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8-13 18: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福建宁德
管阳文化古名流
1.宋朝名臣陈桷
陈桷(1091—1154),字季壬,号无相居士,祖籍平阳(今苍南蒲城)人,晚年因受秦桧迫害,自浙江平阳蒲门(今蒲城)厦材迁居福建长兴县二十四魏化村(今管阳广化村)。而后如来梦示跟踪雁迹北徙,故徙居雁溪,即管阳溪头村。北宋政和二年(1112)中探花,授文林郎、冀州兵曹参军,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七年,提点福建路刑狱。福州兵变,杀帅臣,桷入乱兵中,谕以祸福,一方以安。南宋建炎四年(1130)五月,复任福建路提刑,以疾乞祠,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三年(1133),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建议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乞选监司,重其权,久其任。除太常少卿,陈攻守二策在于得人心、修军政。五年,除直龙图阁,知泉州。六年,改任两浙西路提刑,建议置乡、县三老,重侈靡之禁。八年,迁福建路转运副使。十年,复召为太常少卿。十一年,除权礼部侍郎。秦桧为相,独揽大权,因前任温州知州,“以永嘉为寓里,士之夤缘攀附者无不踖登显要”,桷恬于荣利,并不曲意奉承,遂以议礼不合,和吏部尚书吴表臣、礼部尚书苏符等同被罢官。十五年,起知襄阳府,充京西南路安抚使,乞请蠲减当地赋税。十六年,金、房兵变,遣将平叛。汉水决溢,亲率兵民捍筑堤岸。以疾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二十四年(1154),改知广州,充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未至而卒,年64。遗著有《文集》16卷。《宋史》有传。子汝楫、汝贤、汝谐,汝贤子岘,岘子昉,岘孙均,均有名于时。陈氏一门五代显宦,三世见于《宋元学案》。
陈桷父懿,通直郎;陈桷本人官礼部侍郎、京西南路安抚;桷子汝贤,知达州;汝贤子岘累官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知广州、泉州;岘子昉官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岘三子,长昕,盐官县主簿,仲昉;昕子均。
陈懿墓志在《横塘集》(未及查阅),陈岘墓志见真德秀《西山文集》。《陈岘墓志》叙其先世源流情况道:“世家温之平阳,后徙于郡城(指温州)。”未言及更早时。
陈岘曾为古灵陈襄诸孙陈字作墓志。
福建福鼎今有陈桷墓,今温州、福鼎均有其后裔。(摘自《宋史》)
2.太姥文化开拓者卓剑舟
卓剑舟(1901—1953年),名朝檑,别署天南遁客,祖籍管阳人,后移居桐山城南,为闽东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并涉岐黄之术,擅攻麻疹。少颖异,好经学,深受蒙师周梦虞、王翼谋等人关爱。及壮,负笈沪上,与梁启超、柳亚子、黎锦熙等结为诗盟讲友。三十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国语专科学校。1935年任荷属西婆罗洲华侨驻京代表。抗日战争初期返乡,热心投入地方文化教育事业,曾与李得光、陈维新、林豪庵、周南等人一起创办福鼎县北岭中学(今福鼎一中),亲任语文教员,造就茂才,嘉惠后昆。荣任福鼎县文献委员会首席委员兼修志局总篡。新中国成立后,卓氏先后被选为福鼎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会副主席,县中苏友好协会副主席,县卫生工作者协会会长等职,1953年病逝。平生编著有《南洋见闻纪略》、《注音字母讲义》、《摩兜坚馆诗草》、《太姥山全志》、《太姥山纪游集》、《福鼎县志稿》等。其中《太姥山全志》一书尤为海内外人士所推重,前国民政府主席、辛亥革命元老林森为之亲题书名。志中凡一勺之水,一拳之石,乃至一丘一壑,俱考察精详。先生手不释卷,废寐忘餐,不辞劳苦,广徵博采,费三五年之工夫,集明清以降乃至民国诸家之大成;因其旧册,益以新裁,兼及时俊诗文。凡分名胜、寺宇、金石、方物、人物、艺文各门,都十八卷,约廿万言。原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易学宗师黄寿祺教授评语:“从来志太姥山者,殆莫详于此书。”诚哉!盖先生斯举嗣徽前贤,遣饷后人,阐微显幽,厥功巨伟,堪值后人忆念。(周瑞光)
3.民国老人陈海亮
陈海亮(1908-2006)字洗天,管阳元潭村人,宋代探花侍郎陈桷二十八世孙。家清贫,敏而好学。1931年毕业于省高级工业学校,返乡任县图书馆及民众教育馆馆长,北岭中学教师等职。后带笔从戎,参加抗日,先后任郭沫若、何公敢领导的总政治部战地文化服务处南昌总处首席干事、主任,福州闽海善后委员会秘书、闽省社会处社会服务股股长等职。1942年秋,被派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次年任福建永安省会社会服务处主任。1947年膺选为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兼监选员。次年,被南京总统府聘为中央宪政督导委员会委员。公善文辞,工诗联书法,虽年迈多病仍临池不辍,海内外文艺爱好者、收藏家争购其墨宝者,络绎不绝。现为福鼎市政协委员、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宁德地区海外联谊会理事、麒麟文化艺术协会名誉会长兼永宝轩艺术导师。曾主编《福鼎县文史资料》、《太姥诗刊》。著有《拙诚斋剩稿》出版。传略入编《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等书中。(山野过客)
陈海亮的抗日情怀
陈海亮,历任福鼎县第四、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曾任太姥诗社社长,现为福建省书法协会会员,宁德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1937年芦沟桥事变,当时30岁的陈海亮率先和两位青年报名参加郭沫若领导的军政部战地文化服务处,大力开展抗日前线文化宣传服务和对各地抗日将士的慰劳工作。国共合作后,周恩来出任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战地文化服务处直接接受郭沫若领导,下设广州、长沙、南昌、金华等前线文化处。最初由郭沫若来电委陈海亮接管广州战地文化服务处工作,旋因故驻留南昌战地文化服务处工作,江西时处抗日最前线,虽然战地文化服务工作既艰险又繁杂,但陈海亮和其他的同事们早就把危险和辛劳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利用各种文图宣传品宣传抗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各种罪恶和暴行,歌颂抗日英雄等事迹,鼓舞士气。陈海亮等领导南昌战地文化服务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郭沫若的赞许。1942年陈海亮奉召到重庆,受到郭沫若的接见并汇报工作,当时郭沫若书对联一幅相赠:“海大浩茫容众水,月光清亮护群星。”嘉勉陈海亮的成绩和继续为抗战努力及期望。
建国后陈海亮热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活动,得到人民政府的信任,特邀为福鼎县多届政协委员,充分利用过去在国民政府工作期间人际关系,积极从事和做好对海外和港台的统战工作,热心撰写有关福鼎历史和太姥山诗歌数十篇,留下真实史料。(傅克忠)
4.木偶大师黄泰生
黄泰生,管阳镇小洋村人,木偶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8岁开始学木偶戏,从师多人,如周德、林守钤等人。15岁带班演出。解放初黄泰生的剧团称红星木偶剧团,在福鼎、霞浦、福安一带演出,较有名气。1956年,组建浙江省木偶皮影艺术剧团,当年经常给孩子们演出《火焰山》、《无底洞》、《哪吒下山》、《父子会》、《水帘洞》、《真假美猴王》儿童剧目有《小花鹿》、《这里没有你的份》、《九峰激战》等剧目。原中央领导人陈毅副总理看过黄泰生等人的演出。
1961年,黄泰生在宁波期间到宁波周围各县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演出。主要剧目有《追鱼》、《春到草原》、 《东海小哨兵》、《这里没有你的份》、《两个朋友》、《贪心的猴弟弟》、 《闹龙宫》、《鸡斗》、《水满金山》等,深受少年儿童欢迎。
1979年,泰顺县木偶剧团成立,黄泰生从家乡又被借到该县木偶剧团。1980年,为了培养下一代,该县成立泰顺木偶艺人培训班,黄泰生和林守钤担任教师。
1993年9月,黄泰生被天津市艺木学校聘请担任提线教师。1995年8月随团去日本参加演出,剧目是中日两国共同创作的剧目《杜子春坛》,在日本演了一个月,70多场,到过日本各地,如大阪、神户、东京等地。黄泰生擅长演猴戏,集提线、道白、唱腔于一身,被誉为“一口能唱千首曲,两耳倾听万种音,十指能做天下事,千军万马一人做”的“木偶猴王”,深受闽浙山区群众的喜爱和好评。(陈维新)
5.画坛才女张斌
张斌,女,笔名小蝉,管阳碧山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小有悟性,喜涂涂画画,后随父工作调动移家柘荣、宁德,于宁德一中毕业后入福建农林学院。1992年大学毕业后转从福州著名画家朱家陆先生习中国花鸟画,1994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习文学、画画,1995年转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班、助教班学习,师从邵大箴、钱绍武、薛永年等教授。由于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善于通悟,画作水平直线上升。1996年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即获新人新作奖;又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之“中国画七人展”。1997年于中央电视台画廊举办个展,获全国书画艺术大奖赛青年组银奖。1998年作品入选“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1999年获“澳大利亚中国水墨画大赛”第二名。其间,写作不少论文,如《创作笔记》发表于《美术研究》,《自由书写山水画创作》收录于《现代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中外比较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还有诸多论文发表,与此同时,《小蝉画集》及诗集《快乐的昆虫》相继出版。2000年著作《丰子恺的生平与术艺术研究》出版,其人加入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协会协同《美术研究》杂志社为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小蝉的艺术——自然与心灵”个展。小蝉不仅是个有为的青年画家,而且是个颇有素养的画论家和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她的大写意画作在坚持文人画传统基础上,又突破传统束缚,“表达切身感受与精神境界”(薛永年语)。追求自然的感觉,创造心灵的的效果。不仅美术界老前辈给予高度评价,称扬其“有大气、灵气”(刘勃舒语),文艺界老前辈季羡林,启功、谈家桢等也深爱她的“天生气质”。学界泰斗季羡林称赞她“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张大罗)
管 阳 名 僧
【近代名僧】
1.道由和尚
道由和尚,名果就,字天成,福鼎管阳广化人。清道光年间,九岁随翁礼重开禅师于管阳象山寺。祝发侍中瓶越二十载,禀戒鼓山复受法于净空和尚,命掌书记。比旧席象山数稔,旋迁棋盘及国华诸刹。时象山寺蔓草荒烟,僧徒四散,遗业一空。该师目睹而独慨然,乃与高徒碧嵩、碧岳,于光绪丙戌秋,集资恢复重修殿宇,兴建大雄宝殿、三官厅、祖师祠、报恩堂,焕然一新。又于光绪年间,在硖门乡瑞云禅寺重建千秋堂、准提阁、弥勒龛。是于徒众云从。其徒孙石水、智水皆有慧性,允绍祖席而振余风。虽非麟角圆顶便能丕宣净业,是以道风远播。圆寂后,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瑞云寺住山徒智水率合山大众,于凤山之东一里许建墓葬之。
2.智水和尚
智水和尚(1876--1937)。智水,字楞根,自号了幻头陀,法号心源法师,是佛教临济宗派一支在福建怡山长庆寺第五十八代传人。曾多年任福鼎瑞云寺住持。为当时福建名僧之一。
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七月六日戌时,管阳镇西阳马洋村人,俗姓张,因家贫,常受管阳象山寺济施。二岁时,象山寺住持道由(又名天成)和尚见而异之,曰:“此子法器也。”遂携象山寺,由碧嵩和尚抚养。五岁时,瑞云寺秀崧老人为其剃度。七岁,聘名师授读。十五岁,往浙瓯锦屏山常宁寺,依晓柔法师为其受具足戒。随后深研毗尼学。十八岁,任瑞云寺住持。二十岁(1896),参游诸方,得法于怡山长庆寺妙湛长老。光绪三十年,主怡山法席,旋即归回瑞云寺,参与修葺大雄宝殿和千秋堂,并发动全寺僧人兴建华藏楼、净业堂、钟楼、介亭及放生池等,为该寺修建备尝艰辛。
民国初(1912),智水出席由浙江天童寺寄禅大师(即八指头陀)所创建的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翌年,被遴选晋京参与北洋政府举办大雄普利胜会,因呈写表文被选魁首,特惠赐玉如意一把,由是名重缁林。俟法会园满之日,获奖《频伽藏经》一藏返回,仍主长庆寺兼领瑞云古刹。
民国二十二年(1933),智水被聘为中国佛教协会福建办事处主任,在处理闽省佛教事务以及保护名胜古迹、寺宇山场等方面均有卓著成绩。廿六年(1937)初夏,应鼓山涌泉寺圆瑛大师弘传寺戒之请为教授,事毕回山,微觉神疲,至四月三十日夜突发寒冷,五月初三辰时端坐示寂。时世寿六十二,僧腊六十。骨灰初进怡山无量光塔,同年六月由瑞云分骨迎葬。又于1973年农历8月13日,由瑞云寺移至福鼎管阳观世庵右边山麓葬之。
智水和尚生性颖慧,持戒严谨,才华出众,擅长诗词,喜书蝇头小楷,著有《佛陀救世精义》、《华藏楼诗集》、《太姥钟诗》和《凤山十六景诗》,流传于世。
【当代名僧】
3.释笃山法师
释笃山,乳名学匙,书名登舟。管阳镇金溪村人,俗姓朱,生于清光绪乙巳年(1905年5月4日)。幼稚时,听隔墙塾校的书声,便能随口逐句念出,因而博得村族父老的怜爱,为其特殊照顾,免其束修,让其入学。他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
当时社会政治腐败,匪盗蜂起,打家劫舍,社会纷乱。笃山不顾安危,挺身深入虎穴,险些身遭捐伤。事后遂看破红尘,出家硖门瑞云寺,承智水老祖的上足蕴丹老人为其祝发,取名笃山,字曰“守岩”。二十六岁脱俗,二十八岁得戒于福州怡山西禅寺。三十一岁作行脚参方,至夏门南普陀寺,遇中国佛教会会长圆瑛老法师指引,默契心宗,遂依侍座右执持巾瓶。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圆老任福州鼓山寺主持,委以鼓山寺监院之重任。
民国廿七年(1938),福鼎佛教协会成立,笃山任会长兼瑞云寺住持。时适抗日救亡时期,他爱国爱教,组织福鼎僧侣参与救亡运动,并资助佛教界和当地灾民,劳神过度,致身患咯红之疾。由是于1946年告退,隐居于洪塘小金山寺养疴。其时,将蕴祖老人生前秘传少林珍方配制出丹丸,为当地人民服务。
1968年1月18日,笃山晏然坐化于洪塘小金山寺,享世寿六十有四,僧腊三十八稔,戒腊三十六夏,法腊三十二秋。1973年8月13日,其灵骨葬于梓里观世庵右边山,共智水老祖同安于正圹之中。
4.释青萱法师
释青萱法师,管阳镇楮楼村人,俗姓马,出生于1920年。十三岁出家,曾住湖北省卧龙寺、福鼎瑞云等寺。“文革”后思母回乡,返归家乡楮楼景峰寺。
青萱法师道行高尚,曾闭关净修,视金钱如粪土。回归时,同往常一样,一钵三衣,一双僧鞋,跋山涉水,风吹日晒。回景峰寺后,生活不受他人供养,独自以罐头为锅,过着清苦生活。当地有些群众经常送食品、水果及其他东西,他一概不收。更为可贵的是,他从不向社会攫取,从不向群众募化。全寺僧众与当地群众都很敬重他。十方施主闻之,都主动来寺帮助解决困难。他说:“出家人只愁道业,不愁贫”。
该师坚持走爱国爱教、利国利民之路。1977年,他从外地带回太子参,在寺周围种植。当地有的群众视此为生财之路,便于晚上前来挖种。他得知后说:“让群众挖些做种也好,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也有功德”。不但不阻止,反而点起火把照耀,以方便来挖者。于是,他引种的太子参在管阳等地得到大面积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
青萱法师平时以平等心待人,态度和蔼,慈心普施。他身为住持,却凡事以身作则,以身教重于言教。因而景峰寺二十多僧众真正做到“六和”和“三慈”,充满了“团结、关心、勤恳念佛”的氛围。
5.戒贤法师
戒贤法师,管阳镇管阳村人。1972年出生,1985年依福鼎管阳兴福寺上悟下邦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先后毕业于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曾于多所佛学院任教十余年,今常住于厦门南普陀寺。著有诗集《歇庵诗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