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福鼎有279个行政村,有些村庄听起来颇有些特色,不是风光可人,就是特产诱人,或是民俗独特;而你如果都有兴趣,那也只能逐一领略,心急不得。
在福鼎10多年了,大多数日子是被自认为重要的事情缠住的,我的足迹所及其实非常有限,决定去仙蒲一走,主要的动力来自于两个人:林嵩和林仲节。 前年参加市里一次关于编写《太姥文化丛书》的会议时,会上有人提出“林嵩到底是哪里人?霞浦人?有没有可能是福鼎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疑问其实挺撩拨人的。 提这样疑问也不是没有缘由,因为林嵩与福鼎的关系太密切了:林嵩的《太姥山记》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述太姥山的文献之一;林嵩登第之前的读书处——草堂书院,其旧址就在现今福鼎市秦屿镇礼澳村北的灵山之上,灵山因此也被称作草堂山;林嵩登第之后还带头以赴考节余旅费为基金,率众在其读书时曾目睹“河流湍急,一雨成灾”的蓝溪之上建桥,蓝溪桥至今遗迹犹存;更难能可贵的、也是后代福鼎人念念不忘林嵩的最主要的一点是,林嵩中进士后,经福建道观察使李晦以品学兼优上报朝廷,唐僖宗赐林嵩的家乡为“劝儒乡”,下辖擢秀、望海、遥香、育仁和廉江五里,清乾隆四年(1739年),除擢秀里之外的其他四里就成了后来的福鼎县。 那么,林嵩是何许人也?清乾隆版《福宁府志》载:“林嵩,字降神。赤岸人。咸通中,读书草堂。有大志。乾符乙未,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登进士。明年,归省亲,观察使奏改其乡里旌之。召除秘书省正字。黄巢乱,东归,观察使陈岩,辟为团练巡检官。秉公赞理,举贤翊化,转度支使。后迁毛诗博士。官至金州刺史。尝著《华清宫》、《蓬莱山》、《九成宫避暑》。政声感人。诸赋载《唐书·艺文志》。祀乡贤。”林嵩是自唐神龙至后唐天成223年间,今福州、宁德两市仅中36名进士之一,也是继“开闽进士第一人”薛令之之后闽东最负盛名的及第者。 所以,福鼎人民对林嵩的“偏爱”就顺理成章,睹物思人、饮水思源,林嵩的大名就没办法在福鼎历史文化的史册上抹去,这是很自然的事。只是,关于林嵩是不是福鼎人的疑问,这应该不是太难解答的问题;听说仙蒲是林嵩后裔聚居村,所以我决定到仙蒲走一走。 至于林仲节给我的吸引力,来自于一句民谣:“福建若无林某某,满船空载月明归。”地方文史专家周瑞光先生多次向我提起,说仙蒲人、元代进士林仲节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那是去年春天的一个晴好的日子,包括周瑞光老师和市博物馆馆长郭芳娜女士在内的一干人,在仙蒲林氏加华先生的带领下,从福鼎市区向磻溪仙蒲进发。 一上车,周老师递给我一张皱巴巴的小纸片,看来揣在兜里有一段时间了,上面倒是工工整整抄着一段话:“林仲节,字景和,少聪慧,一览成诵。中浙省解元,举泰定进士。有《书经义》、《四灵赋》载程文。授州判。以才见忌降句容司税,升华亭尹,迁知吴江。《州志》载坊东隅人,《福鼎志》误为福鼎人。——《霞浦县志》”周老师已年过古稀,一辈子钟情福鼎地方历史文化,谈起他“心仪”的地方历史人物,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显然,历史文化名村仙蒲对他还是有足够的魅力的。 不过,我读了以上这段文字,感觉有意思的是,林仲节竟和他的老祖宗林嵩还有相同的际遇——《霞浦县志》倒是说《福鼎县志》把林仲节误为福鼎人。那么,林仲节又到底是哪里人? 到仙蒲看看吧,看了,就什么都明白了。 过点头,走白琳,到磻溪,盘过桑园水库蜿蜒的水岸公路,再往山的深处进发,我的“晕车症”不争气地发作,头晕脑胀之际,车停了,睁开眼睛一看,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三面青山为屏,一簇古色古香黛色民房安静地躺在一块平地上、青山的怀抱中,民房的脚下一条清溪流出,溪畔杨柳依依;有炊烟升起,缭绕成一缕缕白纱似的氤氲,在翠竹的脚下、黛瓦的上空浸染……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脑子里蹦出了陶渊明所描写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那样的虚幻境界;而我脚下这条白色的水泥公路特别扎眼,从山外进入,消失于村子的深处,是它告诉我,我们已从一个喧嚣的世界来到了这安静的仙蒲。 每每来到这样的地方,我第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带一捆爱读的好书在此住上一段时间。有人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静和丰富,我以为此言极是,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浮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在这个地方读读书,抛弃缠身的俗务,也抛弃“缠心”的杂念,安安静静、轻轻松松做一回世外的清闲之人,不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了吗! 有我这种想法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但谁又有这样的“清闲”,又能做到这样的“清闲”!这样的想法最多只能说说而已,大多数人在人生的境遇面前,想要打破固有的“程序”,非有十二分的勇气不能做到;或者,面对不能选择的“生”,想要改变已被安排好的“命运”,也是非有十二分的智慧不能做到! 令我们感佩的是,很多人却是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改变了生养他的村庄的命运。 林仲节就是其中的一位。 志书说他“少聪慧,一览成诵”。近来读《县志》或《宗谱》中的古人,凡成就功名者,许多都少不了“少聪慧”这样的句子,我想,其实,除了“少聪慧”这样的基础条件外,后天的“嗜学”奋进和生养地的滋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山之中,这样僻静的一个村落,竟养育了林仲节这样的人物。我查《福鼎县志》,元代进士,福鼎仅林仲节一人,他亦是仙蒲第一个中进士者,所以在仙蒲林氏后裔族人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仙蒲《林氏宗谱》记载,元至治三年(1323年),他赴浙江省参加科考中了解元,是当时福建考生中的惟一入选者,因此,“福建若无林某某,满船空载月明归”,说的就是林仲节为福建考生争了一口气。第二年即泰定元年(1324年),林仲节又考中了进士。 加华先生带我们去看林仲节墓,仙蒲村人把它称为“进士墓”。墓在半山腰,我们手脚并用披荆斩棘在灌木丛和半人高的荒草丛中拨出一条路来,周老师走得很艰难,但是依然很兴奋,像是要见到林进士真人似的;走近一看,大失所望,这是我所有见过的破坏最为严重的名人墓,整个墓地被挖掘个遍,到处是新翻出的红土,墓已不成形,墓圹右侧散落几块鱼形石雕和花卉石刻,透露一点墓主人的信息:年代的久远和身份的尊贵。看到这种景况,郭芳娜馆长此时全没有了平素的优雅和矜持,一边大喊可惜、可恶,一边直跺着脚。我想此墓的被废,也许只有她最清楚意味着什么。 关于林仲节,《福宁府志》和《霞浦县志》均把他误为霞浦人,来到仙蒲看了林仲节墓,再翻阅《林氏宗谱》,我们就很快能纠正这样的错误;当然,来到这里,我们也很容易回答“林嵩到底是哪里人”这样的疑问。 随后,我们到了林氏宗祠。林氏宗祠是宋代风格的建筑,看来仙蒲林氏确实源远流长。进了祠堂,主人搬出了“林嵩神主”,一个极为富丽的神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令人惊叹。神主牌的正面刻有:“大唐僖宗朝登进士官授礼部侍郎林嵩公之神主”字样(其他史料未见林嵩任过礼部侍郎,存疑),背面注明此神主牌立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我们拍照完毕,郭馆长不忘交代族里人,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个神主牌,不能再有闪失了。 仙蒲林氏宗祠存有林嵩的神主牌,可以确定仙蒲林氏为林嵩后裔无疑,但这并不能说明林嵩就是仙蒲人,我决定查宗谱以作进一步明确。 我在清嘉庆六年重修的《林氏宗谱》中附录的一篇《旧谱序》中读到这样的文字:至南宋孝宗十□(纸被虫蛀,下同,笔者注)壬辰岁,□祖京一公娶婆郑氏,翁婆议妥,欲寻僻处,远求胜地,遂同激长溪之地名曰仙蒲东洋居焉。□则壬辰岁始创居址,开辟田园,衣食颇足,子孙系衍。 这段文字清楚地告诉我们,仙蒲林氏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由京一公“始创居址”。(上世纪八十年代,林氏族人重修家谱时考证,有可能在京一公前三世子序公时就迁至仙蒲,如果可信,时间应在公无1100年前后。)《旧谱序》还告诉我们,他们是从今霞浦赤岸搬到这里;霞浦赤岸林氏在唐宋间走出过令他们引为自豪的林嵩、林揆(官至光禄大夫)、林洙(官至吏部侍郎)和林湜(进士,官至司农卿、直宝文阁)等。子孙总是以有成就的先祖为骄傲,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仙蒲林氏宗祠供有霞浦赤岸人林嵩之神主牌。 那么,关于林嵩和林仲节的出生地,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唐代的林嵩出生于霞浦的赤岸,而元代的林仲节则出生于福鼎的仙蒲。其实,不管是唐宋时的“长溪”,还是元明时的“福宁”,闽东这块土地,到现在还是一块连着的土地,而且永远是一块连着的土地,福鼎虽于清乾隆四年从霞浦析出独立建县,但行政区划之分并不能隔断人文血脉的交融和传承,从这个角度说,关于林嵩和林仲节的出生地,我们无须争论,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接着我们看老房子和老房子里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牌匾。老房子一座连着一座,有数十座之多,近十座至今保存完好。多为望族合院住宅,或三合院式,或四合院式,厢房对称,重檐穿斗,气质大方,美仑美奂。厅堂最为精彩,雕梁画栋,图案精美,麒麟、蝙蝠等栩栩如生。厅堂到处悬挂着牌匾,写着“贡元”、“选魁”、“古道是敦”、“望重乡评”、“稀龄望重”、“西序耆英”、“眉案双辉”、“岌铭颂德”、“鸿光偕老”等等,均是上等的书法,见证族人的人文脉络,记录族人的精神风采。 这样的村庄怎能不滋养人!加华先生介绍,仙蒲这种“古道是敦”的风尚是一代代刻意修为而成为传统的。除了月廉公林仲节,其胞弟月溪公林仲茂,亦是族中值得称道的人物,《家谱·外传》记载,说他“性至孝,少与月廉公同学,稍长见其父母勤劳,遂弃举子业而综理家政,及月廉公登仕版,公则教事双亲,经营物产。”此后,仲茂裔孙文斋,文斋之后舟山,他们都秉承家训,或“性纯厚,善事双亲,笃于友”,或“待人忠厚,用能孝养。”成为一乡之巨望。旌表他们德行的牌匾“稀龄懋德”、“阃德凝床”,至今亦高悬于林氏古民居的厅堂,昭告着后代子孙,其祖上的荣耀和家族的荣光。 整整一天,我们一干人,沉浸在仙蒲旧日的时光里,从宋代建筑风格的宗祠,到元代墓地,再穿梭于清代民居的长廊,仿佛走着一条时光隧道。好在春阳始终煦暖地照耀着,有了这煦暖的春阳的照耀,这仙蒲浓浓的古味才焕发着阳光的味道和生动的气息,令人迷醉。 这煦暖的春阳,照耀着仙蒲走过了宋、元、明、清,并一定继续照耀仙蒲走向未来…… 作者:白荣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