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根据革命需要,1936年8月15日,刘英、粟裕等革命领导人在李家山组织召开闽浙边临时省委第十次扩大会议,部署边区革命相关工作。当革命的火种燃到前岐李家山这个小山村时,群众们以实际行动,上演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感人画面。边区的革命烈火更是激发了最底层广大劳动妇女的革命热情,她们视刘英为楷模,决定“不爱红装爱武装”。
1936年8月的一个夜晚,在李家山路旁的一座破庙里,阿掌嫂、陈六某、金彩云等8位青年妇女,跪在香案前焚香盟誓:跟着共产党永远不变心。并将各自名字改为:梅英、月英、兰英、秋英、秀英、桂英、玉英、春英。名字中均带有一个英字,表达对当时进驻李家山的红军和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人刘英的敬仰之情。为了动员更多妇女投身革命,“八姐妹”自发成立了妇女协会,协助闽浙边区农村开展革命工作。 “八英”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此后,“八姐妹”常相邀作伴,共同为驻村的红军同志缝补浆洗、制衣做鞋、淘米洗菜。她们还配合农会干部跋山涉水到熊岭、井头、凤桐等地斗地主、分青苗,谋求翻身解放,并自编自演《抓丁苦》《送郎当红军》等文艺节目传播革命,她们的行动得到刘英、粟裕等革命同志的称赞。 革命斗争历炼了“八姐妹”,使她们更加成熟。特别是人称阿掌嫂的梅英,以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智擒落荒而逃的敌指挥官——胖连长葛富春,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这天一大早,阿掌嫂便来到邻近的桥亭村街道买布料,好给驻扎在本村的红军战士做些军鞋。返家途中,忽听树丛中一阵沙沙作响,她仔细一瞧,见一个黄色的身影在晃动。联想起途中听到密集的枪声和喊杀声,她料定这定是战败溃逃的国民党兵。心里想,今天我就是豁出性命,也不能叫敌人脱逃。
果然,对方就是进攻李家山遭红军伏击,撇下手下官兵,落败逃窜的敌胖连长葛富春。见被人发现,且只村妇一人,敌连长跳出树丛,将驳壳枪对准阿掌嫂。阿掌嫂面对枪口,急中生智道:“哟,老总,你怎不识好人心,在这里你如果开枪,就不怕暴露目标?”敌连长听此话在理,加之自己人生地疏,便哭丧着脸哀求道:“大嫂,我今天落难,如果你给我指明逃路,日后我定厚恩报答。”阿掌嫂思忖:他显然是国民党当官的,抓住他可算是为革命立一功,为民除一害。可敌人有枪,只能智取,便道:“刚才红军正到处搜山,这个时候逃脱太危险,我男人是保长,咱们可算是自己人,我不能见死不救,倒不如你到附近我的家中,更换衣服,吃饱饭,待天黑后我送你出逃,这样才万无一失。”敌连长觉得她说得再理,自己一身戎装,大白天怎逃得了?不如到她家暂作躲避,日落后换上便装趁夜黑出逃,不失为上计。 于是阿掌嫂带着敌胖连长来到家中,取出便衣让他换上,端出剩饭让他吃饱,然后带到柴房内躲藏,并叮嘱:“我出外望风,你千万不要乱动,不然你性命难保,我也吃罪不起。”说罢,她反手将房门锁上,疾步去寻找丈夫,却不见丈夫踪影,料想定是参加战斗搜山未归,便直奔红军驻地报告。 敌胖连长蜷伏在柴房一角,看天色渐黑,暗喜今天大难不死。这时听到“嘎”的一声,门开了,几支长枪直抵胸口,不见和颜悦色的阿掌嫂,却是几位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威严地站在面前,顿时脸色刹白,颤抖地举起双手。红军战士从他腰间搜出手枪,喊声:“走!”直到此时,敌连长才醒悟到,自己中了妇道人家的圈套。 7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走进李家山时,八英八姐妹大多已不在人世。当年经历了这段惊心动魄的见证者,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即便唯一还健在的兰英,现在已经是94岁高龄了,言语模糊,很难讲述事情的始末及细节。幸好一位长期致力于福鼎党史研究者,多次上山寻访并多方考证,让流传在李家山一带的“八英八姐妹”故事写进党史,功垂史册。
来源:曾云端、朱江萍、汪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