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每一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孔子,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因此,我们身边的孔子后裔就有了一层神秘感。这是我决定去西昆走一走的主要原因。
显然,我所见到的西昆孔姓人,言谈之中首先透着一股自豪和自信,面对一群挎着相机的不速之客,有一点点的兴奋和新奇,又有一点点的矜持和文雅。这位50来岁的孔姓大叔,外形是典型的农民,他热情地搬出所有的“家珍”给我们过目:孔子圣像图、孔氏族谱、尘封的牌匾……
抽空,我快速浏览孔氏族谱的主要内容,71代孙孔昭淦的《老人桥》诗引起我的兴趣。《老人桥》是一篇长44句的叙事诗,详细记述了管阳西阳(旧称十七都七蒲)老人桥建造的来龙去脉。这位大叔与我一起大声朗读了起来,谱中之诗未断句,但他朗读之顺畅,认字之准确,远非一位普通农民所能企及,令人惊异。据了解,族中子孙继先祖遗风,重视文化,族内置有“书灯田”,专供族人子女夜读点灯之用。在清代,这个小小的村庄,出庠生21名,国学生6名,太学生1名,廪生4名,贡元2名,文魁1名,进士1名;现有大中专学生数十名。
西昆孔氏家庙始建于1653年,以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策为首共建。围墙正门额上的“孔氏家庙”四个大字正对着早晨的太阳,朴茂而苍劲。进入大门,只见二门楼悬挂一面金字直匾,上书“至圣裔”三个大字,为乾隆御书。进入二重门,擦过戏台下,走上庑廊,上厅堂正中悬挂孔子画像,两边对联:“爱物亲民德风百世,好学善诱师表千秋。”一群学童在厅下玩耍嬉戏,见陌生人不害羞,淘气地对着相机扮鬼脸、装表情,引来一片“咔嚓”声。家庙是他们课余的乐士。
在走向孔家大厝的途中,一位小伙驾着一辆二轮摩托在我身旁停下,要载我一程,眼神透着一股真诚,让我难以拒绝。走进这座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一种恬淡、儒雅的气息从体内升起。精雕细刻的门户和窗棂被岁月风化,褪尽往日的富丽,但厅堂上方悬挂的牌匾,依然透着一股书香门第的精神气。老房子已无人居住,但柱子上贴着写在红纸上的春联,表明孔家后人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持着对祖宗的一份敬意,坚持着家族的良好遗风。
是啊,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村落,一群人,虽然也是世代耕作,但因为是孔子的后代,他们的身上有一股异于常人的气息,让人怦然心动。学问道德的力量竟如此之大,能让两千四百多年后的族人作心悦诚服的坚持——一种可贵的坚持。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离开西昆,我对传统的中华文明倍增敬意,因为,我虽然不姓孔,却仍旧是龙的传人。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8: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西阳老人桥
        ●陈善施

近来才知老家的老人桥是我市唯一一座木式廊桥,已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心常向往,重游老人桥,重回童年的梦里。周末与几个朋友骑车前往,多日低温,却在这一天回升,朋友中有人欣喜道:天助我也!车子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看群山起伏,满目黄绿,山野的风涤尽我们在钢筋水泥丛林里“蜗居”的浊气,迎接格外清新煦暖的阳光,心不由的飞扬起来。我和娟子都慨叹若有许巍的歌声相伴,方为完美。
穿过乾头村,峰回路转,老人桥突然冲进视野,那种美的冲击力让人悸动不已。一片碧空,一列青山,一潭碧水,一条小径,一只家犬,一座廊桥,风景纯净得犹如桃源仙境。这座线条简洁的虹桥,坐西南朝东北,横跨溪潭上,闲适而从容,胜似乡间一老先生。
蜿蜒的小径将我引领到老人桥上。行走在吱吱作响的桥板上,如烟般的记忆,从童年的梦的缝隙中挤出,洒落在夜的梦境里,而今依旧的廊桥,只是多了一身的斑驳。那条青青的石板路,那夜空中的明月,那明月下年少轻狂的少年,那双捧朱自清的小手,记忆的音符在廊桥沿边的木板窗前纷纷扬起。我站在廊桥上,站在我儿时走过的廊桥,每个从桥上行走的家乡人让我觉得如此的亲切,忍不住的微笑,想透过那些老人的额上的皱纹找到我童年的熟悉的笑脸。要不是张君的提醒,我仍沉醉在时空的隧道中。
桥上最引人注意的是中央两间的神龛,一龛供奉三尊石像,雕艺精巧,神态如生,前有石香炉一口;一龛内放置一块“明排难解纷邱阜公神位”的木制浮雕双龙戏珠的裱金神牌,牌前放一口历时悠久的石香炉,镌有“邱老人公”字样。那裱金神牌谋杀了不少胶卷。邱阜公何许人也,着实,让我这位当地人难堪一阵。
幸好,我们的相机引来桥边的庄阿爷。自来熟的阿光,居然和70岁的阿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天了。阿爷原来住在南山冈(管阳最偏僻的山村之一),解放后从山上搬到西阳,看到南北往来的行人都要在廊桥休息,就在桥边搭建茅草房居住。现在,茅草房早已被三层砖房替代,儿子、孙子都在镇上买房,只有他舍不得离开自己亲手建的房子,一个人守着老房子。阿爷还说,现在过桥的人少了,年轻人都骑摩托车,这桥有台阶不好走,都走水泥桥了。以前,桥上很热闹,干活累了,行走累了,街上玩累了,都喜欢到桥上坐坐,聊聊天。说话的时候,阿爷的眼里充满了追忆和失望。
阿爷还说,这三尊石像分别是泗州佛、水官大帝、真武大帝。佛祖是很灵验的,是有求必应的。逢年过节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都来烧香拜佛,十分热闹。更灵的是邱阜公,这邱阜公啊。他是明代正德年间的人,为当地百姓排解纠纷几十年,威信很高,大家都尊重他。可惜,当时,有一个泼妇,因小事引发争闹,坚持要打官司。邱阜公极力和解,但无效,感到自己德行不够,在这里跳水。天帝深受感动,封他为神,百姓就在邱阜公跳水的地方建造这座桥,设立神位享受人间的香火。有他在守桥,南来北往的行客都受到他的保佑,出门平安,好赚钱。几百年来,香火不断,即使在“文革”期间,仍然有许多人偷偷地的前来祈求平安。阿爷的神情,始终是那么的虔诚。
站在丘老神龛前,发觉桥内光线很好,没有初到时那么昏暗。坐在桥内倚廊而望,桥边有一排排护堤竹,在阳光下,竹叶随风起舞。我想,风雨袭来,行人倚廊而坐,听风听雨,观山观竹,思水思人,如临诗意,如入画境。
我向同行的朋友介绍,此桥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距今近500年。瞧,她光鲜的样子,众友人责我瞎掰。
当《禁约》:“明末时,始祖为各界人士来往方便,特用巨木架建本桥,现为更好保护本桥,特制订如下禁约:一、为保持桥内清洁卫生,禁止任何人在桥内放养禽畜;二、不准在桥内堆放竹林、柴草、农作物、工农用具;三、严禁在桥内大小便及玩火;四、只许参观,不得聚众在桥内打架斗殴,破坏和盗窃公共财物。违禁者视情节轻重,处以50元以上罚款直至追究相关责任。”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后,一个个沉默了。沉默中,我看到反清复明的斗士在这里相聚,抗战的情报在这里流转,文革的护桥行动在此开展。斑驳的木柱没有记住他们的音容,却用一身完好的躯架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追忆中,对家乡人的敬意从远古延续到如今。
桥下的石头很美,形状各异,也许是受太姥山石异的影响,也有移步变景的法力。石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摸上去暖暖的,李君恨不得长卧此石不复醒。幽静的河谷中不见其他人影,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门在我们身后突然关上,把嘈杂和喧嚣统统挡在了外边。寻一块石头坐上,捡一根细细的竹枝,漫无目的地拍打水面,搅动起微微的波澜。耳边哗哗的流水声,间或一两声鸟鸣。静静地坐着,心中隐隐若有所思,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想,整个世界离我越来越远。真希望时间就此停住,而我能够溶化进这清澈的水中,日日随波逐流,跳跃欢唱;抑或长成这山水间的一竿青青翠竹,俯仰摇曳,且随风吟。
在遐想中,夕阳已经和大地亲密接触,和老人桥和谐地融成一体。此时夕阳……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发表于 2014-8-13 18: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天竹寨遗址
   ●张大罗

从福鼎市城区乘汽车往西42公里就到达了与浙江省泰顺县交界的管阳镇天竹村,村后耸立着游家山,山顶就是北宋天竹寨遗址。
游家山方圆有10多华里,海拔高度约800米,从东、南、北三个方向瞧这座山都是呈金字塔状。山的东侧是悬崖峭壁,人不可攀;北侧都是陡坡,唯独山的西侧是群岫起伏层峦叠嶂,逶迤连绵,一直延伸至浙江省泰顺县仕阳镇,地势十分险要。山脚下环绕着一条路,自古就是泰顺通往福鼎、柘荣等地的必经之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相传在北宋钦宗靖康年间,有位姑娘不知是何方人氏,在家排行第三,他们称她为袁三娘。她性格倔强刚烈,精通十八般武艺,功夫十分了得。因不满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而奋起反杭,被追剿而落草为寇,一路退却流闯至穷乡僻壤的天竹村。她见到游家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便在山顶上构筑栅栏扎寨,取名天竹寨,自称寨主。
袁三娘豪爽侠义,专门劫富助贫。为山寨订下规矩:上京考试者,妇女,清官等路经此地一律放行,有困难的还予以接济;不骚扰周围老百姓。有特殊困难的还给予救助。天竹村厚湾(吴氏宗谱)记载着一首赞颂山寨的诗曰:“柳营戎马属何年,犹见旌旗日月玄。如是太平真公子,龙文照耀满山村。”从这里首诗里可以想象当年山寨旌旗林立,兵强马壮的兴旺景象,也可以看出山寨与老百姓的良好关系。
天竹寨营盘遗址,群众称足有铺开的谷簟10张那样大,160平方米左右。从山顶向西顺山势转北,山坡至山脚下有一条崎岖弯曲的小路,据说就是当年山寨人马上山下山的通道,寨门设在半山腰的一个小平地上,在西边两山夹峙的路上隘门以及天竹与西阳交界的跳步口,派喽罗把守。
山顶缺水。不过比游家山还要高的牛埕岗有一清泉,山寨就用亥筒一节一节连起来埋在地底下,从山上沿山坡而下经足有一华里远的天竹洋水田,再从游家山脚下把泉水引到山顶。有一年大旱,天竹村田洋的水稻几乎枯黄,唯有从山寨山脚下到牛埕岗山脚下有一条数百米长的水稻还是青青的,原来是埋在水田地底下的亥管渗透出来的水分滋润着禾苗的缘故。不久以前,人们在平整土地时还挖到亥筒的碎片。
到宋高宗绍兴年间,袁三娘被朝廷招安,皇帝敕封她为将军,山寨从此消逝。遗址上有一块高达数丈的岩石,传说袁三娘受招安临走前把18把金关刀埋在这块大石头下。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寨主,不知什么时候在山寨遗址上建了座小庙,供着袁三娘神位,至今不时还有群众去烧香祭拜祈求平安呢!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8: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访古探幽管阳行
●谢梅李

阳春三月,我随《中国文化遗产年鉴》 编委晏滔先生来到福鼎市管阳镇,踏寻古迹领略山水。接待我们的是管阳镇政府办公室负责人陈维新。小陈是我的
学长,一个十分热忱的 年轻人。怀着对自己家乡的满腔热爱,他殷勤地招待我们,激动地诉说着管阳的一草一木,恨不得把家乡的好全告诉我们。
出发了。看着车窗外掠过的山色草木,我对小陈的满脸笑容颇不以为然。哪一个乡下没有这样的风光?不过片刻之后,随着春日的晨风送来山野里各色鲜花的香气,我已陶醉在自然之中。
极乐寺,“石城佛国”。一处以洞为寺的沙门与太姥山的“一片瓦”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观音阁屋顶的那块大石像盘桓的大象的身体,携云覆地。“洞天福地”、“化游震旦”的题字苍老而寂寞,光阴荏苒,那些因年代久远而黝黑发亮的火山岩路面,那些覆盖着藤萝苔藓的断碑残阶,让我真切地体味出历史荣光后面那一层深重的忧郁。
金峰宫,仰仗晏溪的水灵,一扫极乐寺的冷清,香烟不绝,香客络绎。伫足在晏溪边,但见隔岸的金峰亭婉转玉立,牵挂一座国埠桥,与水口神宫顾盼神飞。宫两旁,清朝嘉庆以来的石碑林立。碑上刻着晏溪的流年与金峰宫的修缮历史。碑中觑人生。
渐行渐远,绿竹依稀,寺宇遍藏。小小的管阳在我心中陡然神秘飘逸起来。小陈掩不住兴奋的神色,颇骄傲地不停讲述。晏滔先生则拿着笔记本不停地记着,时不时同小陈交流几句,言简意赅。这位学者是个颇挑剔的人,大概是发现了有价值的东西,神色兴奋,眼晴发亮,急促地想说点什么,而我已急匆匆地往前奔着他们所指的红豆杉走去,耳边隐隐飘来他们讨论着“石刻地券”,“藻井壁画”什么的。绕过红豆杉,来到一处古村落。村子里有一块宋时的一米多长的石槽,槽的四围底部凿了三十六个小洞。一根粗大的水管将山上的泉水引到槽里,三十六根小水管插在小洞里,仿佛三十六只小猪在母亲的怀里共饮母乳。免了村人为争泉水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和平共处各取所需。若说分水石槽是先人的智慧,那么溪头绵延数里的峥嵘石滩岩便是亿万年前冰川蚀刻的杰作。石滩岩的秘密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考证。我所能征服的就只是不停地跨越和攀爬。
管阳让我最惊艳的是那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祠堂。其中以朱氏祠堂和陈氏祠堂最有考究价值。到达该镇境内的马鞍山上的陈桷墓时,恰逢来自浙南的陈氏后人祭祖。陈桷是南宋时期的礼部侍郎,与秦桧斗争被贬,原是浙江平阳人氏,传说梦见神仙要其跟着雁群走,到一福泽之地定所。一日,陈桷果见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他便跟随大雁往东南方向行走。走了数日,大雁在一条溪边不见了,陈桷就率领家人在这里定了居。雁溪因而得名。雁溪是一处太极流向的河流,各自的磁场两相吸引,惺惺相吸,缘分使然。陈桷墓是县级保护文物,可惜多次被盗,残破不堪,仅剩下三尊石翁仲——两兽一将军。那石雕因为年代久远,风化得厉害。又因为人为因素,破坏了墓前的一座隋唐古刹,孤零零遗留下的五根残垣突兀地立。一座长达三米的石槽寂寞地躺在油菜花下,更显得陈桷墓孤独寂寥。晏滔先生不禁一声叹息----我可以感受到这一声叹息的沉重。在陈氏祠堂聚餐的时候,发现祠堂天花板的横梁上一块皇帝钦赐的圣旨牌匾竟用一条铁链拴着,那铁链拴住了一刻安全,也拴出了文物保护责无旁贷的悲哀。陈氏祠堂门前的二十四块旗杆石,含射着这个村庄由来已久的文化风水。村中有一座大夫第,尽管也显得十分苍老,但族中头人意识较高,保护得稍微完善一些,那些斗拱雀替巧夺天工,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美不复现。
朱氏祠堂是在次日游览了柘荣县明朝湖广参政——游仆墓之后才去拜访的。同去的还有省台“新视点”栏目的几位记者。朱氏祠堂所处之地,按晏滔先生的术语讲是风水宝地。高耸的青山环抱金钗溪,俨然是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可惜因为要开采矿山,坏了风水,让人心痛不已。朱氏祠堂相传为朱熹游历暂居过的场所。有金朱桥为证。朱氏祠堂里有一张香案年代久远,体积略大,制作精美,是明朝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离开朱氏祠堂的时候,晏滔先生一再交代主事的一定要保护好这张香案。拳拳赤子心,为之动容。牵动着晏滔先生心跳的,除了那香案,还有便是朱氏祠堂不远处的一座廊桥。被氧化的百年前的木头斑斑驳驳,桥下流水潺潺,清澈得揪人心弦。桥尾处两分别是座乾隆年间和咸丰年间的石碑,又透漏出古桥不朽的生命力。
因为时间关系,孔家庙和老人桥无缘拜会。但已久闻大名,如雷灌耳。
管阳真可谓山含仁,水藏智,一块福泽之地。但得祈福之人能常惜福。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8: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凤凰山神韵
          ●陈维新

管阳镇南山山脉有两座在当地享有盛名的山峰:凤凰山和鹳鸟山。它们距管阳集镇不过三、四公里。
登一座山,如同怀着十分仰慕的心情去拜访一位素昧平生的朋友。山是有性情的。有的,你甫到山脚,未及拾阶,便一目了然;有的,你即便爬得腿脚乱颤,浑身汗漫,却不识其真面目。
南山似乎介于这两者之间。
比如说凤凰山吧。汔车行到管阳村东南方向3公里处的山脚下,便发现绿树掩映中,表面黢黑且个个硕大的花岗岩石下藏着一座构造独特的极乐寺。它的墙身均为平整的方块石头砌成,显得既雄壮又牢固,俨然一座不可侵犯的城堡。极乐寺始建于清光绪末年,它由天然岩洞“脱胎”而来。岩洞的历史可溯至大明宣德五年之前。寺中以“清云洞”最具特色,洞顶有“顶天立地”、“洞天佛地”和“清云洞”等字的摩崖石刻,字方五尺许,个个苍劲有力。其中“洞天佛地”和“清云洞”为国民党县长邓宗海、王道纯先后于民国年间手书。岩洞内设殿堂,庄严古朴,蔚为壮观。
汽车沿山盘旋上升,云雾在山上迷漫来,且随着海拔升高,雾越来越浓。车子犹如一条鱼,缓缓潜入雾海中。身边山石依然逶迤磅礴,绵延不绝,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个个黑色精灵。车行到山巅,刚拉开车门,身子不由一颤。不仅因为山风扑面,带来一股微寒,也不因为俯瞰千米之深的渊底而胆寒,是因为面前兀然出现的一座巨岩。远看这活脱脱的就是一只巨鹤,头部前伸似乎正探求着什么,羽翼鼓起,却像要摆脱羁绊展翅飞翔似的,尾巴则微微张开;近看,却俨然是一只气势逼真,傲视苍穹的神鹰,既雄浑有逼真,这不能不令我们为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
凤凰山的风景是从山巅展开的。由鸟石向东,处处美景,而石头自然是它的主要部分。在这里,令人感到,大自然造就的生命灵性,不仅仅在生物,还在石头上。石头的生命形成则更深刻更有力。这些黑色的精灵,或圆或方,或平或凸,或正或侧,或大或小,纵卧横亘,千姿百态,奇趣横生,有巨龟爬壁,神鹰远眺,青蛇观日,大象饮水,莲花朝天,凤凰产卵……看着这一块块或独立傲世或相携互衬的巨大裸石,你真会想到希腊或意大利的雕塑,维纳斯、大卫,美、强壮、力量。
凤凰山上有岩峰数百座,岩洞数十个,大洞可容百人之众,小洞则要游人或蹲或侧方可通过。山顶上有座正在兴建的寺庙,庙里有座石门洞,它与山脚的清云洞上下呼应,别具特色,各有千秋。
游览中,在每块巨石上我们凉讶地发现写有“石门洞风景岩”几个字。一位老人告诉我们,这是山上石门殿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僧所写。七年前他来寺里时,看到部分岩石被开采,感到十分痛心,为保护这些石头,他除了在石头上做记号外,每天还不定时巡山。
我们找到这位老僧人,他便指引我们去看一个酷似巨象的岩石。它的“鼻子”被人凿断了,尽管如此,还是极具大象魅力。
“我若早来五年就好了,这些石头就可以完好无损了,”老人无不惋惜地说。
下山了,坐在车里,漫山默默无语却顾盼含情的石头老是在我眼前跃动着,可那个能表现出石头的生命形态的巨象,其“饮水”不得,欲罢不能的痛苦之状也一直萦绕我心间。同行的同事亦默不做声,他在想什么呢?或许,这次凤凰山之行,我们除了获得直觉的自然美之享受外,从那个精神矍铄的老人身上,对石头生命不也应该有一番更进一层的感悟吗?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8: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神奇的鹤鸟山
        ●吴维泉

驱车104国道,驶过管阳镇章边村南方加油站时,仰望山顶,绿树掩映中一只展翅飞翔的石鸟展现在眼前,气势逼人地傲视天空,雄浑逼真,令人称奇。
淌过流水清澈的小溪涧,沿着山脚下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登上海拔近千米的山颠,只见周围群峰耸峙,山峦叠嶂,林翠泉清,气候凉爽。在一处由三个石头垒起的莲花宝座上,一块巨石上面托起了一长约十来米,高约二米的仿三角形巨石,从不同的角度看,似凤凰、如金鸡、像企鹅,这就是当地名闻遐迩的“鹤鸟神石”。据说,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很久以前,石鸟嘴巴对着柘荣南洋村,全村人穷得叮当响;而石鸟背后福鼎管阳村却富得流油。于是,南洋村的村民认为这都是石鸟惹得祸,有一个好事的石匠便将雷管炸药绑在石鸟的头上引燃,因此石鸟被炸缺了嘴喙。从此以后,南洋人奇迹般地开始富裕起来了。
在鹤鸟石的附近,还有巨龟爬壁、雄狮远眺、玉猴观海、巨鸭望海、大象饮水、莲花朝天等景点,个个石头造型奇特,形象逼真,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大自然造就鬼斧神工的生命灵性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不禁令人惊叹折服而留连忘返。
神奇的鹤鸟山气势雄伟、洞壑幽深,融山、水、林、石、洞一身,是游人涉足登高休闲的好去处。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