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风离去,天气又热了起来,很多人都喜欢带上孩子到泳池游泳消暑,而夏天也正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季节。对此,闽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俊平医师提醒,每到游泳季,因中耳炎来就诊的小患者都会比平时增加三四成。急性中耳炎经过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如果忽视、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急性中耳炎很有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炎,不仅不易治愈,甚至会对生命产生威胁。
孩子游泳呛水 容易引发中耳炎
进入夏季,游泳成了很多人健身消暑的运动之一。但伴随而来的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就诊人数也相应增多。记者在闽东医院采访时,就碰到了一位6岁的小男孩小军在父母陪同下到医院看耳朵,医生诊断发现孩子是急性中耳炎。
小军的妈妈对记者说,暑假后她为孩子办了张附近游泳池的月卡,小军玩得特别开心,每天都在泳池里泡上好几个小时,即使偶尔呛水也乐此不疲,爸妈怎么叫都不愿离开,“上星期他回家后和我说耳朵又闷又疼,我就用细棉签为他清了耳朵,但几天后越发疼得厉害了,而且孩子说话声音变得特别大,有时候叫他也不应,还显得很烦躁,我还以为是因为孩子的逆反心理呢。”
刘俊平告诉记者,由于游泳防范不到位,造成中耳炎比较常见。一般来说,耳朵进水并不感觉痛,在出水后用棉签吸干就可以了。但是,呛水后,水经鼻子从咽鼓管这个通道流到中耳腔,引起咽鼓管肿胀,污水及细菌进入中耳腔,影响咽鼓管正常功能,使得中耳内外气压不平衡,引起中耳腔炎性渗出、化脓,鼓膜急性充血肿胀,而形成急性中耳炎,若此时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所以,若小孩出现听力下降、耳闷塞感及耳痛时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专科就诊。
夏季中耳炎小患者增加三四成
刘俊平告诉记者,夏季因中耳炎来就诊的小患者都会比平时增加三四成,他们大多在近日有游泳的经历。“大多数儿童都是初学游泳,所以呛水并不少见。一旦呛水,水里的细菌会沿着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造成中耳积液,分泌物流不出来就会造成发炎,这时候孩子会觉得耳深部痛,还会出现听力下降、发烧等症状,通常在游泳后1到2天最为明显。”医生提醒,游泳时可以使用专业耳塞,或是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刘俊平表示,急性中耳炎虽常见,但对孩子的听力影响较大,这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儿童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人群,是因为儿童身体器官发育尚未完全,咽鼓管较成年人的短、宽、且平直,位置也比较低,加上小儿鼻咽、口咽部的淋巴组织、中耳的血管丰富,故这些组织易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多数孩子早期只有一耳患病,所以往往不易被察觉,之后被忽视导致反复发作时,就会非常难医治,医生建议,孩子游泳时不要进行“跳水”,防止呛水。一旦发生呛水,出现耳痛、耳闷、听力下降需及时就医。另一种情况,是患有化脓性中耳炎未治愈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游泳前需做好耳部防护措施戴耳塞,游完泳后,以单脚轻跳的方式把耳朵里的水擦干。
●医生提醒
夏季带孩子游泳没那么简单
刘俊平表示,急性中耳炎只要经过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一旦发生急性向慢性的转化,这意味着会反复发作,使治疗难度加大。同时,病人症状也会加重,由最初的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耳闷发展为耳内长期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等。
“夏季带孩子游泳,并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刘俊平提醒市民,孩子的五官、皮肤娇嫩,游泳馆的池水要经常用漂白粉消毒,眼结膜如果接触到含氯过高的泳池水会有酸涩的感觉,眼结膜的酸碱平衡一旦被破坏,抗病能力就会下降,池水里的细菌就会趁机进入眼睛,引发眼睛炎症。而很多孩子游泳上岸后喜欢饮用冷冻饮料,则是引发肠胃炎的主要诱因。从每年的就诊记录来看,每年夏季由于游泳患上呼吸道感染而引发发烧、结膜炎、皮肤病的儿童都不在少数。
对此,刘俊平建议,游泳时要选择水质干净的地方,游泳后要及时给孩子去除耳道内的积水,漱口或者刷牙,要立即洗澡、冲洗头发,洗净粘附在头发上的消毒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感冒刚刚痊愈,1~2周内不宜游泳,以防孩子因患感冒引起心肌炎,使其在游泳时产生意外。(来源:大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