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美景] 一条龙灯抹不去的乡土乡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8 13: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一到南镇,天色已渐暗。一排排船儿,静静地泊在雾儿笼罩的渔港上,岸边高挂的红灯笼,告诉我们:当年的“桑美”之痛,虽然久久不能忘怀,却已渐渐远去;然而接下来,元宵夜的一场民俗大戏,正在徐徐地拉开惟幕。
1.jpg
  每年元宵节前夕,沙埕镇各村群众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元宵灯会。大家都铆足了劲,想在灯会上一展风姿,独占鳌头。纷纷对自己境内的各种灯进行装饰。沙城镇灯会上的灯主要有:号灯、天灯、马灯、龙灯、铁枝、杠、车鼓亭、香亭、神轿……大部分人最喜欢的是那每晚造型不同的铁枝,有不少人甚至会全程“陪同”,跟随着铁枝逛遍全镇,然而位于沙埕镇南镇村的龙灯——板凳龙,有其独特之处,富有情趣,却少有人熟知。
  南镇的龙灯是板凳龙,每条龙灯的节数不固定,本境内上一年有多少个“头”(娶媳妇、添丁的家庭要做“头”)就有多少节。每节约有2米长,上面有5盏灯笼,“龙身”的两端各有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小孔,首节前端还有个龙头,尾节末端有个龙尾。
  每当夜幕降临,做头的人就要把自家的那节“龙身”扛到本境的龙灯集结处。“板凳”相叠,上孔与上节的下孔相重,下孔与下节的上孔相重,再在孔中插一根大约一米长的棍子。这样用不了多大功夫。整条龙就串起来了,然后在上面覆上绘有与龙头龙尾同色的布满龙鳞的布,一条气势非凡的板凳龙顿时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各境的龙灯色彩各不相同,为了营造这样的效果,每节龙灯的灯笼颜色也不一样,如“五彩金龙”的五盏灯笼中有2盏是红色的,3盏是黄色的,而“白龙”的灯笼则全是白色节能灯。
  南镇的灯会采用的是游行的方式,村上的人称为“游五岙”。龙灯在游行队伍的前端。抬龙灯时一般是“龙头”先起,抬的人须喊声“起”,随后“龙身”逐节抬起,抬的人口中也喊着“起”,喊声不断,彼此呼应,瞬间整条龙便“活”起来,“游动”在南镇的大街小巷。
  台阶多,路面窄,是南镇道路的特点,而龙灯又比较长,这样对扛龙灯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点蜡烛的时代,严防灯火倾倒),因而扛龙灯的多为壮年人,一来他们的体力好,二来是他们当中很多人有经验。你瞧:游动着的龙灯来到较窄的转弯处,龙头轻松地转过,扛龙身的人相互喊着“弯——”就逐节顺利地穿过;当他们抬着龙灯爬上台阶时,大多人都很有经验地把棍子靠在自己的肩上,随着台阶的逐级爬升,整条龙都盘旋在路上,远远望去,煞是好看……
  当前面的号灯和天灯停下来的时候,抬龙头的人最先发现,他便回喊着“停——”把自己所扛的龙头停下来,把棍子撑在地上扶着或靠在路边。后面的人听到喊声,也喊着“停——”顺着路势放下,整个过程十分有序,不见丝毫混乱。有些水平较高的人甚至不用扶着棍子,独自到边上休息,直到下次大家喊“起”时,再走回来扛起龙灯。
  据了解,以娱神娱己为目的的舞龙可以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飧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而灯与龙的结合大约开始于宋代,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南镇元宵灯会上的龙灯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有着明显的娱神娱己的目的。龙自古被认为是江海的统治者,南镇村上的龙灯刚好有四条,代表着四海。它体现了先民们对大海的敬畏。大家渴望通过舞灯来保四海平安,并祈盼海上渔业的丰收。
  板凳龙寄托着渔家先民的美好愿望。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南镇板凳龙的形象也在继承先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祈愿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年年兴旺,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作者:严玲玲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