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他们要学习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请看下面的小案例:
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 “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怎么这么不听话……”明明妈妈在叹气。 过马路的时候遇上了红绿灯,孩子见黄灯一直不走,妈妈就催促:“你能不能快点!!”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
我当然知道,您不会像明明的父母这样对待孩子。举这个例子只是想探讨一下明明父母犯的错误。
1.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你要明确告诉孩子,黄灯的时候是可以走。或者可以跟孩子说,我们来赛跑好不好,看谁先到终点。
2.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要明确后果
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
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事实是,也许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如果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也许孩子还巴不得她待在家里呢!
我儿子小时候最盼的几乎就是我不上班,被开除在家带他。所以,明明的妈妈如果估计出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如规定30分钟的吃饭时间,吃不完,就不允许再吃了。这可能比说“我被开除”要好。
3.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错的就可以了。
4.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孩子爸
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都得靠爸爸。
5.及时教育,发挥奖励的作用
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要及时跟孩子说哪些事是错的哪些事是对的。
比如,明明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他: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他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孩子喜欢的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这些原则适应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
6.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明明爸爸的话对明明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还会破坏孩子与家长的情感联系。如果明明的爸爸说:“今晚你别吃肉”(假如明明爱吃肉),那效果会比这么说好得多。 来源:网络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