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杂谈] 福鼎市举办“文化惠民微演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8 17: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宁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平均年龄近50岁的民间艺人表演京胡《迎春》。
  平均年龄11岁的小学生表演的《游子吟》。
宁德网消息(雷顺号)

  微演艺
  服务百姓的文化自觉
  4月20日晚7时30分,上下两层的福鼎市人民剧场,满满当当地挤进了1000多人,观众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一场属于草根的“狂欢”正在这里举行。
  这场名为“文化惠民微演艺”的活动由福鼎市委宣传部、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福鼎市委文明办、市新闻中心、市文联、广电局等多家单位协办,虽然舞台不大,但舞台背景上满屏幕的星光却格外耀眼,聚光灯下,是一组组来自草根的艺术爱好者。
  在福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中,这样的“微演艺”是一顿丰富的“套餐”,唱歌跳舞绝活,样样都看得到。
  当天表演的9组选手,是之前3场海选中脱颖而出的,个个都有拿手“绝活”。非遗传承人黄学仁把传统的杖头木偶采取福鼎方言道白,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让观众感受传统艺术;由福鼎市退休教师协会联合体带来的舞蹈《多彩哈达》,以曼妙的舞姿、优美的身段完美演绎了许多高难度动作,表演结束,当选手公布她们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奶奶妈组合时,全场沸腾;吴珑轩等小学生表演的《游子吟》,熟练运用朗诵与舞蹈的各种技巧,把这首古诗演绎得炉火纯青,当主持人宣布吴珑轩同学带着39度的高烧表演时,全场掌声如雷……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空余时间,许多人会跳广场舞、拉丁舞,有了许多休闲文化生活,我们看到了,就开办了‘微演艺’这个活动。第一季准备了13期,今天是第8期。”活动结束,忙碌了几个小时的导演陈生疲惫又自豪,“今年春节启动以来,‘微演艺’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谁晋级了,谁被淘汰了,大家都关心。现在,五六岁的小孩都会喊我们的口号,‘微演艺,大舞台,我有梦想我就来’。”
  为了让更多人参加表演,圆儿时的梦想,寻找“明星”感觉,主办方规定:每个节目不能超过6人,时长不超过6分钟;为了让更多观众融入活动,“微演艺”设置了用分贝仪测量观众的呼喊声辅以评委加分来决定分数,并增加了互动环节。
  “我们首先要求来自民间的非专业选手才能参加,表演的节目可以高雅,也可以‘土得掉渣’,从海选开始,来参加活动的有社区居民、工人、农民,有在校中小学生,也有在外创业青年、驻地军人。对没有舞台经验的选手,我们有老师提供辅导。总之,活动的每个设置,都是尽可能地为草根着想。”陈生打造的“套餐”,尽可能地考虑到了大家的口味。
  “微演艺”正是在这种自觉服务百姓文化生活的实践中,把文化惠民的根深深扎进沃土,成为一种文化财富。


  小学生组合在表演器乐巴乌VS舞蹈。
  大舞台 让草根也能成长为明星
  场场都来看的福鼎市桐山街道十字社区居民蔡小美告诉记者,正月以来,“微演艺”的免费大戏已成了方圆数里的大新闻,“每场都有人早早地来占位子,演出结束还有人依依不舍,我虽然也是个老歌迷,总觉得再先进的娱乐方式也替代不了‘微演艺’草根表演带来的那份快乐,每场总觉得没看够!”
  “微演艺”海选之初,来自福鼎市教育督导室的李丹老师便担任了评委,“微演艺”节目的水平和观众的参与程度令她吃惊,“没想到我们福鼎也有这么好的节目。从观众的反应看,我们的节目确实根植于群众之中了,有这样的群众基础,说明我们当地的文化基础深厚,让草根也能成长为明星。”
  梁小丹是一位全职妈妈,也是“魅力五人组”的成员之一,从小她便对舞蹈怀有憧憬,但是当了妈妈以后,因为要做家务、照顾孩子,始终抽不出时间。即使偶尔有舞蹈活动,她也感觉自己没有基础,不好意思参加。近几年,随着社区活动增多,越来越多人跳起了广场舞,梦想重燃的她便也加入进来,想不到,跳得还不错。“别人都说我跳得好,这么一说,我就有信心了。后来就经常看电视,尝试着自己编舞,边学边练。来参加‘微演艺’是想来试试,想不到这么受欢迎。现在有一点点小明星的感觉。”
  今年60岁的姚义炳身怀把京剧、福鼎话与提线木偶相结合的“独门绝技”。但是由于学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他一直苦于找不到传承人,生怕父亲独创的技艺失传。但是去年开始,他的担忧渐渐少了。“在福鼎,提线木偶的表演曾遭遇低谷,但是2010年以后,开始有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有时会请我参加。慢慢地,市里、社区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多,我的表演也多起来。去年和前年,我参加了100多场社区和乡镇的演出。”随着表演的增多,越来越多人欣赏到他的技艺,慕名而来学艺的人也多了起来。“这两年带了许多社会上的学生,连外省市都有人来学习。”
  15岁的小选手王任驰从小便是个小“明星”,因为他从9岁那年,便学起了难度颇高的双排键琴,这之后,学校的晚会、节日,社区的文艺活动,都少不了他的弹奏表演。这些活动也成了他练琴的动力和平台。王任驰说:“我感觉学琴很愉快,现在已经走向专业化了。”
  当然,土壤中培育出的不止是“微演艺”中的几个明星。在今年2月25日的“歌声献给党”宁德市一县(市、区)一歌暨班班有歌声文艺汇演中,福鼎市的这首市歌《难忘太姥山》以无可争议的优势,捧得金奖。此外,这首歌在全省的“一市县一歌”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亦脱颖而出,入围全省18强荣获“优秀歌曲奖”。评委、著名词作家阎肃高度赞誉《难忘太姥山》歌词精炼讲究,极富功底,旋律优美动听令人难忘,出神入化易于传唱,堪称大家之作。我省音乐教育家张锦华称赞《难忘太姥山》为无法抗拒的好歌美曲,通过二度创作把词、曲和谐融为一体。去年,福鼎市快乐合唱团获得第五届艺术节“激情广场”歌咏比赛第一名,并多次到台湾演出;由福鼎市越剧团创作的越剧作品《贺双卿》、《苜蓿生涯》、《才女鱼玄机》先后在省戏剧汇演中各荣获7个大奖项,今年受到北京德云社的邀请,即将赴京表演……


2013042410400711.jpg
  
  观众的尖叫声此起彼伏。
  据了解,“微演艺”活动开办3个月以来,共举办8期海选、复选演出,吸引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安徽、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重庆、湖北、浙江及本省170多名民间艺人群众参与演出,演出节目100多个,观看群众达6000多人次,在闽浙边界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
  过去,文化在老百姓生活中,算是一种点缀,是群众满足基本温饱后的一道点心。如今,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则已然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日三餐”。
  福鼎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福鼎不断加强文化惠民建设,加大文化体育设施投入,注重政府引导,并提出了“文化三餐”概念,即“快餐”:百姓活动,如读书看报、电影放映、书画等活动,教育、国防、廉政、政法、计生等宣传文化墙;“大餐”:政府精品工程,如越剧下乡、文艺晚会等活动;“套餐”:节目门类齐全的大型活动,如文化节、微演艺等活动。
  如今,在福鼎,“文化三餐”,使得文化活动真的成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日“三餐”:足不出村就可看到城市文艺院团的精彩节目,天天可看一场电影,在村图书室就能借到福鼎城区所有图书馆的书籍;足不出户就可观看数字电视,村村可收听有线和无线广播……这一切皆得益于该市构建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此外,福鼎市还在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建立了孝文化公园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不断拓展文化内涵与外延。
  “微演艺”,一个属于草根的表演,但内秀其中,外在亦有大气奔放。这个传承文化强市的未来,就这样在这群梦想做强做大、敢于不断创新的文化人的舞台上日渐清晰。
  正如福鼎市有关领导所说那样,文化不仅仅是年夜饺子,也是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既然是“一日三餐”,我们就要不断地翻新“菜单”,“丰俭”由人,老少咸宜,切实保障老百姓的文化福利,努力实现“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目标。
福鼎论坛,福鼎人上福鼎论坛,福鼎第一人气社区,福建社区100强尽在fuding.c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